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有40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腰麻,研究组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与剖宫产手术中不仅见效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性也非常高。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手术;舒芬太尼;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72-01
剖宫产是孕产妇最主要的助产方式之一,若要保证剖宫产的顺利完成、母婴具有良好的妊娠结局,那么关键便是合理的麻醉方案。所谓“合理”,便是要求在为剖宫产产妇进行麻醉时除了需要保证产妇手术状态良好,还需要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试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有40例。研究组:年龄23岁37岁,平均(30.08±2.67)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39.22±2.08)周;经产妇12例,初产妇28例;ASA麻醉分级:Ⅰ级28例,Ⅱ级12例。对照组:年龄24岁~36岁,平均(30.11±2.49)岁;孕周38周~40周,平均(39.47±2.02)周;经产妇13例,初产妇27例;ASA麻醉分级:Ⅰ级26例,Ⅱ级14例。将患者的平均年龄、孕周长短、生产史、ASA麻醉分级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调节室温在23~25℃左右,按照2L/min的速率进行面罩吸氧,并給予心电监护。随后,取右侧卧位,于L1~2节段的硬膜外进行穿刺,置入导管,注射2%的利多卡因,观察5分钟,若蛛网膜下隙无药物进入、流出了脑脊液,则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1.5mL、0.75%浓度)进行腰麻,研究组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00μg)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后,产妇可转换为平卧体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80例剖宫产产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痛觉恢复时间
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为5%,远远低于对照组2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是一种对麻醉效果有着较高要求的妇产科手术,其首先要求麻醉镇痛效果快速见效且效果显著,同时其要求麻醉药物术后无残留,此外还要求肌松效果理想。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临床多为产妇选择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但是此方法可使患者血压显著降低,再加上子宫增大会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使回心血量降低,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发缺氧或心脏骤停等结果,因此在为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时必须要兼顾良好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基于以上目的,本文中对照组选择使用罗哌卡因,研究组则复合使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从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5%vs20%),可见联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具有更高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其原因主要是:舒芬太尼是苯基哌啶类受体激动剂与阿片类麻醉药,其脂溶性较高,可以高度亲和阿片受体,半衰期较短,患者使用后不必担心体内残留,可谓是镇痛活性强且安全范围大;而罗哌卡因则是妇产科最常用的酰胺类局麻药之一,其不仅麻醉效果持续时间长,还可以有效阻滞分离运动与感觉,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较低的毒性。这两种药物复合使用可以快速起效,调整患者的心输出量,协同发挥出更强的阻滞效应,并且不必担心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可谓是极大程度地满足剖宫产产妇的“安全、有效”的要求。
结语
剖宫产手术中复合应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不仅可以迅速起效、获得较长的镇痛时间,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为剖宫产患者复合使用舒芬太尼+罗哌卡因。, http://www.100md.com(何剑波 王春生)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手术;舒芬太尼;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72-01
剖宫产是孕产妇最主要的助产方式之一,若要保证剖宫产的顺利完成、母婴具有良好的妊娠结局,那么关键便是合理的麻醉方案。所谓“合理”,便是要求在为剖宫产产妇进行麻醉时除了需要保证产妇手术状态良好,还需要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试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有40例。研究组:年龄23岁37岁,平均(30.08±2.67)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39.22±2.08)周;经产妇12例,初产妇28例;ASA麻醉分级:Ⅰ级28例,Ⅱ级12例。对照组:年龄24岁~36岁,平均(30.11±2.49)岁;孕周38周~40周,平均(39.47±2.02)周;经产妇13例,初产妇27例;ASA麻醉分级:Ⅰ级26例,Ⅱ级14例。将患者的平均年龄、孕周长短、生产史、ASA麻醉分级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调节室温在23~25℃左右,按照2L/min的速率进行面罩吸氧,并給予心电监护。随后,取右侧卧位,于L1~2节段的硬膜外进行穿刺,置入导管,注射2%的利多卡因,观察5分钟,若蛛网膜下隙无药物进入、流出了脑脊液,则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1.5mL、0.75%浓度)进行腰麻,研究组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00μg)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后,产妇可转换为平卧体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80例剖宫产产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痛觉恢复时间
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为5%,远远低于对照组2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是一种对麻醉效果有着较高要求的妇产科手术,其首先要求麻醉镇痛效果快速见效且效果显著,同时其要求麻醉药物术后无残留,此外还要求肌松效果理想。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临床多为产妇选择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但是此方法可使患者血压显著降低,再加上子宫增大会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使回心血量降低,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发缺氧或心脏骤停等结果,因此在为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时必须要兼顾良好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基于以上目的,本文中对照组选择使用罗哌卡因,研究组则复合使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从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与痛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5%vs20%),可见联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具有更高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其原因主要是:舒芬太尼是苯基哌啶类受体激动剂与阿片类麻醉药,其脂溶性较高,可以高度亲和阿片受体,半衰期较短,患者使用后不必担心体内残留,可谓是镇痛活性强且安全范围大;而罗哌卡因则是妇产科最常用的酰胺类局麻药之一,其不仅麻醉效果持续时间长,还可以有效阻滞分离运动与感觉,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较低的毒性。这两种药物复合使用可以快速起效,调整患者的心输出量,协同发挥出更强的阻滞效应,并且不必担心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可谓是极大程度地满足剖宫产产妇的“安全、有效”的要求。
结语
剖宫产手术中复合应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不仅可以迅速起效、获得较长的镇痛时间,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为剖宫产患者复合使用舒芬太尼+罗哌卡因。, http://www.100md.com(何剑波 王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