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防暑降温”等6则
古人如何防暑降温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冬天储备冰,以备夏天之用了。《诗经》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自周代起,历代王朝都设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隆冬时节,人们将河中的冰凿成冰块,放入地窖封存起来。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分藏京河、通州龙王堂、莲花池等处之冰。现如今北京的雪池胡同还有冰窖遗迹。窖门很小,仅供一人出入。门洞小,能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换。门里是两扇很厚的木门,据说木门的隔温效果是最好的。在窖底观察,整个冰窖有二三十米长,有十来米宽,二层楼那么高。窖顶上用大块大块的城砖砌成拱形,窖底是由巨大的石条铺就而成的。
那么,到了炎热的夏季,冰是如何储存、使用的呢?据介绍,旧时官宦富贵人家就已有冰箱。这种冰箱多为木制。箱内贮冰块,也可冷冻食物。上盖有钱纹孔,用于散发凉气。
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鉴缶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冰箱”。取下上面的方盖俯视这套鉴缶,其形状如同一个回字。缶在中间、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