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ERCP与胆囊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1EST与EPBD,2EST与胆囊功能,3EPBD与胆囊功能,4展望
孟祥毅【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囊功能;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98-01
引言:McCune等人在1968年,首次提出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从而预示着这项新技术的出现。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当中,随着内窥镜治疗仪器的不断更新及发展,使得ERCP操作越发成熟起来,从而使得以ERCP技术为中心进行的技术研究也越发充实起来,原来必须通过外科治疗的病情,诸如胆结石、梗阻性黄疸、创伤性胆漏等可都可在ERCP的技术协助下进行相应的治疗[1]。在此中,EST及EPBD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技术,在临床中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为此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此两项技术对胆囊功能的影响。1 EST与EPBD
肝胆管结石,特别是胆结石(CBDS)在临床中是非常多见且常发的疾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ERCP早已逐步代替了手术的治疗手段,在这当中,内窥镜下的乳头括约肌纵切术(EST)与球囊扩张术(EPBD)是ERCP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两种技术。治疗性的ERCP当中EST是其核心技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