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6期
编号:12744422
生活中的微反应(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6期
     随着美国电视剧《别对我说谎》及江苏卫视娱乐节目《非常了得》的热播,“微反应”一词已被很多国人所熟知。什么是微反应?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微反应?为什么根据微反应能判断一个人的真实心理状态?微反应能用来测谎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就会得到答案。

    “微反应”源于人类本能

    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也许有人表示质疑:既然微反应是一种表现,表现就不能是故意的吗?凭什么用来判断心理状态,甚至还能用来测谎?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规则其实很简单:要求被试者在1分钟的“对话”(实验人员单方面说话或动作)过程中,保持完全的静止不动,包括身体的动作和面部的细微动作。当然,类似眨眼这种无法避免的生理缓解动作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保证不伤害被测试人的前提下,无论实验员做什么,被测试人只要能控制住不动,就算赢得实验,有奖金。
, 百拇医药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通常在实验员做出猥琐姿态,或者轻蔑评价的时候,被测试人的眼睛、眉毛、嘴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运动。如果实验员有身体接触的进攻行为(没有伤害的力度),被测试人除了身体受力改变位置和姿态外,脸上的表情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尤其是眉毛、眼睛和嘴。

    这个实验证明的是:即使人很确定地要控制住自己不动,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仍然不可抑制地会出现本能反应。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自认为拥有无限理智的人类,其实只不过是地球上经过若干进化所产生的生物种类之一。因为人的动物性,在受到刺激的时候做出的第一反应不太容易作假。人在情急之下,会产生很多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由于这些反应是长期进化所得,很难被理智的思维所完全控制,所以真实有效。微反应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期进化而遗传、继承下来的本能反应,是刻意“装”不出来的,因此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微反应”如何能准确映射心理状态?
, 百拇医药
    人的所有反应可以大致分为3类:

    (1)可以用“想”来控制的运动,比如各种可被控制的骨骼肌运动。

    (2)不能用“想”来控制的运动,如心跳、瞳孔缩放、汗液分泌等(这些反应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3)一般不用“想”来控制的运动,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身体的一些复杂运动,如打喷嚏、单脚平衡站立时各肌肉的协调等;第二类是习惯动作,长期养成的习惯动作无需思维的参与即可完成;第三类是本能反应,这可是进化积累起来的反应,在测谎时最有价值:如遇袭时闭眼缩身、焦虑时焦急地跺脚、愤怒时肌肉紧绷等。

    之所以说这些反应一般不用想来控制,是因为如果经过训练,一些反应是可以用“想”来控制的。但是,因为人是动物,这决定了人并不能够在受到刺激后对自身的反应进行完全控制,只要刺激有效,就一定会有反应。
, 百拇医药
    人所做出的所有反应,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完成的。深度昏迷的人,无法有意识地控制骨骼肌运动;即使是像心跳、胃部的蠕动、腺体的分泌等非随意运动,也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因此,通过分析人的应激反应,可以逆推人的神经系统状态和变化。分析的对象包括受刺激时需要动脑子“想”的反应、本能的反应、习惯的反应,以及不能用“想”来控制的自主反应,综合分析这些反应可以比较准确地分析出人的真实心理。 

    “微反应”如何判断是否说谎?

    微反应最神奇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准确判断他人是否说谎。

    人们说谎的目的只有一个—趋利避害。谎言一定是伪装的,即使是本能的说谎,也会至少经过一层逻辑的判断,那就是说实话会倒霉。因此,不论谎言的形式如何,它都是大脑思维的产物。

, http://www.100md.com     情绪是真实的大脑反应,刺激有效的前提下,人就会产生情绪。人如果没有情绪,就是机器人。但是,有的人即使被刺激了,表面上看起来也会波澜不惊,很难被观察到。但是很难被观察到,并不是观察不到。完全没有反应,说明刺激不够有效,应继续加大刺激力度或更改刺激源;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那家伙服用了镇静剂或者神经系统有疾病。

    更多的人属于另外一种情况—快速调整。在受到有效刺激的最初瞬间他们出现的反应非常真实,但随后会很快控制住自己的反应,甚至改变和伪装成另外一种反应,还要故意表现给你看,让你印象深刻。那一点点真实的反应,时间很短、幅度很小,而且因为人人都有,见惯不惊,不足为奇,不以为意,很容易被忽略。但这些微小的反应才是重点,通过分析它们才有可能获取真相。

    情绪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与情绪所引发的反应(肌肉运动)需要的能量相比,情绪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大。小刺激产生的情绪程度轻,情绪需要的能量小,表现出来的动作幅度就应该小,时间短;大刺激产生的情绪程度重,情绪需要的能量大,动作的幅度就应该大,时间相对长。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如果与刺激的程度不匹配,就是在作假。
, 百拇医药
    生活中常见微反应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微反应有很多。比如,人在受到批评、压力、否定等负面刺激时,经常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寻求安慰的身体微反应,以减缓内心的不适感。这些细微动作可以透露出他们紧张、焦躁、恐惧或者厌恶的负面心理情绪。再比如,当人面临危险、伤害等威胁而又无法战胜对方时,通常想要做的是快速逃离,以便保全自身。此时他们内心会感到不安、恐惧、厌恶甚至愤怒。预备逃跑时,血液循环会自动将更多的血液从全身其他位置抽离出来,输送到逃跑用的下肢中,这样身体其他部位就会出现血液颜色减退,而下肢则表现为肌肉紧张、兴奋,甚至轻微颤动。

    以下是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微反应的例子。

    1、当人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时为什么表情会僵住?

    遇到意外刺激的呆住,在微反应研究体系中,称为“冻结反应”。长期的进化,使人类保持了动物所拥有的生存本领:在遇到意外刺激的时候,会在第一个瞬间,非常非常短的瞬间,保持静止不动。这就是冻结反应。
, http://www.100md.com
    想象一下,在烈日炎炎的大草原上,一头羚羊正在悠闲地吃草,突然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同时还夹杂着些许食肉动物的腥气扑鼻而来。这时候,它一定会停下所有的动作,将头抬高(大部分感受器官都集中在头部),尽量用眼睛、鼻子、耳朵和身上的每一根毛发来判断:有没有危险?危险来自于什么动物?它们有多少?它们的速度有多快?它们距离自己还有多远?我们的群体能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需不需要逃跑,还是战斗?往哪里跑不会中埋伏?……这么多的问题,需要在1秒钟以内判断出个大致结果,否则就可能让自己葬身敌腹。

    经过逐代的进化,人类也在积累着这种本能的反应。在感觉到意外刺激的时候,首先减少动作,保持静止,也就是出现冻结反应,虽然很短,但很重要。随后快速对局面做出分析和判断,最后才是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件事情实在很不容易,因此会消耗掉神经系统的全部力量。神经系统的高度集中,会使得身体的其他运动大量减少,甚至停止。一方面是因为神经系统无暇顾及(没有命令它们动),过多的运动会增加神经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谋定而后动,不必要的动作可能会在情况未知的状况下闯祸。此情此景,怎么还会抖手抖脚地做些无聊的动作呢?

    所以,冻结反应实际上是对神经系统资源的集中使用,减少开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2、人在有压力的时候为什么会暴饮暴食?

    在婴儿时代,口唇是获取快乐的主要来源,通过口唇的吸吮、咀嚼和吞咽,能够满足婴儿的大多数需求,从而建立信任和乐观的人格特征。其重要性还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口唇刺激,比如过早停止奶的食用(包括使用奶瓶),则婴儿可能会产生悲观、不信任、愤世嫉俗或者攻击型的人格。, http://www.100md.com(姜振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