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放射性肠炎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摘 要】慢性放射性肠炎是指腹部的恶性肿瘤经过放疗之后引发的肠道并发症,常在放疗结束后的1~2年发生,其表现为反复便血、腹泻,甚至出现肠穿孔、肠梗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以内科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的治疗本着综合治疗的原则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应如何进一步规范,仍有待探索。【关键词】慢性放射性肠炎;研究现状;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122-01
放射性肠炎多在治疗后的数周发生,常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腹痛,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放射性肠炎常以口服药物、高压氧治疗、肠道内给药、内镜下止血等为主要治疗手段,经治疗1~2月后多有好转。慢性放射性肠炎是指腹部的恶性肿瘤经过放疗之后引发的肠道并发症,常在放疗结束后的1~2年发生,其表现为反复便血、腹泻,甚至出现肠穿孔、肠梗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以内科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慢性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成了医护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慢性放射性肠炎作一综述,先报道如下。
1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病理改变以及常见的临床症状
慢性放射性肠炎多由放射性肠炎慢性迁延而成。放射性肠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血管结缔组织和肠黏膜受损引起的肠道组织的出血、溃疡,其大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变三个时期,但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慢性病变常发生在照射的1年之后,病变部位有可能突破浆膜层,从而出现受累的肠粘膜溃疡、糜烂,肠腔狭窄,肠壁增厚,肠系膜缩短僵硬,直到瘘管形成或者肠壁穿孔,患者此时易出现肠出血、肠梗阻等顽固性病变。
2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内科治疗
2.1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可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