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门诊急救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内科危重病症之一,发病突然且病情恶化迅速,做好门诊急救是及时挽回患者生命的关键手段。方法:总结归纳经由门诊急救的5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突发急性心肌梗的患者如能及时被发现并经由门诊急救,可及时挽回患者生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结论:门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急救知识,争分夺秒对患者实施急救,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门诊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83-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在发病时会感到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护理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门诊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带来的危害,有效阻止患者病情在未得到手术救治前进一步恶化。[1]在其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重要生命體征的检测尤为重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等方面的检测,可及时迅速的检测到患者的不良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以降低因并发症发作而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
1 临床资料
观察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接受门诊急救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43~75 (53.28±5.36) 岁;入院间隔时间0.6~10 (4.52±1.37) h。在患者被发现后,急救室立即实施急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以及对口人工呼吸,及时清除阻碍呼吸的分泌物。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2 急救措施及护理监测
2.1急救措施
在患者被发现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门诊护士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通知急救人员迅速到达救治现场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首先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方便口腔内异物流出,防止因异物倒流而导致患者窒息,并防止患者舌后坠而导致的患者呼吸不畅。对患者行胸外按压及对口人工呼吸,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心律。此时不应搬动病人,防止因颠簸而导致的患者病情恶化。
接诊后立即为患者实施抢救,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病情严重者予以心电图观察。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吸氧治疗。采集患者的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血液标本。由于心肌梗死发病迅速,并发症凶猛,必须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心肌,对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这对治疗时间要求严格,因为在患者从发现到被救治的时间越短,越容易进行再灌注。
完成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更是要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以免患者突发症状不能及时予以救治。
2.2护理监测
2.2.1体温监测
记录患者体温范围变换,可提前合理评估患者心肌梗死病发程度。体温变换范围越大,患者心肌梗死再复发程度越高。正常救治患者后,患者体温连续一周维持在37℃~38℃范围内,患者经救治后恢复良好。
2.2.2心率监测
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因病发痛苦容易出现紧张而导致低血压等情况,再加上患者得知病情后产生恐慌、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率不齐。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率,适当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当心率过慢或过快(>100次/min或<50次/min)的情况发生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配合医师救治病患。
2.2.3呼吸监测
患者心绪平稳时,呼吸频率在正常范围内。而患者呼吸苦难严重时,呼吸频率较慢(30~40次/min),此时很有可能是急性左心衰竭并伴有肺水肿,患者同时产生持续性咳粉色泡沫痰等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
2.2.4血压监测
发病后3天内,患者通常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但血压下降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年龄、病发持续时间、心律失常也有着密切联系。有资料表明,血压下降时间与患者梗死面积呈正相关。[2]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情况,选择适宜患者降压药物,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2.2.5心律失常监测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此时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常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3]此类症状多发于病发的二十四小时内。护理人员心电监测工作中,需及时关注患者心律,严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室性过早搏动现象,若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生命。
3 结果
经常规镇静、止痛、吸氧、抗凝、扩冠等治疗,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47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现药物治疗,有3例偶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症状, 另7例现病情稳定、恢复正常活动。临床治疗好转率为百分之九十四(47/50),3例患者因并发症症状凶猛,抢救无效死亡,占观察患者中的百分之六。
4 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且死亡率极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包括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激动、长期吸烟饮酒,以及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休克、出汗、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4]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迅速,并发症严重,早期死亡率很高。是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危重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年龄普遍降低。因此,在门诊急救护理中要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衰等并发症的出现,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5]
相关数据表明,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2小时是治疗更有效的时间。其中,发病后1小时作为治疗的黄金时间。这就需要门诊及就护理人员迅速及时进行救治工作,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传娇 吉翠翠 任守娟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13),101-103
[2] 陈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J] 中国校医 2019,33(06)
[3] 郑绪梅 王琳 田金萍 孙国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观察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08),145-146
[4] 李玉珍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1),220-220+229
[5] 董静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措施与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32),239, http://www.100md.com(刘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门诊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83-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在发病时会感到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护理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门诊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带来的危害,有效阻止患者病情在未得到手术救治前进一步恶化。[1]在其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重要生命體征的检测尤为重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等方面的检测,可及时迅速的检测到患者的不良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以降低因并发症发作而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
1 临床资料
观察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接受门诊急救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43~75 (53.28±5.36) 岁;入院间隔时间0.6~10 (4.52±1.37) h。在患者被发现后,急救室立即实施急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以及对口人工呼吸,及时清除阻碍呼吸的分泌物。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2 急救措施及护理监测
2.1急救措施
在患者被发现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门诊护士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通知急救人员迅速到达救治现场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首先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方便口腔内异物流出,防止因异物倒流而导致患者窒息,并防止患者舌后坠而导致的患者呼吸不畅。对患者行胸外按压及对口人工呼吸,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心律。此时不应搬动病人,防止因颠簸而导致的患者病情恶化。
接诊后立即为患者实施抢救,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病情严重者予以心电图观察。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吸氧治疗。采集患者的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血液标本。由于心肌梗死发病迅速,并发症凶猛,必须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心肌,对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这对治疗时间要求严格,因为在患者从发现到被救治的时间越短,越容易进行再灌注。
完成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更是要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以免患者突发症状不能及时予以救治。
2.2护理监测
2.2.1体温监测
记录患者体温范围变换,可提前合理评估患者心肌梗死病发程度。体温变换范围越大,患者心肌梗死再复发程度越高。正常救治患者后,患者体温连续一周维持在37℃~38℃范围内,患者经救治后恢复良好。
2.2.2心率监测
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因病发痛苦容易出现紧张而导致低血压等情况,再加上患者得知病情后产生恐慌、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率不齐。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率,适当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当心率过慢或过快(>100次/min或<50次/min)的情况发生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配合医师救治病患。
2.2.3呼吸监测
患者心绪平稳时,呼吸频率在正常范围内。而患者呼吸苦难严重时,呼吸频率较慢(30~40次/min),此时很有可能是急性左心衰竭并伴有肺水肿,患者同时产生持续性咳粉色泡沫痰等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
2.2.4血压监测
发病后3天内,患者通常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但血压下降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年龄、病发持续时间、心律失常也有着密切联系。有资料表明,血压下降时间与患者梗死面积呈正相关。[2]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情况,选择适宜患者降压药物,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2.2.5心律失常监测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此时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常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3]此类症状多发于病发的二十四小时内。护理人员心电监测工作中,需及时关注患者心律,严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室性过早搏动现象,若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生命。
3 结果
经常规镇静、止痛、吸氧、抗凝、扩冠等治疗,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47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现药物治疗,有3例偶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症状, 另7例现病情稳定、恢复正常活动。临床治疗好转率为百分之九十四(47/50),3例患者因并发症症状凶猛,抢救无效死亡,占观察患者中的百分之六。
4 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且死亡率极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包括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激动、长期吸烟饮酒,以及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休克、出汗、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4]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迅速,并发症严重,早期死亡率很高。是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危重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年龄普遍降低。因此,在门诊急救护理中要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衰等并发症的出现,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5]
相关数据表明,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2小时是治疗更有效的时间。其中,发病后1小时作为治疗的黄金时间。这就需要门诊及就护理人员迅速及时进行救治工作,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传娇 吉翠翠 任守娟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13),101-103
[2] 陈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J] 中国校医 2019,33(06)
[3] 郑绪梅 王琳 田金萍 孙国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观察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08),145-146
[4] 李玉珍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1),220-220+229
[5] 董静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措施与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32),239, http://www.100md.com(刘浩)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