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609024
病毒是怎么进入细胞的?等四则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百科知识》 2006年第3期
     病毒是怎么进入细胞的?

    包膜病毒如流感病毒、HIV和副粘病毒等感染细胞,需要病毒的膈膜和细胞膜融合。

    许多参入该过程的病毒蛋白质是高度特异性的。首先,病毒蛋白质形成亚稳定形态,贮存侵入细胞所需的能量,然后这种形态里发生的不可逆的转变催化膜的融合。现在已经确定了融合之前的副流感病毒5F融合蛋白质的晶体结构。融合之前和之后的状态之间的显著差异揭示了膈膜融合的详细机理,这对开发防止病毒传染的新方式很有价值。

    摘自《自然》

    2006年1月5日

    测量银河系的大小

    前不久,以徐烨博士为首的中美德三国科学家采用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基线的三角视差法,精确测量出离太阳最近的银河系旋臂英仙臂距离地球约为6370光年,误差精度达到2%,这是有史以来天文学中精度最高的一次距离测量。

    他们的精确测定不仅证明了银河系密度波理论,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天文学领域关于“英仙臂距离”的争论,这意味着人类能够直接测量银河系的大小和它的运动,对精确测量宇宙的大小和年龄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科学》

    2006年1月6日

    减轻器官排异的新设想

    用激素把成年人变成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也许听起来是个坏主意。但这种方法不失为改善器官移植安全性的好方法。现今的器官移植患者都必须终生服用强效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防止器官排异,但提高了感染和患癌的风险。

    现在,美国波士顿的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大卫·萨克斯和其同事正在猪身上进行实验,试图欺骗免疫系统耐受植入的器官,以避免需要长期免疫抑制。萨克斯希望通过临时更新胸腺以诱导免疫耐受性。胸腺位于胸骨之下,它的功能是“启动”免疫系统的T细胞以攻击外来细胞而不损害身体的自身组织。

    摘自《新科学家》

    2006年1月7日

    万维网之后是基因组

    1993年万维网投入使用时,似乎是一夜之间就传播开来并迅速流行,不像大多数新技术从最初的“概念证明”到广泛采纳至少要花十年。但是网络并不是真的在一年中出现。它建立在包括1965年和1993年之间构架的因特网的基础设施,以及像个人计算机这样的资源突破了关键性限制而突然得到认同的基础上。

    紧接着来临的科技革命可能发生在生物技术中。只要有了充分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使读取DNA变得快速、便宜和容易被普遍理解的下一代技术在十年之内就将出现。这些新技术有潜力使研究彻底变革和带来真正的个性化医疗。

    摘自《科学美国人》

    2006年1月,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