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和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宫腔镜和B超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采用宫腔镜与阴道B超分别诊断后符合率分别为90.47%、61.9%,漏诊率分别为4.76%、23.8%,误诊率分别为4.76%、19.04%(P<0.05)。结论:宫腔镜和B超均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但宫腔镜诊断准确率更高,便于临床医师进行治疗方案制定,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宫腔镜;B超;子宫内膜息肉;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2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病,多伴有腹痛、阴道异常出血、不孕等症状,为病患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且绝经后恶性病变率较高,故而早诊断与早治疗很关键[1]。宫腔镜在女性妇科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大力应用,将其放置到病患宫腔内,通过镜像原理,对病灶作放大处理,方便医师对病灶图像展开观察且作出准确判断。而B超的应用原理是不同障碍物对超声波反射回声差异,根据回声特征实现病灶的判断。为了进一步了解宫腔镜与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院检验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该课题展开了探索,现将诊断操作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伦先华慈医院接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选取21例作调查对象,年龄均在22-42岁间,平均年龄(31.5±0.7)岁,其中3例有流产史、5例有妇科手术史、1例有不孕症、3例为月经量增多者、9例为阴道异常出血者,排除宫颈其它妇科疾病。
1.2方法
B超检查。使用三星RS80A超声诊断仪检查,检查前嘱咐病患排空膀胱,协助其在手术台上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消毒阴道与外阴,调整B超探头频率为6-10Hz,将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后套上避孕套,把探头从阴道置入至穹隆部后实施检查,认真查看患者子宫大小、子宫内膜轮廓完整性、子宫内膜厚度与病变处具体位置、形态、大小与回声等,检查完成后慢慢退出探头。
宫腔镜手术检查。选择德国史托斯品牌生产的26008BAC宫腔镜展开操作,通常在病患经期结束后3-7天进行检查,手术检查前要求病患排空膀胱,协助病患在手术台上取膀胱截石位,对其手术部位给予消毒,选择浓度1%的盐酸利多卡因为患者作局部麻醉,且把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用作膨宫介质注入,把宫腔镜放入阴道且朝子宫中慢慢推送,查看子宫内部情况(包括子宫宫墙壁、两侧子宫角与子宫宫底),检查完成后取出宫腔镜,做好术后工作。
1.3诊断标准
阴道B超:大部分病患均表现出回声增强表现,部分呈现出蜂窝状回声或中、低、不均回声;宫腔镜:宫腔镜下显示突出子宫内膜表面有单个或多个有蒂赘生物,大小约0.1-3cm,表层光滑,呈鲜红色,若有瘀血则呈紫褐色,形狀不因膨宫压力改变而改变。
1.4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各自诊断后的符合率、漏诊率与误诊率进行比较,此次调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结果记录,且得到的数据值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经x?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将采用不同方式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且根据下表1里的数据值能够发现,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断符合率更高,与采用阴道B超诊断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宫腔镜诊断的患者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不过与采用阴道B超检查的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采用宫腔镜诊断误诊者1例,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炎;漏诊者1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采用阴道B超诊断误诊者4例,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炎,2例误诊为粘膜下肌瘤;漏诊者4例,其中3例粘膜下肌瘤、1例分泌期子宫内膜。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主因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让细胞组织于内膜凸起,和蒂连接,表现为突出在子宫腔里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同,能引发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等,育龄期至绝经后妇女均属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易发群体[2],现今病因不明,可能和内分泌紊乱相关,手术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不过息肉易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偶有恶变(特别是绝经后阴道流血者),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有效治疗,甚至会威胁患者性命。过去临床主要采用阴道B超来进行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但因B超检查主要是通过分析反射波情况来判断病情,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经超声检查表现出舌形、椭圆形,无被膜,蒂部和子宫内膜连续,界限不明,通常呈强回声结节,内见小回声区,子宫内膜多偏厚,息肉不及1cm时识别困难,故而诊断符合率偏低,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
而宫腔镜属于一种应用广泛的微创检查技术,主要是依靠镜像原理,把病变处放大,得到清楚的病变图像,来对疾病展开判定和诊断。宫腔镜的应用可清楚的、直观的了解到宫腔中具体情况,明确病变位置与性质。同时,该检查方法还能检查到宫腔中一些极小的占位组织和内膜病变,如直径不及1.0cm的黏膜下肌瘤。
所以在此次的研究里我们为2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符合率为90.47%,漏诊率为4.76%,误诊率为4.76%;又为这2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阴道B超检查,符合率为61.9%,漏诊率为23.8%,误诊率为19.04%,这些均凸显了宫腔镜检查法在临床的应用意义,故而我们认为可将宫腔镜看成是临床进行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金标准”继续进行推广实施。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宫腔镜检查时需注意如下几点:①检查时间要选好,通常在月经排净后3-7天内,该时间段子宫内膜厚度小,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准确率保障更有利;②诊断时动作时务必要轻柔,以防内膜受损引起出血,干扰手术视野,降低符合率。
参考文献
[1] 吴沿沿.宫腔镜及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2(09):186-187.
