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鼻及鼻窦疾病 > 鼻腔疾病 > 鼻炎 >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编号:13493116
变应性鼻炎儿童的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4
     【摘 要】目的:探究变应性鼻炎儿童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患有变应性鼻炎的儿童97人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并在这一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儿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变应性鼻炎的儿童采用包含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内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提升了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疗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42-01

    在当下,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医院儿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儿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医院儿科门诊需要研究和应对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情容易反复,而且对生活、学习、睡眠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重点研究[1]。在本文中,将针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重点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患有变应性鼻炎的儿童97人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治疗方案选择(见方法),部分患儿由于经常流鼻血或家人恐惧激素,选择对照组方法,而其他患儿则进入实验组。在实验组中,有男性患儿27人,女性患儿23人,年龄2-12周岁,平均年龄6.9±2.6周岁。患儿病程2周-3年,平均病程2.9±1.1年。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5人,女性患儿22人,年龄2-11周岁,平均年龄6.7±2.5周岁。患儿病程2周-5年,平均病程3.1±1.4年。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为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与家长进行充分病情沟通及研究内容的解释,让家人选择治疗方案。同时,在本研究中,排除了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儿,从而保障研究中各项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儿在每天洗鼻的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6岁每晚口服4mg,≥6岁每晚口服5mg)和氯雷他定片(≤30公斤,每日一次,每次5mg,>30公斤,每日一次,每次10mg)口服治疗。上述治疗方法疗程为4周,4周后评估治疗效果。

    1.2.2实验组方法

    在实验组中,在采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研究使用的治疗药物为内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50ug/喷)。具体方法如下:在使用之前需要洗鼻并擦干鼻孔,摇匀喷瓶,让患者头部微微低下,每个鼻孔喷1—2次,每天一次,疗程为4周,4周后评估治疗效果。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的最主要评价指标就是治疗总有效率。具体来说,就是(痊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所谓痊愈,就是患儿的症状在治疗之后完全消失,所谓有效,就是在治疗之后鼻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所谓无效,就是患儿经过治疗之后症状未能得到明显缓解,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在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当下,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儿童变应性鼻炎作为儿科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变应性鼻炎以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治疗方法主要有避免变应原、口服和或局部用药及特异性免疫治疗[2]。本研究主要是药物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结果提示口服抗组胺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加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喷剂比单用口服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控制四大临床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局部使用可以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鼻粘膜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部位而发挥治疗作用[3],可显著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向鼻腔分泌物中募集[4]。通过对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正是由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尤其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教育非常重要,消除“激素恐惧症”,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儿童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内的药物治疗方法使患儿对过敏原产生阻断抗体和免疫耐受能力,进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Blaiss MS. Medic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linking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J].Allergy Asthma Proc, 2002, 23(4):223-227.

    钟伟,黄小燕,张剑.变應性鼻炎治疗新进展[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7(3): 162-16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24.

    Cheng L, et al. Chinese Society of Allergy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8,10(4):300-353., 百拇医药(卫凤桂 黎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鼻及鼻窦疾病 > 鼻腔疾病 > 鼻炎 >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