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友.下半月》 > 201910
编号:13533852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10
     【摘 要】目的:分析讨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入院序号分为两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两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焦虑感和抑郁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广范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02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只是治病救人,对于医院中医护人员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提高自己临床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人性化护理模式就是从这种环境中发明出来的,这种方法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一直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入院序号分为两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1-71岁,平均(44.17±8.42)岁;发病到手术天数1-11d,平均(5.67±2.43)d;骨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14例,胸外科手术11例,其他外科手术8例,局麻21例,全麻10例,硬膜外麻醉1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24-72岁,平均(45.32±7.56)岁;发病到手術天数1-9d,平均(5.25±2.64)d;骨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12例,胸外科手术13例,其他外科手术9例,局麻19例,全麻9例,硬膜外麻醉16例。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手术,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字同意,两组患者均无语言沟通障碍且无急诊患者。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要由同一组临床医师进行手术治疗,除手术室护理方式不同外,其余方式均相同。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①术前。护士接到患者手术通知单后,需要去病房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认真核对,防止出现错误。核对完成后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交流时要面带微笑,语气平缓,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从而缓解其紧张情绪。②术中。患者进手术室前,将手术室中的温度和湿度调好,保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身体不会发生不适。在接待患者进入时,一定要保持微笑,不要因为表情严肃而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当患者出现问题时也要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神色的变化,如果出现问题需立即与医师进行交流。手术操作时要迅速而温柔,避免声音过大影响患者情绪。③术后。手术结束后,一定要用温水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认真的清洗,清洁后帮患者整理好衣物。转移患者时,动作轻缓,避免发生碰撞,待将患者送入病房或者重症监护室后,要与其家属进行交流,告知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祝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S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人性化护理后的SAS评分与对照组呈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SDA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人性化护理后的SDS评分与对照组呈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四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加之民众健康意识提升,使得病患对医疗操作及护理服务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基础护理内容过于笼统,护士机械化应用医学技术,虽可辅助患者开展诊疗工作,协助医生实施手术,但无法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影响遵医性,且术中常见应激反应及不顺从行为,影响手术效果。个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护士紧紧围绕患者所需所求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从思想观念及医疗行为上为其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协调管控手术室护理各个细节,为病患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服务,进而获取最佳治疗效果。笔者实践发现,观察组患者入室前及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及安全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即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不仅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同时可减少安全事件,具有借鉴意义。人性化护理统筹管控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各项工作,医者通过术前健康检查、营养干预、手术方案及预控方案制定,培养患者信任感,帮助营造良好身心状态,进而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室环境调控及医疗设备检查可保证手术操作顺利进行,减少外界因素对病患身心的影响;术后护理工作对接可弥补常规护理漏洞,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综上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张洁.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0):85-86

    [2] 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1):126-129, 百拇医药(唐彧 江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