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护士不同阶段输液安全的调查及对策
【摘 要】目的:讨论门诊输液室护士不同阶段输液安全的调查及对策。方法:我院自2018年3月起,在门诊输液室引入输液安全管理模式,将实施前(2017年2月-2018年2月)与实施后(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29名门诊输液室护士当作观察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输液服务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2例,干预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8例。干预后输液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输液安全管理能够降低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科室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输液安全;门诊输液室;护士;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06-02
门诊输液患者有临床资料不全于流动性大等特征,增大了护士工作量与劳动强度,导致护理风险贯穿患者输液治疗全程。输液是门诊常见治疗手段,输液安全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为提高输液安全护理管理水平,应当加强对输液前中后阶段输液安全隐患的分析,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与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安全问题,促进医疗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效益不断提高,推动医院现代化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门诊输液室的29名护士当作观察对象,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3±4.2岁。学历:本科12名,专科17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16名,护士11名。
1.2方法
输液前指用药准备至穿刺完成这一阶段;输液中指穿刺完成至针头拔除前这一阶段;输液后指拔针后30min内这一阶段。参照《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自拟制作输液不同时段安全环境调查表,由护理学专家与临床药学专家、医学专家等认可审核后,展开小样本测试,修订完成后投入使用。调查内容包括管理计划实施与护理技能操作熟练度等方面,统计输液不良护理事件。比較观察输液安全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参照检查巡视与病情观察等指标,了解管理措施实施成效。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9.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方面,分别用(±s)、%表示,分别用t、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率
干预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2例,干预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8例,如表1所示;
2.2输液服务质量
干预后输液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前,在输液不同时段都会出现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仅2017年2月-2018年2月一年期间,发生了78例不良事件,是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与科室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后,输液护理不良事件显著降低,也体现出了输液安全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1]。
输液安全护理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操作方面:首先应当提高护士责任意识,不能忽视患者输液感受,合理控制滴速,减少引发的不适。其次明确掌握患者情况,包括皮肤条件与血管情况等,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确保护理操作规范行性,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二是安全教育:首先加强安全教育,输液全程向患者讲解疾病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其次明确安全教育目的,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三是沟通管理:首先核对医嘱后输液,密切观察输液进度,防止出现用药错误与针头移动等情况。其次加强护患沟通,要求护士掌握艺术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人文性与舒适性的护理服务。输液中加强巡视,做到有问必答,要求语言言简意赅且通俗易懂,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与管理水平,主动规避危险因素影响[2]。
医疗事故风险贯穿输液治疗全程,护士应当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主动向患者提供人文服务,满足患者各项合理需求,主动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应当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确保临床工作有序展开。提高自身警惕性与风险意识,贯彻落实预防性护理原则,通过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明确护理重点环节与时段等,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主动能动性,及时发现潜在与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规避或处理,为患者营造安全的输液环境。为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护士应当加强患者主诉引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加强操作解释与心理疏导,提高患者依从性。要求操作动作轻柔,态度端正,不能引发患者反感与抵触情绪,使其给予临床工作更多的支持与有效反馈,实现科室规章制度与护理操作流程等不断改进[3]。
综上所述,输液安全管理能够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规避护士不同输液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从而为患者营造安全的输液环境以及高效的输液服务措施,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邱季,李睿,朱文靖, 等.我院PIVAS个体化输液顺序调控实践研究[J].中国药房,2020,31(1):117-122.
[2] 易娟娟,徐建东,李自冶, 等.信息化PIVAS运行初期差错优化及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8):146-149.
[3] 王加新.静脉输液中不同药液之间冲管液安全剂量测定[J].吉林医学,2017,38(6):1182-1184., http://www.100md.com(钟学莲 丁婷)
【关键词】输液安全;门诊输液室;护士;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06-02
门诊输液患者有临床资料不全于流动性大等特征,增大了护士工作量与劳动强度,导致护理风险贯穿患者输液治疗全程。输液是门诊常见治疗手段,输液安全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为提高输液安全护理管理水平,应当加强对输液前中后阶段输液安全隐患的分析,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与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安全问题,促进医疗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效益不断提高,推动医院现代化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门诊输液室的29名护士当作观察对象,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3±4.2岁。学历:本科12名,专科17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16名,护士11名。
1.2方法
输液前指用药准备至穿刺完成这一阶段;输液中指穿刺完成至针头拔除前这一阶段;输液后指拔针后30min内这一阶段。参照《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自拟制作输液不同时段安全环境调查表,由护理学专家与临床药学专家、医学专家等认可审核后,展开小样本测试,修订完成后投入使用。调查内容包括管理计划实施与护理技能操作熟练度等方面,统计输液不良护理事件。比較观察输液安全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参照检查巡视与病情观察等指标,了解管理措施实施成效。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9.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方面,分别用(±s)、%表示,分别用t、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率
干预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2例,干预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8例,如表1所示;
2.2输液服务质量
干预后输液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前,在输液不同时段都会出现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仅2017年2月-2018年2月一年期间,发生了78例不良事件,是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与科室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实施输液安全管理后,输液护理不良事件显著降低,也体现出了输液安全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1]。
输液安全护理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操作方面:首先应当提高护士责任意识,不能忽视患者输液感受,合理控制滴速,减少引发的不适。其次明确掌握患者情况,包括皮肤条件与血管情况等,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确保护理操作规范行性,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二是安全教育:首先加强安全教育,输液全程向患者讲解疾病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其次明确安全教育目的,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三是沟通管理:首先核对医嘱后输液,密切观察输液进度,防止出现用药错误与针头移动等情况。其次加强护患沟通,要求护士掌握艺术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人文性与舒适性的护理服务。输液中加强巡视,做到有问必答,要求语言言简意赅且通俗易懂,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与管理水平,主动规避危险因素影响[2]。
医疗事故风险贯穿输液治疗全程,护士应当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主动向患者提供人文服务,满足患者各项合理需求,主动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应当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确保临床工作有序展开。提高自身警惕性与风险意识,贯彻落实预防性护理原则,通过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明确护理重点环节与时段等,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主动能动性,及时发现潜在与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规避或处理,为患者营造安全的输液环境。为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护士应当加强患者主诉引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加强操作解释与心理疏导,提高患者依从性。要求操作动作轻柔,态度端正,不能引发患者反感与抵触情绪,使其给予临床工作更多的支持与有效反馈,实现科室规章制度与护理操作流程等不断改进[3]。
综上所述,输液安全管理能够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规避护士不同输液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从而为患者营造安全的输液环境以及高效的输液服务措施,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邱季,李睿,朱文靖, 等.我院PIVAS个体化输液顺序调控实践研究[J].中国药房,2020,31(1):117-122.
[2] 易娟娟,徐建东,李自冶, 等.信息化PIVAS运行初期差错优化及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8):146-149.
[3] 王加新.静脉输液中不同药液之间冲管液安全剂量测定[J].吉林医学,2017,38(6):1182-1184., http://www.100md.com(钟学莲 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