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发明‘涮羊肉’”等7则
相传在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将士们北征。途中,忽必烈想起草原美味的清炖羊肉,于是就命疱丁杀羊割肉。这时,探马来报:“敌军铺天盖地而来,准备厮杀。”大军来犯,火烧眉毛,眼看清炖羊肉吃不到嘴了,聪明的疱丁想出一个办法,他从羊肉上拣个好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草草搅和一下,捞入碗中,加点盐,送到元世祖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美美地吃了一顿,之后感到这肉片格外鲜嫩,吃得浑身上下热气腾腾,顿觉精神百倍。忽必烈得胜还朝后,重赏了疱丁,并用此菜大宴群臣,疱丁又精心地加入许多佐料,使涮羊肉味道更加可口。此后,元世祖御赐此菜为“涮羊肉”。
古代的家状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那如何将代考者拒之门外呢?原来,古代考生在参加科举报名时,都需要交上3个必备的文件和证书。这其中包括文解、家状、结保文书。文解是考生所在地官府的介绍信。结保文书是考生所在地官员和地方头面人物出具的该生道德保证书,起“政审”作用。而这其中的家状类似于现代人填的表格,内容包括籍贯、家中三代人的情况以及本人的体貌特征。家状中要求填写的本人体貌特征就起到了我们今天的照片的作用。要写明身体高矮胖瘦、眼睛的大小、鼻梁高低、有无胡须和其他特征。如“身高五尺,面黄无须,三角眼”或者“虬髯,面目紫黑”,然后由办理手续的人与本人核实,验明正身后,加盖上大印。很明显,这一项就是为了防止考试时出现冒名顶替者。到考试之日,考生要把这个加盖了“公章”的家状出示给监考人员看,由监考人员——核对。
中国第一个商品博览会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自己首次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于1908年9月6日,在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举行了开幕典礼。据称这次博览会系由上海绅商发起,博览会的商品共分为6大类,且都是中国商品。这六大类分别是:陶器、顾绣、绸缎、福州漆器、瓷器、竹器。在100多年前中国人能自己举办民族商业商品博览会,确实是一件新鲜事。难怪当时媒体宣传说:“列位内地的同胞,要是高高兴兴到上海来玩玩,在下奉劝不要去青莲阁吃茶,也不要到张园白相,还是来这个中国物品胨列所玩玩罢。”
我国古代就重视环保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人们即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重对水源的保护。东汉时,人们还发明了最早的环卫机械——垃圾翻斗车和洒水车,在城里设置卫生“都厕”(即公共厕所)。当时对随地吐痰的危害性亦有很高的认识。传说,东汉末年时,曹操曾送给汉献帝一个精制的唾壶,请其“吐痰入盂”。南宋时,都城杭州“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梦梁录》)。北宋京都开封开始设立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街道司,专管城市街道的清扫和积水的疏导工作。明代,城市配置了专职清洁工。在太平天国时期,也曾明文规定“兴乡兵,大村多设,小村少设,日间管理”,各户洒扫街渠,以免秽毒伤人。
汉武帝导演了史上最大规模拆迁
如果不考虑建国以后的大型水利工程的话,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应该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西汉建元二年,汉武帝为了扩建上林苑,在首都南边画了一个圈,“举籍阿城以南,整屋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汉书·东方朔传》)他把长安县城以南、秦岭山脉以北、整厘(今作周至)县城以东、蓝田县城以西范围内的农田、民房、山岭、河流、森林、坟墓都划进了拆迁范围,然后让有关部门统计人口、评估地价。翻开西汉地图,发现汉武帝画的这个圈几乎覆盖6个县,东西长达200千米,南北长达150千米。再查《汉书·地理志》发现,计划拆迁的人口将近40万人。而且这6个县是当时土地最肥沃、人民最富裕的发达地区。《汉书》上说,“丰、镐之间号为土膏,其价亩一金。”一金相当于当时的主要货币三铢钱一万枚,是基层公务员好几年的工资。所以汉武帝要是制定补偿标准的话,每占用农民一亩耕地,至少得补偿一万枚三铢钱,六个县的农田不下三千万亩,就是三千亿枚三铢钱,而把汉武帝在位时铸造的三铢钱全都拿出来,也凑不够两百个亿。那汉武帝是怎么完成拆迁的呢?“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以偿酃、杜之民”,在其他地区划了若干荒地,让大伙自己开荒、自己盖房,一分补偿都没花,就把6个县的近40万百姓全给“安置”了。《汉书》上说,被安置者很不高兴,“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
“拍马”原是一种利节
“拍马”又称“拍马屁”,当今是用来形容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行为。然而,“拍马”一词,原来却是一种古老的礼俗。“拍马”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据文史载,当时人们骑马相遇,看到对方的好马,总爱拍着马屁股说“好马、好马”称赞一番。久之,拍马便成了J人们相见时的一种礼节风俗。后来有些人看到权贵驾到,不管其马的优劣,总争着上前,拍着马的屁股连连恭维:“好马,好马,大人的好马!”此处拍马是假,拍人是真。从此,也使“拍马”一词发生质变,变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了。
清华大学校名由来
