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968862
换个形式“祭”爹娘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5期
     耗时8年,花费数万元,五赴山西,拍摄视频素材1000多小时,申家三兄弟编辑成了26分钟的纪录片《不能忘怀的爱》。在母亲逝世10周年的日子,河南新乡市牧野区的申长云、申长明、申长久三兄弟,以在家属院里播放纪录片的形式,悼念母亲去世10周年。

    2007年5月24日中午,在河南新乡市牧野区一个整洁、朴素的农家大院里,申长云、申长明、申长久三兄弟及两个妹妹聚在一起,当天是他们的母亲李文英去世两周年的祭日,一家人在墓前祭奠过母亲,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回忆昔日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按照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的第10个周年.祭日,儿女们一般会邀请所有的亲友聚集在一起,隆重祭奠过世的亲人,不但鸣放爆竹,请剧团演台大戏,还要找来唢呐班子吹吹打打,总之弄得动静越大,越显得儿孙们孝敬,在乡亲们眼里也越有面子。

    申长云问其他兄妹,母亲未来的10周年祭日,是否也入乡随俗地举行?兄弟们觉得,传统上的祭奠方式未尝不可,但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时代发展了,对亲人的祭奠形式也应变得文明而富有新意,例如清明节兴起的网上祭祖,就很有意义。

    申家兄妹觉得,8年后对母亲的祭奠也应该有新意,而不能流于形式。申长云三兄弟在新乡市区经营着一家影像工作室,承接婚庆、企业庆典等录像业务,擅长拍摄的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出: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在将来母亲10周年的祭奠仪式上播放,用影像资料来表达他们对慈母及逝去多年的父亲的追思;拍成纪录片,平时还可以随时拿出来播放,以提醒后人时时不忘对父母的孝爱。

    拉父母拉过的车,体验父母当年的辛劳

    申长云的父亲申连成和母亲李文英曾经在新乡市综合建筑材料厂(以前叫砖瓦厂)工作多年,昔日忙碌而红火的砖瓦厂有父母一代人青春的记忆。父母把流金岁月都刻在了一砖一瓦里,三兄弟认为,砖瓦厂里的时光肯定是纪录片所要表现的一个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拍摄到父母在砖瓦厂的素材,大哥申长云特意申请调回砖瓦厂,亲自到厂里当了一年的劳力,拉父母拉过的大车,泡父亲泡过的澡堂,体验父母当年工作的辛劳。

    申长云从厂里一位同母亲一起做过活儿的老人那里了解到,母亲李文英原来在砖瓦厂的翻晒组工作,活儿较为轻松。后来,她主动向厂领导要求去拉灰,因为拉灰的活儿较为机动,在供应瓦基够用的情况下,还可以趁着这个空当去砖机上翻坯,这样,可以多挣一些钱。想到母亲当年和男人一起挥汗如雨的情形,申长云眼里总是饱含泪水。

    申长云清楚,母亲当年这么拼,就是想多挣些钱,让子女们生活得更好一些。他们兄妹5人的婚事,大都是母亲出钱置办的。父亲有病的时候,甚至母亲去世后的丧葬费用,用的都是母亲自己的钱。申长云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母亲“百宝箱”里的钱好像总也花不完,直到母亲去世,还给家里留下了4万多元钱。

    五赴山西访亲友,8年追访感悟父母大爱

    申长云的舅舅和小姨在山西长治农村生活。申长云听母亲讲,1942年中原大旱闹饥荒的时候,他的姥姥箩筐里挑着舅真和小姨逃荒到山西,母亲因为脚伤不得不留在河南。后来,姥姥、舅舅、小姨在异乡定居,母亲与兄妹们虽然相隔两地,依然亲如一家。

    在小姨那里,申长云不但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关爱,也了解到母亲更多的故事。据小姨讲,因为穷,家里连基本的温饱都顾不上。他们的母亲从小就很懂事,从3岁起就挎着小篮子跟在他们的姥姥后面挖野菜,长大后,他们的母亲帮家里做活儿从不吝惜力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顺丫头。

    母亲在世时,申长云兄妹对她有一点很不理解,小时候,母亲总不舍得给他们花钱,别的孩子天热了父母掏钱买块冰糕给他们,母亲却很少舍得给孩子买块冰糕吃。他们那时也曾抱怨母亲,别人家的孩子能过得好点,他们为啥不能?

    后来,申长云从老邻居黄婶那里了解到事情的答案:那时,母亲和黄婶聊天时曾透露,家里孩子多,如果不精打细算,日子就很难熬,每个月家里要吃的油、米,还有煤都要计划出来,每个月省下来的钱再列入下个月的花费计划。假如凑够了100块钱,母亲就会去银行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管家格言。了解到母亲的这些生活故事后,申长云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心,对母亲当初的误解,让他们心里更加难受。

    四处走访追忆母亲的同时,父亲助人的形象也在申长云兄妹心里越来越清晰。“做人厚道一点,对别人好一点,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回馈!”这是父亲在世时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当年,每次下大雪的时候,父亲总是早早就起床,把厂里及连接外面的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下大雨,别人往家里跑,父亲却往厂里跑,给刚脱的砖坯盖上雨布,不让付出的汗水付诸东流。院里有两个五保户老人,申长云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他们提水,他提不动了,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孩子们去做。父亲一心为公,关爱他人,也得到了他人的拥戴,不但当选为市劳模,还被推举为河南省人大代表。

    父亲不光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对孩子的爱也很厚重。在申长云童年记忆中,有这样的一幕:下大雨的时候,父亲总是拿一个雨披,把他和弟弟裹在一起,父亲的后背却露在外面,回到家里,父亲的衣服被雨水全都打湿了。

    “山有多高,父母的爱就有多深!”重走父母走过的路,申长云得出这样的结论。短片祭母引赞誉,兄妹5家更亲密

    2015年5月24日,对申家兄妹来说,既是他们母亲的10周年祭日,也是他们这部纪录片的第一次“公映”。

    当天晚上,父母的老同事以及亲友近百人,把申长云家上百平米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的。随着镜头的伸缩和画面的转换,院子一片唏嘘,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边看边抹眼泪。放映完毕,一位年近九旬高龄的老人握住申长云的手说,你们兄妹几个给父母拍电影,多有出息,多孝顺啊,你们的父母在九泉之下也会高兴的。

    “以前我和爸妈经常吵架,现在关系缓和了许多。”申长云2 3岁的儿子申敬哲也参与了父辈们的拍摄,对他堪称是一次成长的洗礼。申敬哲说,他小时候有些叛逆,经常和爸爸吵架,拍片子的8年里,他慢慢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由此,他也理解了父母之爱。

    接下来,申长云兄弟准备剪辑一部一个多小时的关于整个家庭的纪录片。他说,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因为拍这个片子,他们兄妹5家更亲密了。他们内心都有一个共识:家,不能散,要经常在一起聚聚。 (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