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友.下半月》 > 202005
编号:13843402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其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05
     【摘 要】目的:分析针对心理衰竭患者采取心脏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收治心理衰竭患者共计270例,根据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各13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水平。结果:通过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在心功能康复护理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占优。结论:针对心理衰竭患者采取心脏康复护理,可以很好的满足患者心功能康复需求,提升治疗整体效果,同时也满足疗效的控制需求,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29-01

    心血管疾病在晚期都会逐步发展为心力衰竭。目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途径不多,临床护理难度较高,患者依从性较差。为了降低心脏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命整体质量,大多数医院都要求患者强制卧床休息,但是此方法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带来心理方面的压力与家庭负担。本院推广并使用了心理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在临床上也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选取心理衰竭患者共计270例,其中,根据科学分组划分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9.23±8.33岁,对照组患者平均为68.32±8.42岁。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内容,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分别包括药物常规治疗以及生命体征的跟踪监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在患者住院的1-2天,患者病情处于趋于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通过翻身、四肢活动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机能与活性。

    (2)在3-4天,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腿部的活动,包括脚、踝部以及膝关节的活动等等。另外,在5-6天,可以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通过肩部与胸部活动来进行上肢舒展,避免出现僵硬与不协调,提升血液的循环效果。

    (3)在5-6天,可以采取椅子疗法进行辅助护理,要求患者缓慢下床,并坐在椅子上,这个过程持续10-30min,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与病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次数并延长时间。

    (4)在7-10天,可以引导患者进行医疗体操运动,通过简单的体操运动来保持上肢以及肩颈部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平地行走200m的方式来进行腿部的恢复训练。

    (5)11-2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平地走1000mm或者上下楼两层的训练,并对患者的行走能力进行跟踪观察,并及时与医生沟通汇报。

    1.3 检测标准

    在完成区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恢复效果良好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完全消失,活动尚可视为有效;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康复,无法完成规定活动视为无效。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包括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对比,评分得分较高说明患者的心脏改善情况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工作,过程中计量材料采取t进行检验,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为84.4%,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为71.1%,存在明显差异。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心脏彩超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心脏彩超的指标差异,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LVEF、心率、LVESD以及LVEDD等参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 讨论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主要在于心脏排血量不足,从而导致体循环出现淤血。临床上,心力衰竭病症发生后,患者会出现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问题,该病症会同时受到外部因素与自身因素的多重影响,如内源性骨骼肌异常以及血流激素变化等。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多采用要求患者长期卧床休息的方式,这是由于医护人员错误的认为患者卧床休息,心脏负担小,就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症状带来的影响,这实际上会导致患者的后期康复效果受到影响,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满足患者血液循环的改善需求,同时通过重构心室的方式来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护理后的疗效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十分明显。另外,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观察组同样占据不小的优势,说明选择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更适应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改善了预后表现,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孙姣姣.双心护理模式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OL].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3[2019-12-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451.R.20191216.1008.002.html.

    王琼莉.细节护理在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心衰期间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2):1879-1880.

    任启俊,吕秀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估[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4):86+89.

    郭先一.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4):99-100.

    刘莉,刘秀静,张芳,王新霞,纪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齐魯护理杂志,2019,25(23):10-13., 百拇医药(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