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川芎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靶点,通路,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4小结与展望
徐湛翔 王孝锦 李 爽 李 姝 李 丽(1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研究显示,我国人群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8.7%,其中心血管疾病约占42.6%,且患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指冠状动脉部分或者是完全急性梗阻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又重新获得再通时,缺血的心肌虽然得以恢复正常的灌注,但是它的组织损伤反而会呈进行性加重的一个病理过程。目前,对于MIRI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药治疗,二是现代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由于其针对性强,疗效持久稳定,毒副作用低受到了临床的青睐,近年来网络药理学的发展为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将药物作用网络与生物网络相整合,分析出药物成分与其作用靶点之间的关系[2],进而探索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关联,预测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新药机制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对川芎的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及MIRI蛋白靶点进行数据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