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分析
重度,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方法,3评价指标,4统计学分析,2结果,1对比溶血前后电解质水平,2对比溶血前后心肌酶水平,3对比溶血前后血脂水平,4对比溶血前后肝功能水平,3讨论
刘冬洁(临淄区金岭卫生院 山东 淄博 255410)
医院实验室在检查工作开展中,会遇到标本溶血的情况。不少研究表明,在送检过程中若未能结合依据、规定送检,或者是操作不合理将会导致标本溶血[1]。出现溶血的标本,理化因素会转变,使得标本内的检验指标波动,导致检验精准度下降。疾病诊断内,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属于关键判断标准,作为临床常见检验指标,若血液样本已经溶血,将会使得指标数值产生波动,为医生疾病诊断增加难度。标本溶血现象产生原因在于,检验操作错误、采血不当等,一旦溶血发生之后,其红细胞会被损坏,使得血细胞内的物质,在血清样品内呈现特殊红色[2]。这也是生化检验内的常见干扰因素,溶血会对检验精准性产生影响,在血小板、白细胞与红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的成分会释放,若成分与细胞内浓度不一致,则会影响血浆内的成分浓度,使得监测结果改变。针对此,本文主要分析生化检验内,溶血是否会对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指标产生影响,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