’清华大学为何以“清华”来命名?那是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清康熙年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园子取名为“近春园”,赐给了皇四子(后为咸丰皇帝);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赐给了皇五子。咸丰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了。到了1901年,用庚子赔款建造原“清华学堂”,即位于清华园内,于1911年正式开课,这就是今清华大学的前身。(文章代码:100928) (李 莉)
古代的家状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那如何将代考者拒之门外呢?原来,古代考生在参加科举报名时,都需要交上3个必备的文件和证书。这其中包括文解、家状、结保文书。文解是考生所在地官府的介绍信。结保文书是考生所在地官员和地方头面人物出具的该生道德保证书,起“政审”作用。而这其中的家状类似于现代人填的表格,内容包括籍贯、家中三代人的情况以及本人的体貌特征。家状中要求填写的本人体貌特征就起到了我们今天的照片的作用。要写明身体高矮胖瘦、眼睛的大小、鼻梁高低、有无胡须和其他特征。如“身高五尺,面黄无须,三角眼”或者“虬髯,面目紫黑”,然后由办理手续的人与本人核实,验明正身后,加盖上大印。很明显,这一项就是为了防止考试时出现冒名顶替者。到考试之日,考生要把这个加盖了“公章”的家状出示给监考人员看,由监考人员——核对。
中国第一个商品博览会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自己首次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于1908年9月6日,在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举行了开幕典礼。据称这次博览会系由上海绅商发起,博览会的商品共分为6大类,且都是中国商品。这六大类分别是:陶器、顾绣、绸缎、福州漆器、瓷器、竹器。在100多年前中国人能自己举办民族商业商品博览会,确实是一件新鲜事。难怪当时媒体宣传说:“列位内地的同胞,要是高高兴兴到上海来玩玩,在下奉劝不要去青莲阁吃茶,也不要到张园白相,还是来这个中国物品胨列所玩玩罢。”
我国古代就重视环保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人们即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重对水源的保护。东汉时,人们还发明了最早的环卫机械——垃圾翻斗车和洒水车,在城里设置卫生“都厕”(即公共厕所)。当时对随地吐痰的危害性亦有很高的认识。传说,东汉末年时,曹操曾送给汉献帝一个精制的唾壶,请其“吐痰入盂”。南宋时,都城杭州“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梦梁录》)。北宋京都开封开始设立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街道司,专管城市街道的清扫和积水的疏导工作。明代,城市配置了专职清洁工。在太平天国时期,也曾明文规定“兴乡兵,大村多设,小村少设,日间管理”,各户洒扫街渠,以免秽毒伤人。
汉武帝导演了史上最大规模拆迁
如果不考虑建国以后的大型水利工程的话,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应该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西汉建元二年,汉武帝为了扩建上林苑,在首都南边画了一个圈,“举籍阿城以南,整屋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汉书·东方朔传》)他把长安县城以南、秦岭山脉以北、整厘(今作周至)县城以东、蓝田县城以西范围内的农田、民房、山岭、河流、森林、坟墓都划进了拆迁范围,然后让有关部门统计人口、评估地价。翻开西汉地图,发现汉武帝画的这个圈几乎覆盖6个县,东西长达200千米,南北长达150千米。再查《汉书·地理志》发现,计划拆迁的人口将近40万人。而且这6个县是当时土地最肥沃、人民最富裕的发达地区。《汉书》上说,“丰、镐之间号为土膏,其价亩一金。”一金相当于当时的主要货币三铢钱一万枚,是基层公务员好几年的工资。所以汉武帝要是制定补偿标准的话,每占用农民一亩耕地,至少得补偿一万枚三铢钱,六个县的农田不下三千万亩,就是三千亿枚三铢钱,而把汉武帝在位时铸造的三铢钱全都拿出来,也凑不够两百个亿。那汉武帝是怎么完成拆迁的呢?“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以偿酃、杜之民”,在其他地区划了若干荒地,让大伙自己开荒、自己盖房,一分补偿都没花,就把6个县的近40万百姓全给“安置”了。《汉书》上说,被安置者很不高兴,“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
“拍马”原是一种利节
“拍马”又称“拍马屁”,当今是用来形容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行为。然而,“拍马”一词,原来却是一种古老的礼俗。“拍马”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据文史载,当时人们骑马相遇,看到对方的好马,总爱拍着马屁股说“好马、好马”称赞一番。久之,拍马便成了J人们相见时的一种礼节风俗。后来有些人看到权贵驾到,不管其马的优劣,总争着上前,拍着马的屁股连连恭维:“好马,好马,大人的好马!”此处拍马是假,拍人是真。从此,也使“拍马”一词发生质变,变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了。
清华大学校名由来
’清华大学为何以“清华”来命名?那是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清康熙年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园子取名为“近春园”,赐给了皇四子(后为咸丰皇帝);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赐给了皇五子。咸丰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了。到了1901年,用庚子赔款建造原“清华学堂”,即位于清华园内,于1911年正式开课,这就是今清华大学的前身。(文章代码:100928) (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