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608740
“七窍流血”不可信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百科知识》 2007年第3期
     七窍,是指头面部的七个孔穴:一双眼睛,两个鼻孔,一张嘴巴和一对耳朵。提起“七窍流血”,人们往往会联想起横遭谋害或中毒身亡的惨状。然而,许多“致命伤”或“索命毒”并非都会发生“七窍流血”。相反,有时只是“一窍流血”,甚至七窍皆无流血之病症,却有夺命之灾。因此,就有必要识别“七窍流血”的惊与险。

    国产的武侠影视片,不论是大陆的还是港台的,在双方交手对打时,遭受“致命伤”者,往往就顷刻口吐鲜血,倒地身亡。影视人物中的中毒致死者,也都是口鼻出血,骤然扑倒而气绝。某些古装片中,皇上猝然驾崩时,也常有口涌鲜血的镜头。

    其实,在拳脚斗殴和刀戟交锋中,除了肺部受伤可以出现吐血(咯血),鼻子受伤可以出现鼻衄外,许多致命伤(如肝脾破裂、心脏刺伤、大动脉被捅破等)往往都不会口鼻冒血的。毒物致命(古代多以砒霜、马钱子下毒)多不会口吐鲜血。皇上因社稷危难、宫廷政变而猝然驾崩,则多系因心脏病发作而龙体升天,斯时也不会口中涌血的。
, http://www.100md.com
    那末,为什么影视片中,受伤致命、中毒身亡,几乎都千篇一律地出现口吐鲜血的镜头呢?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便于表现伤势之重、中毒之深。因为“吐血”症状是看得见的,观众有目共睹,令人触目惊心。其它致命性的症状和体征(如休克、昏迷、心衰甚至心跳骤停等)虽然远比吐血严重,但无法从演员的演技中展示出来,所以就用“吐血”来表现伤势之险、中毒之危了。

    其二便是我国自古以来,不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古典小说中,都把重伤、重病、中毒而丧命者,说是“七窍流血”而致身亡。这种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因此,以“吐血”来表现伤情、病情、毒情的危重,十分符合观众的心理。古小说中,在描叙某人惨遭谋害或中毒身亡,往往都会有“七窍出血”的“惨状”。《水浒传》描写潘金莲用砒霜毒死武大郎,结果武大郎“七窍出血”而惨死就是一例。其实,从医学观点出发,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伤病、中毒引起“七窍流血”,无疑是既有“惊”又有“险”的危重急症;所谓既“惊”又“险”,即病状触目惊心,病情危及生命。然而,有时一窍或两窍流血就有可能是险症,如高血压患者出现鼻衄,就应引起重视。实际上,不论何种伤病或毒物,使人七窍同时或先后出血的情况是无法遇见的。即使是严重的凝血机能障碍引起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时,最多也只见“五窍出血”。例如,毒蛇咬伤,可以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眼结膜出血、呕血、便血、血尿,甚至胸腔、腹腔和颅内出血。这么一来,两眼、两鼻和口腔都会出血,但两侧耳道却不会见到出血。
, 百拇医药
    再如,颅脑外伤引起颅底骨折时,也可以发生“五窍出血”,即耳、鼻、口这“五窍”有出血,但眼睛这“两窍”却不会出血。颅脑外伤引起颅底骨折时,极易使硬脑膜与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脑脊液中因混入骨折引起的出血而使外漏的脑脊液掺有血液。当筛板骨折时就可出现脑脊液鼻漏,含血的脑脊液从鼻腔流出;当颞骨岩鼓部颅底骨折时,则使含血脑脊液从耳道溢出。这就引起耳、鼻流血,而鼻血又可从后鼻孔流至口咽而从口中吐出,于是便可有“五窍流血”,但两眼不会出血。颅底骨折时,血液是不会流到眼睛,并引起两眼出血的,而只能潜流到眼睛的“郊区”——眼眶内,在眼眶周围、眼睑或球结膜下形成瘀血斑,病人的眼睛看起来像熊猫眼一样,出现了医学上所称的颅底骨折“熊猫眼征”。因此,颅底骨折可致“五窍出血”,而不致发生“七窍出血”。以上两种号称“七窍”实系“五窍”出血的情况,通常是危险而又难治的。

    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窍出血,如咯血或呕血便是从口腔这一窍吐出来的;一侧鼻孔出血也颇常见。两窍出血,见于两鼻,或一侧鼻孔出血流入口腔从口中吐出。一侧鼻孔出血有时也可造成三窍出血。即患侧鼻孔出血,流入后鼻孔,然后从对侧鼻腔涌出,并进入口咽而从口腔吐出。在日常诊疗中,最常见的便是口鼻出血。
, http://www.100md.com
    鼻孔出血(鼻衄)是七窍中最常出现的两窍出血。常常一侧鼻孔出血,血液流血入后鼻孔而从对侧鼻孔冒出,或流入鼻咽部从口中吐出,因此可说是“一窍出血两窍红”。鼻子为什么容易出血呢?这与其解剖特点有关。在鼻中隔的前下方有一区域叫做黎氏(little)区,该处常有曲张的血管丛,位置很浅,而且这个区域的黏膜比较薄,又容易遭受到外界的刺激,所以常常引起鼻出血。

    此外,鼻子是面部的“制高点”,容易受到外伤。鼻腔、鼻窦和鼻咽腔内的肿瘤,鼻腔溃疡(如梅毒、结核等)一些急性传染病都会引起鼻衄:高血压患者、血液病、维生素C、K缺乏和中毒等,均可发生鼻出血。鼻腔异物(特别是在农村的田间、池塘用手捧饮水致蚂蝗进入鼻腔,寄生在该处可引起长期鼻衄)、妇女倒经也可及见鼻腔出血。因此,鼻孔两窍的出血是最为常见的。

    吐血是呕血和咯血的统称。除了因齿龈出血来自口腔外,一般分为来自气管、肺的咯血和来自食道、胃的呕血。呕血也可来自十二指肠和胆道。咯血多由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肺动脉高压、左心衰竭和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肺内异物、替代性月经都可发生咯血。呕血多见于出血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胆道肿瘤、结石等。呕血的血是“呕”出来的,有恶心感,血大都呈酸性,颜色多呈暗红或咖啡渣样,可混有食物,易凝成块状;呕血后数天内常排黑便,患者常有胃病或肝病史。咯血也叫咳血,血是咳(咯)出来的。有喉痒感,血呈弱碱性,泡沫状:颜色鲜红,常混有痰液。咯血数天内仍常有血痰,病人常有肺病或心脏病史。

    [责任编辑]张田勘, 百拇医药(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