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右翼势力—欧洲社会的顽疾
7月22日,在以开放和宽容著称的北欧国家挪威连续发生了两起恐怖袭击案,发生在首都奥斯陆的爆炸案以及于特岛的大屠杀共导致近百人死亡。制造这两起骇人听闻凶案的主犯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随后平静地接受了警方的逮捕。据调查,布雷维克是一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曾加入挪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极端反对欧洲现行的宽容政策,对外来移民极度仇视,案发前曾在互联网上公布了充斥着种族优越感、鼓吹欧洲封闭的《欧洲独立宣言》。而这两次恐怖袭击也是他精心策划的,旨在向世界宣告其极端观点。布雷维克制造的凶案伤亡如此巨大、手段如此残酷,举世震惊,奥斯陆上空的浓烟和于特岛上的斑斑血迹警醒世人:极右思潮从未远离过欧洲大陆,而最近几年又有升级之势,已形成对欧洲政治社会秩序的严重挑战。
历史悠久、发展迅猛
挪威袭击案看似个人行为,但极右思想在欧洲却有一定基础,挪威极右势力抬头,正是这些年来整个欧洲极右翼思潮发展的一个集中表现。
, 百拇医药 欧洲极右翼势力往往被简单定义为“新纳粹”,常用来描述种族至上主义者、新法西斯主义者、宗教极端主义者及排外主义者等。这些极右翼势力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对国家社会缺乏整体考虑,而靠对某些单一议题,如反对堕胎和移民等的极端观点来吸引部分选民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随着欧洲经济持续疲软,一些具有极右翼色彩的政党凭借他们激进的观点,纷纷进入欧洲国家各级议会,并在政治格局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除挪威的进步党外,还有法国的“国民阵线”、瑞士和丹麦的人民党、奥地利自由党、意大利北方联盟“法西斯与自由”和“三色火焰”、比利时的“弗莱芒集团”、荷兰的自由党、葡萄牙的民族复兴党、希腊的“爱国阵线”和“金色黎明”等。德国也出现了“人民联盟”、“共和党”、“国家民主党”等。这些政党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
1972年成立的“国民阵线”,是法国政坛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二战后,由于大批移民不断涌入法国,在法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1954年的4.1%上升到1990年的6.3%,对本国人的就业造成很大冲击,致使不少法国人对移民抱有强烈偏见和不满,上世纪80年代的多次民意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主张应将移民(首先是阿拉伯人)全部驱逐出境。“国民阵线”充分利用法国人对移民的恶感,大肆排外。其领袖人物勒庞更不遗余力地攻击外来移民,把经济不景气、犯罪率增加等问题都归罪到移民头上。2002年,勒庞进入总统大选第二轮,在欧洲引发不小震动。因为在此之前,极右思潮和政党在欧洲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经过数十年反复宣传,“国民阵线”已经在法国拥有相当一批追随者,极右翼选民正成为法国大选中一股关键力量。2007年总统竞选时,法国总统萨科齐已经意识到部分“国民阵线”口号在法国民众中的影响,并在执政中通过一系列反移民法案和法令,来争取极右翼选民。
, 百拇医药
在英国,各类极右翼组织层出不穷。于2009年成立的“保卫英国联盟”以反对穆斯林为己任,经常举行游行集会。去年10月9日,该联盟组织了千人闹事,朝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砖块,还同当地非洲裔和亚洲裔年轻人发生激烈冲突。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2010年发表关于移民的讲话,公开表示德国不需要更多土耳其和阿拉伯移民,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很好地融入德国社会。泽霍夫的讲话引起了广泛争议,被德国绿党谴责为“纵火犯类型的右翼民粹主义者”。
欧洲很多极右翼党派相继在选举中得势。瑞士的人民党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国内第一大党;法国“国民阵线”和丹麦人民党早已成为国内第三大党;奥地利自由党通过反移民竞选口号,包括呼吁禁止修建新的清真寺和颁布禁止戴面纱的法令,吸引了很多选民,于2010年10月10日在维也纳市政选举中赢得27.1%的选票,成为维也纳市议会第二大党;此外,瑞典极右翼政党民主党也在大选中脱颖而出。在挪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进步党在上次国会选举中以22.9%的得票率成为第二大党。欧洲极右翼势力发展迅猛,影响逐渐扩大,已成为欧洲不容忽视的一股思潮和现实政治势力。
, 百拇医药
欧洲极右翼势力何以做大?
