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友.下半月》 > 201910
编号:13533966
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急诊病房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10
     【摘 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急诊病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急诊病区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回顾性分析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比较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运用规范化管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的百分比数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急诊病区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并发症,极大改进临床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管理;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02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静脉治疗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静脉治疗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和用药途径之一,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可协助临床静脉治疗药物的安全和快速有效地使用,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时、静脉营养等均可起到积极的作用[1]。另一方面,合理使用留置针,可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对于减少患者的液体渗漏情况、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若使用留置针时护理人员的操作不规范,穿刺方法不一,固定方法不当或患者肢体活动过度,会导致固定的敷贴卷边、留置针导管脱落、液体滲漏等现象,导致各种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本院从2018年07月-09月开始对急诊病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记录。发现急诊病区护士对静脉留置针使用存在的问题,并统一登记记录。2018年10月-2019年03月期间,静脉治疗小组成员有计划对急诊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静脉治疗指南修订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流程中要求护士重点加强:每班检查评估留置针留置情况、穿刺前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正确的穿刺方法、正确冲封管、加强家属和患者健康宣教等措施;静疗小组成员和科室质控成员有计划对科室每一个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直到操作考试达标。现将急诊病区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临床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07月-09月期间急诊病区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04月-06月期间急诊病区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住院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使用材料: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使用留置针,型号有(22G、24G)等,3M的6×7cm一次性敷贴,选用5ml注射器+NS作为冲封管。

    1.2.2调查方法:全院静脉治疗小组成员每两周对急诊病区进行一次检査,调査科室留有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穿刺部位有无疼痛,穿刺处有无红肿,穿刺处渗液、渗血情况,贴膜固定情况,液体流速,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无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等并发症情况并统一登记。

    1.3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采取措施后穿刺部位疼痛/红肿、穿刺处渗液、渗血、贴膜固定不规范、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后,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规范化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在急诊病区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人数由65%提高至97%。在留置针使用不规范和不良反应方面,本研究发现使用外周留置针的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红肿、渗液、渗血、留置的时间、液体流速、贴膜固定等相关问题,在规范化培训后均出现了有效的改进(P<0.05)。相关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换代医疗产品,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治疗的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相对简单方便,对血管损伤小,保留时间长,可以减少静脉反复穿刺的次数,并且可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

    3.2静脉通路的选择

    对于所有患者与患者讨论血管通路装置部位的选择,包括建议选择非惯用手臂上的部位;避免选择手腕内侧面,因其会增加穿刺的疼痛感,且可能对神经造成伤害;应该避免屈曲位和触诊时有疼痛的部位;受伤部位及该区域的末梢部位,如开放性伤口、有感染的末端部位、受损伤的静脉(例如,青肿、外渗、静脉炎、硬化、索状或充血),瓣膜部位等[3]。

    4 小结

    通过静脉治疗小组对急诊病区护理人员规范化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培训,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岀现穿刺部位疼痛、红肿、渗液、滲血、留置时间过长、流速不畅、固定贴膜不规范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因此,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临床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有积极的效果,可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对静疗中静脉留置针适应证的应用,加强静脉治疗中对留置针的护理管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4]。

    参考文献

    [1] 班莉芳.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4):393-394.

    [2] 张秀霞,陈云.留置针贴膜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3):24-28.

    [3] 孙文彦,李春燕,等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J]中国护理管理,2016:45-46

    [4] 黄湘玲,全晓丽,蒲伟.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临床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7):24-27., 百拇医药(任红 张建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