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送子下乡务农
1962年9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副市长的万里,将18岁的长子万伯翱送到了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和众多知青一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万伯翱在这里一干就是整整10年。
围绕万伯翱下乡的问题,家里还举行了一个家庭会议,专门请来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尽管在会上,奶奶一直不赞同,妈妈也流下了眼泪,但万里却说:“自己的孩子,不是我不爱,爱孩子,要看怎么一个爱法,怎么对待。长期生活在暖房里是一种爱,放在农村去锻炼也是一种爱,为此,我决定让老大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到农业第一线去,到生活的激流中去。”
奶奶和弟弟妹妹们都哭了,奶奶要给孙子多带点钱和生活上用的东西。万里说:“不要,什么也不要给他带,一毛钱也不要给他,就是要他自力更生,今后家里不会给他寄钱。”
万伯翱出发时,妈妈给他带了两件东西——一件是万里在抗日战争时期部队发的一床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旧被子,一件是万里穿了多年的灰棉袄。而万里则送给万伯翱《论共产党员修养》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并且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一遇困难、立即坚持。”就这样万伯翱带着父母亲的嘱托和牵挂,怀揣当月15元钱的伙食费,在警卫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
位于豫东平原的黄泛区农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刚去的时候住的是草屋,睡的是50多人的大通铺。用水要步行一里多路到井里一桶一桶地打。没有电灯,万伯翱用自制的煤油灯照明。在集体食堂吃饭,每天不是红薯加咸汤就是高粱花卷馍。唯一“奢侈”的物品是一台日产六极管半导体收音机。他穿的衣服全是旧的,衣服烂了,自己学着缝补。每天晚上不顾一天劳动的疲劳,坚持在煤油灯下读书学习。万伯翱始终牢记万里的话,埋头干活。最终,他以一颗真诚的心赢得了全场职工的信任。 (曾祥书)
围绕万伯翱下乡的问题,家里还举行了一个家庭会议,专门请来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尽管在会上,奶奶一直不赞同,妈妈也流下了眼泪,但万里却说:“自己的孩子,不是我不爱,爱孩子,要看怎么一个爱法,怎么对待。长期生活在暖房里是一种爱,放在农村去锻炼也是一种爱,为此,我决定让老大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到农业第一线去,到生活的激流中去。”
奶奶和弟弟妹妹们都哭了,奶奶要给孙子多带点钱和生活上用的东西。万里说:“不要,什么也不要给他带,一毛钱也不要给他,就是要他自力更生,今后家里不会给他寄钱。”
万伯翱出发时,妈妈给他带了两件东西——一件是万里在抗日战争时期部队发的一床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旧被子,一件是万里穿了多年的灰棉袄。而万里则送给万伯翱《论共产党员修养》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并且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一遇困难、立即坚持。”就这样万伯翱带着父母亲的嘱托和牵挂,怀揣当月15元钱的伙食费,在警卫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
位于豫东平原的黄泛区农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刚去的时候住的是草屋,睡的是50多人的大通铺。用水要步行一里多路到井里一桶一桶地打。没有电灯,万伯翱用自制的煤油灯照明。在集体食堂吃饭,每天不是红薯加咸汤就是高粱花卷馍。唯一“奢侈”的物品是一台日产六极管半导体收音机。他穿的衣服全是旧的,衣服烂了,自己学着缝补。每天晚上不顾一天劳动的疲劳,坚持在煤油灯下读书学习。万伯翱始终牢记万里的话,埋头干活。最终,他以一颗真诚的心赢得了全场职工的信任。 (曾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