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现状分析
【摘要】经研究发现经阴道分娩产后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约为10.9%,剖宫产产后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约为35.3%,产后乳房胀痛是产妇在产后常见问题,乳房胀痛会引发产妇出现急性乳腺炎,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同时降低母乳喂养率,影响婴儿生长发育。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有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技术在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有显著效果,本研究就中医护理技术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中医护理;产后乳房胀痛;现状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223-01
产后乳房胀痛是指产妇在产后乳管不通畅,导致乳汁淤积,形成乳房胀痛,该症状一般在产妇产后3天内出现,产后乳房胀痛临床表现局部硬结、挤压乳房有疼痛感等症状,该疾病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需对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其中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就应用该种护理技术,并且取得显著效果,为了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缓解产后乳房肿痛应用现状,本研究以下探讨。
1 产后乳房胀痛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产后乳房肿痛主要是由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乳汁淤积是导致产后乳房肿痛主要原因。由于产妇在产后身体较虚弱、气血不足、肝郁气滞、气血不通畅,因此易导致产妇乳汁淤积形成乳房胀痛。在中医产后乳房胀痛属于“乳痈”范畴,在《外科冯氏锦囊秘录精义》中提到“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壅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1]。在《妇人良方大全 产后乳汁或行或不行方论第十一》中提到“盖妇人之乳,资于冲脉”,据此说明,产妇产后情志不畅、肝气不疏、乳汁排泄困难、乳络不通导致乳汁淤积,从而产生乳房胀痛[2]。
2 中医护理干预
中医指出乳汁淤积、乳络不通的治疗主要以“通”为主要治疗方案,主要以乳消肿治疗为主。经相关研究表明,职工以护理技术具有简单、便捷、有效等特点,医护人员操作性强,利于在临床上开展,患者易接受。
2.1 外治法
外治法主要包括湿敷、热敷、耳穴压豆、乳房按摩等治疗,联合治疗是临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形成互补,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2.1.1 药物外敷
2.1.1.1 蒲公英外敷
医护人员将蒲公英捣碎敷在产妇乳房上,蒲公英可以促进产妇乳汁排出,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2.1.1.2 芒硝外敷
芒硝具有清热、消肿作用,芒硝可应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痛肿疮伤,外敷具有回乳的作用。经相关研究表明,芒硝外敷对产妇毒副作用较小。
2.1.1.3 新癀片加红霉素软膏外敷
新癀片是一种中药制剂,在现代药理中新癀片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红霉素软膏具有抗感染、抗炎的作用,新癀片联合红霉素软膏外敷可促进产妇乳房硬肿快速消失。
2.1.1.4 酒饼热敷
酒饼包括米酒曲、甜酒曲、酒药,在规定温度下酒饼中糖化可以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差生的热量可以扩张产妇乳腺管,促进产妇乳房血液循环,促进淤积乳汁排出,消除产妇乳房结块,缓解产妇乳房疼痛[3]。
2.1.1.5 橙皮水外敷
橙皮具有解郁止痛、行气消肿、破气散结的作用,橙皮水外敷操作较简单、对产妇无毒副作用、具有较高安全性,橙皮水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乳汁排除,改善产妇乳汁淤积的症状。
2.1.2 乳房按摩
医护人员采用穴位按摩与手法按摩促进产妇乳房乳汁分泌,排除淤积乳汁,缓解产妇乳房胀痛。手法按摩包括抖抓法、挤奶法。抖抓法:医护热人员采用抓抖法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医护人员将五指屈曲分开,然后抓住产妇乳房根部进行上下左右抖动,抖动时间为5分钟;挤奶法:医护人员将拇指与食指分开,并握住产妇乳房,向产妇胸壁向心处进行按压、前挤,将压力作用于乳窦上,并根据乳腺管分布方向进行反复按压,每个天按压两次,按压需在产妇哺乳之前[4]。通过对产妇进行都抓与挤奶,可以对产妇乳腺管进行刺激,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保持产妇乳腺管畅通,减轻产妇乳房胀痛。乳房穴位按摩;医护人员选取产妇乳根穴、神封穴、膻中穴、天池穴等穴位进行按摩,通过穴位按摩可以改善产妇血液循环,使产妇乳房变软,从而降低产妇乳腺炎并发症发生率。
