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24-01
目前医院重要的科室是骨科,骨折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受肢体活动受限或疼痛剧烈等因素影响造成其易产生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大部分群体对骨科疾病知识存有误区造成患者护理或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疾病康复进程,因此朱苗学者认为,提供对症护理是稳定病情的关键,常见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路径,设定住院工作路线图观察病情变化,对护理操作作出调整便于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改善预后且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道如下:
1.1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是2018.2-2019.10,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28例骨科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14例,觀察组:男女比例9:5,年龄22-75岁,均值(48.59±5.2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8:6,年龄23-76岁,均值是(48.68±5.19)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提供心理指导、健康宣教及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①入院路径:保持真诚及热情态度迎接患者及家属,对其病情及生理状态综合评估,根据病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内容是术前教育、体位调整、并发症预防及疼痛缓解等。②术前路径:术前1d访视患者,主动向其阐明疾病诱因、手术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等,使得患者充分意识到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鼓励其阐述内心的想法及对疾病看法,纾解不良情绪且改善心理应激反应,重建信心且提高治疗依从性。③术后路径:实时监测病情变化,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定期协助翻身预防发生压疮,若患者属于四肢骨折者则适当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且提高舒适度,待病情稳定提供膳食指导,增加优质蛋白及维生素摄入提高免疫力,借助阅读、观看视频音乐疗法等形式转移疼痛注意力,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应用镇痛泵缓解,或者选择局部冷热敷、按摩及肌肉放松训练缓解,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④出院路径: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式,定期到门诊复查。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测定两组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是不同程度疼痛,0分无疼痛,轻微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7分无疼痛,10分剧烈疼痛,得分越低疼痛越轻)、焦虑情绪(参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越低焦虑越轻)、疾病知识得分(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百分制表示,得分越高则掌握度越好)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护理效果)(±s)t检验。计数资料[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8例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3.04±0.29分,焦虑情绪14.57±4.62分,疾病知识得分89.05±513分,住院时间6.43±2.14d;对照组疼痛程度4.51±1.32分,焦虑情绪18.29±4.36分,疾病知识得分81.49±6.38分,住院时间8.16±1.28d,t=4.069,2.191,3.455,2.595,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疾病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
骨科属于医院重要的科室,患者受病情重、身体功能损伤及疼痛剧烈等因素影响,造成其治疗时易产生焦虑或紧张等情绪,对护理及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该科室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出院后其对疾病知识存有误区导致护理不当,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因此部分研究结果证实,治疗时早期提供对症护理是稳定病情的关键,便于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
有研究报道,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骨科患者的预后,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以时间为线索作为护理路径,根据各阶段的护理需求提供对症护理计划,如术前予以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能稳定情绪且提高依从性,术后提供疼痛缓解及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利于促进疾病康复,出院前指导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护理要点利于加速疾病康复进程,出院后定期督查利于掌握病情康复状态,因此临床护理路径能规范化护理操作且明确护理流程,确保护士根据护理路径灵活应用各项护理技能,将各护理阶段常见的问题及时解决,减少漏洞且为护理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且合理掌握疾病知识,便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疾病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与刘琳等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缓解疼痛感及焦虑情绪,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且缩短住院时间,便于改善预后效果,具备临床可推广性。, http://www.100md.com(邢雪松)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24-01
目前医院重要的科室是骨科,骨折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受肢体活动受限或疼痛剧烈等因素影响造成其易产生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大部分群体对骨科疾病知识存有误区造成患者护理或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疾病康复进程,因此朱苗学者认为,提供对症护理是稳定病情的关键,常见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路径,设定住院工作路线图观察病情变化,对护理操作作出调整便于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改善预后且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是2018.2-2019.10,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28例骨科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14例,觀察组:男女比例9:5,年龄22-75岁,均值(48.59±5.2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8:6,年龄23-76岁,均值是(48.68±5.19)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提供心理指导、健康宣教及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①入院路径:保持真诚及热情态度迎接患者及家属,对其病情及生理状态综合评估,根据病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内容是术前教育、体位调整、并发症预防及疼痛缓解等。②术前路径:术前1d访视患者,主动向其阐明疾病诱因、手术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等,使得患者充分意识到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鼓励其阐述内心的想法及对疾病看法,纾解不良情绪且改善心理应激反应,重建信心且提高治疗依从性。③术后路径:实时监测病情变化,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定期协助翻身预防发生压疮,若患者属于四肢骨折者则适当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且提高舒适度,待病情稳定提供膳食指导,增加优质蛋白及维生素摄入提高免疫力,借助阅读、观看视频音乐疗法等形式转移疼痛注意力,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应用镇痛泵缓解,或者选择局部冷热敷、按摩及肌肉放松训练缓解,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④出院路径: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式,定期到门诊复查。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测定两组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是不同程度疼痛,0分无疼痛,轻微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7分无疼痛,10分剧烈疼痛,得分越低疼痛越轻)、焦虑情绪(参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越低焦虑越轻)、疾病知识得分(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百分制表示,得分越高则掌握度越好)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护理效果)(±s)t检验。计数资料[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8例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3.04±0.29分,焦虑情绪14.57±4.62分,疾病知识得分89.05±513分,住院时间6.43±2.14d;对照组疼痛程度4.51±1.32分,焦虑情绪18.29±4.36分,疾病知识得分81.49±6.38分,住院时间8.16±1.28d,t=4.069,2.191,3.455,2.595,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疾病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
3讨论
骨科属于医院重要的科室,患者受病情重、身体功能损伤及疼痛剧烈等因素影响,造成其治疗时易产生焦虑或紧张等情绪,对护理及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该科室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出院后其对疾病知识存有误区导致护理不当,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因此部分研究结果证实,治疗时早期提供对症护理是稳定病情的关键,便于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
有研究报道,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骨科患者的预后,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以时间为线索作为护理路径,根据各阶段的护理需求提供对症护理计划,如术前予以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能稳定情绪且提高依从性,术后提供疼痛缓解及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利于促进疾病康复,出院前指导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护理要点利于加速疾病康复进程,出院后定期督查利于掌握病情康复状态,因此临床护理路径能规范化护理操作且明确护理流程,确保护士根据护理路径灵活应用各项护理技能,将各护理阶段常见的问题及时解决,减少漏洞且为护理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且合理掌握疾病知识,便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疾病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与刘琳等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缓解疼痛感及焦虑情绪,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且缩短住院时间,便于改善预后效果,具备临床可推广性。, http://www.100md.com(邢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