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三刀’指瓦工水平高”等10则
“两面三刀”指瓦工水平高
“两面三刀”原是古代的一个建筑术语,是指瓦工砌墙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瓦工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两面”是指砖的两个粘结面,一般是指下面和一个顶面或侧面。“三刀”是指砌一块砖时,瓦刀从灰泥桶中挖上泥浆后,分三次批上砖的粘结面,即正面粘结的两条灰埂子和顶面或侧面粘结的一条灰埂子。技术差的师傅,批灰泥埂子时,不是三刀定案,而是要四刀甚至五刀才能定案。
古代“公款吃喝”要按规定来
周公的《周礼·天官》就已经记载了不同等级的配肴上菜、摆列方式,以及席间歌舞助兴等的具体规定。中国古代官场上公款吃喝的腐败,在宋朝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但历朝也有不少限制公费吃喝的规定。汉景帝时有法令,官员到任、离职及巡视时接受宴请,都应交伙食费,否则免官。北魏献文帝时,官员到地方巡视,吃掉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同席吃喝者以协从罪论。对于妓乐助兴,也有限制;除“州郡遇使命经过应官侍者”外,各州县官“非遇圣节及赴本州岛公筵若假日,而用妓乐宴会者,杖八十”。
, 百拇医药
“学究”是科举考试一科别
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宋代简称“学究”)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春秋》。从字义上说,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五经其中的一部经书。应学究试者,专重记诵,未必通晓文义,故有才思之士皆重进士科而轻学究。随着时间的变迁,“学究”一词也渐渐产生了贬义,人们开始把读古书、食古不化的人称为“老学究”。
唐朝交通肇事判“流放三千里”
公元762年,在西域重要的中西陆路交通枢纽高昌城,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高昌城市两名8岁的儿童被一辆拉土坯的牛车撞伤,两个孩子腰部以下全部骨折,生命危在旦夕。在案件调查中,法官先是询问肇事人康失芬,康失芬说牛车是借来的,自己驾驶技术不过关,在牛奔跑的时候,自己“力所不逮”,以致酿成大祸。法官问康失芬有什么打算时,康失芬表示“情愿保辜,将医药卫看待。如不差身死,请法度准法科断”。态度还算可以。就是先请求保外为伤者治疗,如果受伤的人不幸身亡,再按法律处罚自己,也就是“流放三千里”。按照唐朝法律《唐委疏议》卷二十六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人者减斗杀伤一等。”斗杀伤就是故意杀人,最高刑就是死刑,比它减一等,就是流放三千里。这是唐代五刑之一的流放刑中的最高等级。
, 百拇医药
军人入室脱帽的缘由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中敌我双方必须短兵相接,肉搏厮杀。头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成为重点保护对象,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将士们都要戴上头盔。头盔多为金属制成,十分笨重,所以,将士们一到安全的地方,便要将头盔脱下来,一是为减轻头部负担,再者表示到了一个没有危险、没有敌意的环境里。如今,在军人的日常生活中,头盔被布质的军帽所取代,但是,军人入室脱帽却作为习惯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礼貌和友好的象征。
“状元”并非来自科举
秦汉时期,打破了官员任命上的公卿世袭制,改之以更为科学的察举制度。汉朝皇帝下诏征召贤士需要有举状,上面列着可供朝廷选用的草根姓名,也就是后备官员。凡是上了举状的人都是在地方上有一定名望才干的贤达人士,皆非平庸等闲之辈,这些人往往被称为“状元”。举状上的人名排列,并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汉代的“状元”之称,还没有为一个人所垄断,状上有大名者皆为“状元”。隋唐时期,出现了一项比世袭制、征辟制及九品选官法更为进步的人才选择办法——科举制。直到北宋时期,“状元”才普遍被用来称科举第一名。
, 百拇医药
鲜为人知的“木长城”
一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想到由坚硬的砖石砌成,但是在辽宁省境内的明长城却证实有“木长城”的存在。辽宁明长城的墙体,可分为人工修筑的墙体和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两大类。人工墙体又可分为4种形式:石墙、土墙、山险墙、木柞墙。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有山险和河险。辽宁东部山区山林众多,主要树种为柞树,构筑材料颇为充足。柞树质地坚硬,耐腐蚀,加工便利,成为辽东“木柞墙”的首选材料。不过,人们对辽东“木长城”的具体分布和长度目前没有确切的勘测结果。
为什么宋朝官帽上有两根长翅?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却不露声色。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戴着这种帽子,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 百拇医药
玛雅古城落水洞发现人祭骸骨
考古学家在著名考古遗址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古城的一个落水洞(或称沼穴)内发现6具人类骨骼遗骸,其中包括2名儿童。研究人员表示这些遗骸和物品极有可能与古代的人祭仪式有关,当时这一地区出现长时间的干旱,这些人被当成祭品献给雨神查克。考古学家除了发现人类遗骸外,还发现一些陶器容器、动物尸骨、翡翠珠、贝壳以及燧石刀。这些物品可能用于人祭仪式。
“斧正”真是用斧劈
“斧正”一词源于《庄子》:楚国有位叫作郢人的人,当众在鼻子上刷薄薄一层的石灰,然后让一位叫匠石的朋友拿着斧子照着鼻子抡下去,斧子把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削掉了,但鼻子安然无事。旁观者都惊慌失色,这两人却神色自若。这个“绝活”需要双方配合,“斧正”和被“斧正”者都要有高水平。后人将“斧正”引申为请他人给自己的文章提意见。
【文稿】李莉