2.1.3 刮痧疗法
刮痧具有通气血、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的作用,刮痧可以促进产妇血液循环,促进产妇新陈代谢,医護人员选取产妇膻中穴、食窦穴、乳根穴、膺窗穴进行刮痧,可以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的临床症状。
2.1.4 耳穴埋豆与乳房按摩
医护人员采用耳穴埋豆法对产妇进行持续性刺激,可以促进产妇乳房收缩,在耳穴埋豆基础上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可以排空产妇乳汁,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
2.2 饮食干预
医护人员要给与产妇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医护人员嘱咐产妇食用易消化食物,并且摄入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要合理,同时要注意钙质与蛋白质摄入量,及时给予产妇补充矿物质与维生素,嘱咐产妇禁食用葱、花椒、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嘱咐产妇要保持充足睡眠。此外医护人员可告知产妇家属给予其食用鲫鱼汤、猪蹄汤、木瓜花生煲鲩鱼尾汤、香菇黄花菜炖鸡汤等,保持产妇乳络通畅,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2.3 内服中药
中医主要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治疗为主,对产妇服用乳涌泉散进行加减治疗,乳涌泉散处方:当归、漏芦、白芍、川芎、通草、柴胡、丝瓜络、路路通、天花粉。水煎服用,一日服用1剂,同时将药渣复煎用厚毛巾浸渍敷在产妇乳房上。乳涌泉散具有疏肝通络、止痛的作用。热敷可以促进产妇乳腺管扩张,可以改善产妇局部微循环。
3 结束语
对产后产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症状,同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性较强、无毒副作用,产妇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胥媛媛.中医护理技术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研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82-83.
[2] 许娟娟,陈浪,梁玮伦,钟远梅.手法按摩配合可调式负压吸引在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6):194-195.
[3] 吴艺英.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4):425-426.
[4] 谷文容.中医特色护理对产后泌乳与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5):127-128., http://www.100md.com(孔婷婷)
【关键词】中医护理;产后乳房胀痛;现状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223-01
产后乳房胀痛是指产妇在产后乳管不通畅,导致乳汁淤积,形成乳房胀痛,该症状一般在产妇产后3天内出现,产后乳房胀痛临床表现局部硬结、挤压乳房有疼痛感等症状,该疾病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需对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其中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就应用该种护理技术,并且取得显著效果,为了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缓解产后乳房肿痛应用现状,本研究以下探讨。
1 产后乳房胀痛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产后乳房肿痛主要是由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乳汁淤积是导致产后乳房肿痛主要原因。由于产妇在产后身体较虚弱、气血不足、肝郁气滞、气血不通畅,因此易导致产妇乳汁淤积形成乳房胀痛。在中医产后乳房胀痛属于“乳痈”范畴,在《外科冯氏锦囊秘录精义》中提到“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壅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1]。在《妇人良方大全 产后乳汁或行或不行方论第十一》中提到“盖妇人之乳,资于冲脉”,据此说明,产妇产后情志不畅、肝气不疏、乳汁排泄困难、乳络不通导致乳汁淤积,从而产生乳房胀痛[2]。
2 中医护理干预
中医指出乳汁淤积、乳络不通的治疗主要以“通”为主要治疗方案,主要以乳消肿治疗为主。经相关研究表明,职工以护理技术具有简单、便捷、有效等特点,医护人员操作性强,利于在临床上开展,患者易接受。
2.1 外治法
外治法主要包括湿敷、热敷、耳穴压豆、乳房按摩等治疗,联合治疗是临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形成互补,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2.1.1 药物外敷
