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实验组,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手术指标,2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患者引流管携带时长,3术后康复效果,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讨论
毛永彬 王凤龙(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700)
肺癌恶性肿瘤疾病中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患病期间对于自身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相关的治疗方案[1]。现阶段临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采取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治疗措施,但是由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特殊性,患者的生存率还是比较低,需要针对患者治疗进行探究[2]。多学科诊疗模式是一种就诊治疗模式的创新发展,是在医院传统诊疗模式长信发展而来,传统医院的诊疗模式是“一对一”的诊疗模式,对于患者疾病诊疗比较单一化,因为患者疾病累及组织器官比较多样,单一的诊疗模式并不能全面地保障患者综合性治疗的需求,主要是在患者治疗中实验临床“多对一”的诊疗模式,提供更为高级的医疗服务,尤其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医院多个科室,包括肿瘤外科、麻醉科、神经外科、检验科、介入治疗等[3]。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手术治疗过程中,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开展诊疗服务的时候落实循证医学理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4-2021.10期间就诊治疗的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符合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条件,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开展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单一科室诊疗模式下开展手术,实验组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48-73岁,平均(61.02±7.56)岁,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类型:鳞癌22例、腺癌15例,病变部位:左肺16例、右肺21例;对照组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13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