【责任编辑】蒲晖, 百拇医药
“两面三刀”原是古代的一个建筑术语,是指瓦工砌墙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瓦工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两面”是指砖的两个粘结面,一般是指下面和一个顶面或侧面。“三刀”是指砌一块砖时,瓦刀从灰泥桶中挖上泥浆后,分三次批上砖的粘结面,即正面粘结的两条灰埂子和顶面或侧面粘结的一条灰埂子。技术差的师傅,批灰泥埂子时,不是三刀定案,而是要四刀甚至五刀才能定案。
古代“公款吃喝”要按规定来
周公的《周礼·天官》就已经记载了不同等级的配肴上菜、摆列方式,以及席间歌舞助兴等的具体规定。中国古代官场上公款吃喝的腐败,在宋朝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但历朝也有不少限制公费吃喝的规定。汉景帝时有法令,官员到任、离职及巡视时接受宴请,都应交伙食费,否则免官。北魏献文帝时,官员到地方巡视,吃掉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同席吃喝者以协从罪论。对于妓乐助兴,也有限制;除“州郡遇使命经过应官侍者”外,各州县官“非遇圣节及赴本州岛公筵若假日,而用妓乐宴会者,杖八十”。
, 百拇医药
“学究”是科举考试一科别
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宋代简称“学究”)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春秋》。从字义上说,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五经其中的一部经书。应学究试者,专重记诵,未必通晓文义,故有才思之士皆重进士科而轻学究。随着时间的变迁,“学究”一词也渐渐产生了贬义,人们开始把读古书、食古不化的人称为“老学究”。
唐朝交通肇事判“流放三千里”
公元762年,在西域重要的中西陆路交通枢纽高昌城,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高昌城市两名8岁的儿童被一辆拉土坯的牛车撞伤,两个孩子腰部以下全部骨折,生命危在旦夕。在案件调查中,法官先是询问肇事人康失芬,康失芬说牛车是借来的,自己驾驶技术不过关,在牛奔跑的时候,自己“力所不逮”,以致酿成大祸。法官问康失芬有什么打算时,康失芬表示“情愿保辜,将医药卫看待。如不差身死,请法度准法科断”。态度还算可以。就是先请求保外为伤者治疗,如果受伤的人不幸身亡,再按法律处罚自己,也就是“流放三千里”。按照唐朝法律《唐委疏议》卷二十六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人者减斗杀伤一等。”斗杀伤就是故意杀人,最高刑就是死刑,比它减一等,就是流放三千里。这是唐代五刑之一的流放刑中的最高等级。
, 百拇医药
军人入室脱帽的缘由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中敌我双方必须短兵相接,肉搏厮杀。头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成为重点保护对象,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将士们都要戴上头盔。头盔多为金属制成,十分笨重,所以,将士们一到安全的地方,便要将头盔脱下来,一是为减轻头部负担,再者表示到了一个没有危险、没有敌意的环境里。如今,在军人的日常生活中,头盔被布质的军帽所取代,但是,军人入室脱帽却作为习惯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礼貌和友好的象征。
“状元”并非来自科举
秦汉时期,打破了官员任命上的公卿世袭制,改之以更为科学的察举制度。汉朝皇帝下诏征召贤士需要有举状,上面列着可供朝廷选用的草根姓名,也就是后备官员。凡是上了举状的人都是在地方上有一定名望才干的贤达人士,皆非平庸等闲之辈,这些人往往被称为“状元”。举状上的人名排列,并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汉代的“状元”之称,还没有为一个人所垄断,状上有大名者皆为“状元”。隋唐时期,出现了一项比世袭制、征辟制及九品选官法更为进步的人才选择办法——科举制。直到北宋时期,“状元”才普遍被用来称科举第一名。
, 百拇医药
鲜为人知的“木长城”
一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想到由坚硬的砖石砌成,但是在辽宁省境内的明长城却证实有“木长城”的存在。辽宁明长城的墙体,可分为人工修筑的墙体和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两大类。人工墙体又可分为4种形式:石墙、土墙、山险墙、木柞墙。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有山险和河险。辽宁东部山区山林众多,主要树种为柞树,构筑材料颇为充足。柞树质地坚硬,耐腐蚀,加工便利,成为辽东“木柞墙”的首选材料。不过,人们对辽东“木长城”的具体分布和长度目前没有确切的勘测结果。
为什么宋朝官帽上有两根长翅?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却不露声色。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戴着这种帽子,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 百拇医药
玛雅古城落水洞发现人祭骸骨
考古学家在著名考古遗址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古城的一个落水洞(或称沼穴)内发现6具人类骨骼遗骸,其中包括2名儿童。研究人员表示这些遗骸和物品极有可能与古代的人祭仪式有关,当时这一地区出现长时间的干旱,这些人被当成祭品献给雨神查克。考古学家除了发现人类遗骸外,还发现一些陶器容器、动物尸骨、翡翠珠、贝壳以及燧石刀。这些物品可能用于人祭仪式。
“斧正”真是用斧劈
“斧正”一词源于《庄子》:楚国有位叫作郢人的人,当众在鼻子上刷薄薄一层的石灰,然后让一位叫匠石的朋友拿着斧子照着鼻子抡下去,斧子把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削掉了,但鼻子安然无事。旁观者都惊慌失色,这两人却神色自若。这个“绝活”需要双方配合,“斧正”和被“斧正”者都要有高水平。后人将“斧正”引申为请他人给自己的文章提意见。
【文稿】李莉
【责任编辑】蒲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