[2] 于小红.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和B超诊断结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 2013,20(13):56-57., 百拇医药(石云霞 武温娟 张雪婷 李竹芳)
【关键词】宫腔镜;B超;子宫内膜息肉;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2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病,多伴有腹痛、阴道异常出血、不孕等症状,为病患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且绝经后恶性病变率较高,故而早诊断与早治疗很关键[1]。宫腔镜在女性妇科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大力应用,将其放置到病患宫腔内,通过镜像原理,对病灶作放大处理,方便医师对病灶图像展开观察且作出准确判断。而B超的应用原理是不同障碍物对超声波反射回声差异,根据回声特征实现病灶的判断。为了进一步了解宫腔镜与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院检验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该课题展开了探索,现将诊断操作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伦先华慈医院接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选取21例作调查对象,年龄均在22-42岁间,平均年龄(31.5±0.7)岁,其中3例有流产史、5例有妇科手术史、1例有不孕症、3例为月经量增多者、9例为阴道异常出血者,排除宫颈其它妇科疾病。
1.2方法
B超检查。使用三星RS80A超声诊断仪检查,检查前嘱咐病患排空膀胱,协助其在手术台上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消毒阴道与外阴,调整B超探头频率为6-10Hz,将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后套上避孕套,把探头从阴道置入至穹隆部后实施检查,认真查看患者子宫大小、子宫内膜轮廓完整性、子宫内膜厚度与病变处具体位置、形态、大小与回声等,检查完成后慢慢退出探头。
宫腔镜手术检查。选择德国史托斯品牌生产的26008BAC宫腔镜展开操作,通常在病患经期结束后3-7天进行检查,手术检查前要求病患排空膀胱,协助病患在手术台上取膀胱截石位,对其手术部位给予消毒,选择浓度1%的盐酸利多卡因为患者作局部麻醉,且把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用作膨宫介质注入,把宫腔镜放入阴道且朝子宫中慢慢推送,查看子宫内部情况(包括子宫宫墙壁、两侧子宫角与子宫宫底),检查完成后取出宫腔镜,做好术后工作。
1.3诊断标准
阴道B超:大部分病患均表现出回声增强表现,部分呈现出蜂窝状回声或中、低、不均回声;宫腔镜:宫腔镜下显示突出子宫内膜表面有单个或多个有蒂赘生物,大小约0.1-3cm,表层光滑,呈鲜红色,若有瘀血则呈紫褐色,形狀不因膨宫压力改变而改变。
1.4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各自诊断后的符合率、漏诊率与误诊率进行比较,此次调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结果记录,且得到的数据值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经x?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将采用不同方式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且根据下表1里的数据值能够发现,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断符合率更高,与采用阴道B超诊断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宫腔镜诊断的患者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不过与采用阴道B超检查的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采用宫腔镜诊断误诊者1例,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炎;漏诊者1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采用阴道B超诊断误诊者4例,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炎,2例误诊为粘膜下肌瘤;漏诊者4例,其中3例粘膜下肌瘤、1例分泌期子宫内膜。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主因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让细胞组织于内膜凸起,和蒂连接,表现为突出在子宫腔里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同,能引发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等,育龄期至绝经后妇女均属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易发群体[2],现今病因不明,可能和内分泌紊乱相关,手术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不过息肉易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偶有恶变(特别是绝经后阴道流血者),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有效治疗,甚至会威胁患者性命。过去临床主要采用阴道B超来进行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但因B超检查主要是通过分析反射波情况来判断病情,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经超声检查表现出舌形、椭圆形,无被膜,蒂部和子宫内膜连续,界限不明,通常呈强回声结节,内见小回声区,子宫内膜多偏厚,息肉不及1cm时识别困难,故而诊断符合率偏低,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
而宫腔镜属于一种应用广泛的微创检查技术,主要是依靠镜像原理,把病变处放大,得到清楚的病变图像,来对疾病展开判定和诊断。宫腔镜的应用可清楚的、直观的了解到宫腔中具体情况,明确病变位置与性质。同时,该检查方法还能检查到宫腔中一些极小的占位组织和内膜病变,如直径不及1.0cm的黏膜下肌瘤。
所以在此次的研究里我们为2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符合率为90.47%,漏诊率为4.76%,误诊率为4.76%;又为这2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阴道B超检查,符合率为61.9%,漏诊率为23.8%,误诊率为19.04%,这些均凸显了宫腔镜检查法在临床的应用意义,故而我们认为可将宫腔镜看成是临床进行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金标准”继续进行推广实施。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宫腔镜检查时需注意如下几点:①检查时间要选好,通常在月经排净后3-7天内,该时间段子宫内膜厚度小,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准确率保障更有利;②诊断时动作时务必要轻柔,以防内膜受损引起出血,干扰手术视野,降低符合率。
参考文献
[1] 吴沿沿.宫腔镜及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2(09):186-187.
[2] 于小红.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和B超诊断结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 2013,20(13):56-57., 百拇医药(石云霞 武温娟 张雪婷 李竹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 子宫内膜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