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移民——石榴
“蕊珠如火一时开”的“人间仙果”石榴,在中华大地的广大城乡,几乎处处可见。如果你有幸在陕西临潼、山东峄城、河北广武、安徽怀远等那些号称石榴之乡的地方,能长住上一年,那一眼望不透的石榴林,则对人又是另外一番感人景象:初春点点红眼,萌发枝头,生机盎然;仲夏榴花似火,艳丽如锦:深秋硕果累累,华贵端庄;寒冬铁杆虬枝,苍劲古朴。难怪人们盛赞它是“神州一景”。西域引进 中华结果
石榴,原名“安石榴”。别名丹若、沃丹、金罂、金庞、天浆、若榴等。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常呈橙红色,也有黄色或白色等。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内部有薄膜状心皮隔离为数室。性喜温暖湿润。用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法繁殖。压条为最见的方法。
石榴原产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博物忑》、《群芳谱》均记载:“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因产自涂林安石国。有人说,“涂林”为石榴的音译,即梵语的“Da vima”。“安国”,即今之布哈拉;“石国”,即今之塔什干。唐代元稹有诗云:“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以汉使槎。”梁元帝《咏石榴》诗中也有“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石榴的引进,说明了中华民族在两千年前早己具备了对外开放的气度。
引种初期,石榴主要栽植于京城长安附近的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即今华清池)内,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