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 > 小儿多动症
编号:13553803
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对儿童多动症影响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健康之友》 20195
     【摘要】目的:探讨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在儿童多动症中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 2018年10月收治的儿童多动症患儿120例为观察组,同期非此类疾病的患儿为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的调查。结果:观察组EMBU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气质类型中难养型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家长教养方式;气质类型

    【中图分类号】R1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14-02

    儿童多动症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亦可认为是轻微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但是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性格冲动任性,可伴有学习困难,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儿童多动症可分为注意缺陷型、多动型(冲动型)及混合型,其形成原因较多,有遗传因素、社会、家庭因素、心理因素、个体的发育迟缓等。本文旨在探讨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对儿童多动症形成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观察组对象选自于2018年1月- 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儿童多动症患儿,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儿科治疗的非儿童多动症患儿。

    观察组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波动在3.5 -7(5.56±1.04)岁。

    对照组130例,男性65例,女性65例,年龄波动在3 -7(5.53±1.20)岁。

    入选标准:(1)智力正常;(2)体格检查基本正常;(3)观察组均诊断为儿童多动症[2];(4)本研究经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焦虑性疾病;(2)精神分裂症;(3)发育障碍;。

    2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入组的所有患儿进行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及儿童气质类型的判断。调查组由6名儿科心理医生组成,两两一组,患儿在1个家长的陪同下完成调查。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同时避免内容泄露。

    1.3 观察指标

    利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评价患儿对家长的教养方式认可情况,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进行气质类型构成的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用“均数±标准差”表达EMBU评分,t检验;用(%)表示气质类型构成比,进行X2检验。P<0.05作为对比项目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儿EMBU评分

    观察组患儿EMBU评分总分结果为(251.03±21.03)分,对照组患儿的EMBU评分总分结果为(224.03±21.2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2组患儿气质类型

    觀察组儿童多动症患儿难养型气质类型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 < 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文中,在探讨儿童多动症与家长教养方式及儿童气质类型的关系中,父母的教育对患儿疾病形成有重要影响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语言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等对患儿造成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父母间关系疏离、缺乏信任、经常冲突等致使患儿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的氛围中,出现神经兴奋性异常、难以控制自身行为;家长粗暴、严厉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患儿与家长间的疏远,难以学习正确的社会交流技能,患儿缺乏安全感,对他人难以产生信任[2][3]。

    儿童多动症患儿的长期治疗中,家长应注意教养方式的正确选择,消除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因素,为患儿成长建立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同时注意针对不同气质类型患儿的相处方式,逐步的改变患儿的相关症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综上,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对于儿童多动症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家长应适当改变教养方式,寻找适合患儿的个体教育、相处方法。

    参考文献

    [1]贾高鼎,曾明,王爱平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的独特贡献:儿童气质的调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3): 535-539,543

    [2]黄春娟,潘顺英,孙玉燕等.ADHD儿童气质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5):836-838

    [3]孟楠楠,陈虹,王舒雅等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及家庭养育相关因素的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71-75, http://www.100md.com(赵平平 赵仙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 > 小儿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