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4期
编号:949567
血吸虫病的千古之谜(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4期
     三是晚期血吸虫病,根据临床症状又可分为4种类型,即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血吸虫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50%以上的患者因此而死亡。肝昏迷也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占该类血吸虫病病人的1.6%~5.4%,肝昏迷病人的死亡率为70%左右。

    预防和治疗

    避免血吸虫病的最好方法是预防,这要从血吸虫感染人的三个条件来进行防范,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由于血吸虫可以在人畜中寄生,因此许多宿主都是传染源,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等30多种动物。当然,在这些传染源中,病人及患病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羊、猪、犬、马、鼠类等。在一些长时间无人畜活动的地区,血吸虫在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形成原发性疫源地。在人畜活动的居民点或生产地区,由钉螺传播所构成的疫源地属次发性疫源地。
, 百拇医药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污水,人们接触污水后可感染血吸虫。污水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染源粪便进入水中,二是钉螺的存在可以把血吸虫排入水中。疫源地的人在河边洗刷马桶、随地大便、施用新鲜粪便及耕牛放牧等都会污染水源。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有钉螺的地区就可能有血吸虫病流行。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渠或河边浅滩。钉螺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下数厘米蛰伏越冬。

    水源被血吸虫污染后,血吸虫的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人们在捕鱼、打草积肥、游泳、洗衣、洗脚时接触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时,尾蚴从皮肤侵入人体。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成正比。除皮肤外,尾蚴也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黏膜侵入体内。

    对血吸虫而言,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但人们的感染率与当地钉螺受染率成正比。患者以渔民、农民为多,尤以15~30岁的青壮年因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率较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者最多见。人受到感染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还可再次感染。
, 百拇医药
    因此,消灭钉螺、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最好的预防方式。灭螺可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主要是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如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在流行区,提倡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将河水储存3天,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使用。人们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鱼虾等。因工作需要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的侵入有预防作用。另外血吸虫疫苗已在家畜中使用,未来有可能制备出适合于人类的有效疫苗。

    治疗血吸虫病以吡喹酮为首选药物。吡喹酮是广谱抗蠕虫药,治疗血吸虫病疗效显著。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后6~12个月粪便检查阴转率为90%左右,慢性与晚期患者阴转率为91%~100%。急性血吸虫病服药总剂量按120mg/kg计算,分12次、4天服完,体重超过60kg者,仍按60kg计算,以住院治疗为宜。

    慢性血吸虫病一般可采用总剂量60mg/kg,分6次、2天服完,或40mg/kg顿服。个别年老体弱者,总剂量可减至35~40mg/kg,两次分服。急性血吸虫病还可采用吡喹酮120mg/kg(儿童140mg/kg)6天疗法,病情较重者可先用支持和对症疗法改善机体状况后再做病原治疗。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根治病原改善症状,控制和预防并发症。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高度腹水和肝昏迷外,一般晚期病人可用吡喹酮总量60mg/kg于 l~2日内分3~6次口服。并发症治疗可采用中、西医,内、外科结合的综合疗法。

    【责任编辑】张田勘, http://www.100md.com(王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