2.1.1.1 蒲公英外敷
医护人员将蒲公英捣碎敷在产妇乳房上,蒲公英可以促进产妇乳汁排出,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2.1.1.2 芒硝外敷
芒硝具有清热、消肿作用,芒硝可应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痛肿疮伤,外敷具有回乳的作用。经相关研究表明,芒硝外敷对产妇毒副作用较小。
2.1.1.3 新癀片加红霉素软膏外敷
新癀片是一种中药制剂,在现代药理中新癀片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红霉素软膏具有抗感染、抗炎的作用,新癀片联合红霉素软膏外敷可促进产妇乳房硬肿快速消失。
2.1.1.4 酒饼热敷
酒饼包括米酒曲、甜酒曲、酒药,在规定温度下酒饼中糖化可以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差生的热量可以扩张产妇乳腺管,促进产妇乳房血液循环,促进淤积乳汁排出,消除产妇乳房结块,缓解产妇乳房疼痛[3]。
2.1.1.5 橙皮水外敷
橙皮具有解郁止痛、行气消肿、破气散结的作用,橙皮水外敷操作较简单、对产妇无毒副作用、具有较高安全性,橙皮水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乳汁排除,改善产妇乳汁淤积的症状。
2.1.2 乳房按摩
医护人员采用穴位按摩与手法按摩促进产妇乳房乳汁分泌,排除淤积乳汁,缓解产妇乳房胀痛。手法按摩包括抖抓法、挤奶法。抖抓法:医护热人员采用抓抖法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医护人员将五指屈曲分开,然后抓住产妇乳房根部进行上下左右抖动,抖动时间为5分钟;挤奶法:医护人员将拇指与食指分开,并握住产妇乳房,向产妇胸壁向心处进行按压、前挤,将压力作用于乳窦上,并根据乳腺管分布方向进行反复按压,每个天按压两次,按压需在产妇哺乳之前[4]。通过对产妇进行都抓与挤奶,可以对产妇乳腺管进行刺激,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保持产妇乳腺管畅通,减轻产妇乳房胀痛。乳房穴位按摩;医护人员选取产妇乳根穴、神封穴、膻中穴、天池穴等穴位进行按摩,通过穴位按摩可以改善产妇血液循环,使产妇乳房变软,从而降低产妇乳腺炎并发症发生率。
2.1.3 刮痧疗法
刮痧具有通气血、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的作用,刮痧可以促进产妇血液循环,促进产妇新陈代谢,医護人员选取产妇膻中穴、食窦穴、乳根穴、膺窗穴进行刮痧,可以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的临床症状。
2.1.4 耳穴埋豆与乳房按摩
医护人员采用耳穴埋豆法对产妇进行持续性刺激,可以促进产妇乳房收缩,在耳穴埋豆基础上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可以排空产妇乳汁,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
2.2 饮食干预
医护人员要给与产妇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医护人员嘱咐产妇食用易消化食物,并且摄入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要合理,同时要注意钙质与蛋白质摄入量,及时给予产妇补充矿物质与维生素,嘱咐产妇禁食用葱、花椒、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嘱咐产妇要保持充足睡眠。此外医护人员可告知产妇家属给予其食用鲫鱼汤、猪蹄汤、木瓜花生煲鲩鱼尾汤、香菇黄花菜炖鸡汤等,保持产妇乳络通畅,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2.3 内服中药
中医主要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治疗为主,对产妇服用乳涌泉散进行加减治疗,乳涌泉散处方:当归、漏芦、白芍、川芎、通草、柴胡、丝瓜络、路路通、天花粉。水煎服用,一日服用1剂,同时将药渣复煎用厚毛巾浸渍敷在产妇乳房上。乳涌泉散具有疏肝通络、止痛的作用。热敷可以促进产妇乳腺管扩张,可以改善产妇局部微循环。
3 结束语
对产后产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症状,同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性较强、无毒副作用,产妇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胥媛媛.中医护理技术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研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82-83.
[2] 许娟娟,陈浪,梁玮伦,钟远梅.手法按摩配合可调式负压吸引在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6):194-195.
[3] 吴艺英.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4):425-426.
[4] 谷文容.中医特色护理对产后泌乳与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5):127-128., http://www.100md.com(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