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究对儿科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治疗患儿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的方法把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于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护理,而对于实验组患儿,则采用细节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其输液过程进行护理。将两组患儿留置静脉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静脉针的脱出以及输液外渗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了护理干预模式的实验组患儿留置静脉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同时留置静脉针脱出以及输液外渗等负面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更低,同时,对照组患儿和治疗组患儿的留置静脉针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静脉针脱出以及输液外渗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留置静脉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有效降低留置静脉针穿刺造成的输液外渗以及留置针脱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具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科患者;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25-01
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时,静脉输液是常用的营养供给以及药物注入方法,与普通患者相比,儿科患者的血管普遍更加细小且比较隐匿,同时患儿由于对输液针比较恐惧,抵触,因此进行留置针穿刺的难度更大,风险也更高,出现穿刺失败、留置针脱出以及液体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对儿科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时,采用了注重细节护理的护理干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作为本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收治的儿科患者数量较多,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并提升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也开始将护理干预这种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患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治疗患儿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的随机分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把这些研究对象分为各有150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患儿的年龄范围为3月~7岁,平均年龄为3.31±0.96岁,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腹泻、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川崎病;实验组患儿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患儿的年龄范围为3月~6岁,平均年龄为3.49±0.87岁,患儿的疾病类型也为腹泻、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川崎病。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因此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儿,在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采用常规的儿科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具体来说,护理内容包括在穿刺之前对穿刺针进行检查并进行穿刺针消毒,在穿刺时选择针尖朝上20~30°的角度进行穿刺,针管见回血后轻微改变进针的角度,将针头再往进送2cm左右,撤出针芯后连接输液管并进行固定。
对于实验组患儿,在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在常规护理办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记录好静脉输液留置针的穿刺时间,并在完成针头的固定后再应用弹力绷带在外部环绕,进一步固定留置针。在完成穿刺后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小儿的心理特点并采用针对性地方法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择静脉输液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因穿刺不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当上述选择的观察指标在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计算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2 结果
2.1一次穿刺成功率
2.2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采用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更好,而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在以上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时,护士首先要具备过硬的穿刺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在穿刺时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从而导致患儿出现大声哭闹的情况,这对于进行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的护士无疑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提升自身的穿刺技术,并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穿刺时手法熟练、稳定,注重和患者家属的良好沟通,避免产生护患纠纷。
其次,在进行穿刺时,护士需要选择正确的静脉血管。对于2岁以下的患儿,在进行穿刺时最好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因为2岁以下患儿的前臂静脉较为狭窄,倘若选择这一部位进行穿刺,穿刺难度较大,穿刺失败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对于年龄超过2岁的患兒,在进行穿刺时通常选择四肢静脉进行穿刺,在确定穿刺血管时,需要尽量避开神经、损伤、感染的区域,同时还要对穿刺血管进行评估,确定待穿刺血管的弹性、血运良好。
另外,在对儿科患者进行穿刺前,需要做好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安抚患者的情绪,尽可能提升穿刺过程中儿童的配合程度,避免出现大喊大叫以及哭闹不配合的情况。
参考文献
安慰,裴俊丽,王彩星,李颖,段秀卿.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5):22-23.
马玉萍.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WAP)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2(11):55+57., http://www.100md.com(栾红芳)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科患者;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25-01
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时,静脉输液是常用的营养供给以及药物注入方法,与普通患者相比,儿科患者的血管普遍更加细小且比较隐匿,同时患儿由于对输液针比较恐惧,抵触,因此进行留置针穿刺的难度更大,风险也更高,出现穿刺失败、留置针脱出以及液体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对儿科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时,采用了注重细节护理的护理干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作为本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收治的儿科患者数量较多,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并提升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也开始将护理干预这种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患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治疗患儿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的随机分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把这些研究对象分为各有150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患儿的年龄范围为3月~7岁,平均年龄为3.31±0.96岁,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腹泻、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川崎病;实验组患儿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患儿的年龄范围为3月~6岁,平均年龄为3.49±0.87岁,患儿的疾病类型也为腹泻、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川崎病。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因此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儿,在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采用常规的儿科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具体来说,护理内容包括在穿刺之前对穿刺针进行检查并进行穿刺针消毒,在穿刺时选择针尖朝上20~30°的角度进行穿刺,针管见回血后轻微改变进针的角度,将针头再往进送2cm左右,撤出针芯后连接输液管并进行固定。
对于实验组患儿,在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在常规护理办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记录好静脉输液留置针的穿刺时间,并在完成针头的固定后再应用弹力绷带在外部环绕,进一步固定留置针。在完成穿刺后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小儿的心理特点并采用针对性地方法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择静脉输液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因穿刺不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当上述选择的观察指标在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计算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2 结果
2.1一次穿刺成功率
2.2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采用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更好,而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在以上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时,护士首先要具备过硬的穿刺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在穿刺时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从而导致患儿出现大声哭闹的情况,这对于进行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的护士无疑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提升自身的穿刺技术,并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穿刺时手法熟练、稳定,注重和患者家属的良好沟通,避免产生护患纠纷。
其次,在进行穿刺时,护士需要选择正确的静脉血管。对于2岁以下的患儿,在进行穿刺时最好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因为2岁以下患儿的前臂静脉较为狭窄,倘若选择这一部位进行穿刺,穿刺难度较大,穿刺失败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对于年龄超过2岁的患兒,在进行穿刺时通常选择四肢静脉进行穿刺,在确定穿刺血管时,需要尽量避开神经、损伤、感染的区域,同时还要对穿刺血管进行评估,确定待穿刺血管的弹性、血运良好。
另外,在对儿科患者进行穿刺前,需要做好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安抚患者的情绪,尽可能提升穿刺过程中儿童的配合程度,避免出现大喊大叫以及哭闹不配合的情况。
参考文献
安慰,裴俊丽,王彩星,李颖,段秀卿.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5):22-23.
马玉萍.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WAP)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2(11):55+57., http://www.100md.com(栾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