“极右翼”势力的崛起,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有利于欧洲各族群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但它也加大了族群之间产生摩擦的概率。民族认同的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反弹。二战后,对纳粹的清算使得欧洲的极右翼势力无容身之地,欧洲主流价值观普遍支持“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欧洲主流社会对移民总体是宽容的。战后50年以来,为解决劳动力不足,西欧从中东、非洲地区引进大量劳工,移民的数量随着家庭团聚和婚姻等方式不断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民族融合成为老大难问题,移民中存在的教育水平低、治安差、吃福利等问题,对原有白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优质生活造成冲击,原有的福利模式难以为继,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增强,为排外的右翼思潮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另一方面,欧盟成立之后,欧洲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逐渐丧失,移民带来的外来文化也多少改变了欧洲社会面貌。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经济发展程度很高,却无力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往往将难以解决的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右翼势力抬头,在政策上倾向于限制、排斥、孤立外来移民,舆论上倾向于歪曲、丑化和矮化东方文化,以显示自身文化的优越性。随着极右翼势力的日渐活跃,欧洲多个国家近年屡屡发生排外风潮。外来移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从2009年瑞士全民公决反对在该国境内新建清真寺宣礼塔,到比利时去年4月禁止在公共场所穿着遮蔽全身的服饰,再到去年8月法国大规模驱逐罗姆人以改善社会治安,多元文化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日渐增多。
此外,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欧洲国家造成较大冲击,助长了极右翼势力的发展壮大。在社会出现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时,很容易酝酿和传播极端主义。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让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激起了一些民众的排外情绪,极右翼势力借此得以扩张。从丹麦、荷兰、芬兰到法国、德国、奥地利,极右翼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政治主流中,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局呈现“向右转”的趋势。
【责任编辑】林 京, 百拇医药(董德兵)
历史悠久、发展迅猛
挪威袭击案看似个人行为,但极右思想在欧洲却有一定基础,挪威极右势力抬头,正是这些年来整个欧洲极右翼思潮发展的一个集中表现。
, 百拇医药 欧洲极右翼势力往往被简单定义为“新纳粹”,常用来描述种族至上主义者、新法西斯主义者、宗教极端主义者及排外主义者等。这些极右翼势力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对国家社会缺乏整体考虑,而靠对某些单一议题,如反对堕胎和移民等的极端观点来吸引部分选民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随着欧洲经济持续疲软,一些具有极右翼色彩的政党凭借他们激进的观点,纷纷进入欧洲国家各级议会,并在政治格局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除挪威的进步党外,还有法国的“国民阵线”、瑞士和丹麦的人民党、奥地利自由党、意大利北方联盟“法西斯与自由”和“三色火焰”、比利时的“弗莱芒集团”、荷兰的自由党、葡萄牙的民族复兴党、希腊的“爱国阵线”和“金色黎明”等。德国也出现了“人民联盟”、“共和党”、“国家民主党”等。这些政党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
1972年成立的“国民阵线”,是法国政坛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二战后,由于大批移民不断涌入法国,在法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1954年的4.1%上升到1990年的6.3%,对本国人的就业造成很大冲击,致使不少法国人对移民抱有强烈偏见和不满,上世纪80年代的多次民意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主张应将移民(首先是阿拉伯人)全部驱逐出境。“国民阵线”充分利用法国人对移民的恶感,大肆排外。其领袖人物勒庞更不遗余力地攻击外来移民,把经济不景气、犯罪率增加等问题都归罪到移民头上。2002年,勒庞进入总统大选第二轮,在欧洲引发不小震动。因为在此之前,极右思潮和政党在欧洲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经过数十年反复宣传,“国民阵线”已经在法国拥有相当一批追随者,极右翼选民正成为法国大选中一股关键力量。2007年总统竞选时,法国总统萨科齐已经意识到部分“国民阵线”口号在法国民众中的影响,并在执政中通过一系列反移民法案和法令,来争取极右翼选民。
, 百拇医药
在英国,各类极右翼组织层出不穷。于2009年成立的“保卫英国联盟”以反对穆斯林为己任,经常举行游行集会。去年10月9日,该联盟组织了千人闹事,朝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砖块,还同当地非洲裔和亚洲裔年轻人发生激烈冲突。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2010年发表关于移民的讲话,公开表示德国不需要更多土耳其和阿拉伯移民,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很好地融入德国社会。泽霍夫的讲话引起了广泛争议,被德国绿党谴责为“纵火犯类型的右翼民粹主义者”。
欧洲很多极右翼党派相继在选举中得势。瑞士的人民党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国内第一大党;法国“国民阵线”和丹麦人民党早已成为国内第三大党;奥地利自由党通过反移民竞选口号,包括呼吁禁止修建新的清真寺和颁布禁止戴面纱的法令,吸引了很多选民,于2010年10月10日在维也纳市政选举中赢得27.1%的选票,成为维也纳市议会第二大党;此外,瑞典极右翼政党民主党也在大选中脱颖而出。在挪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进步党在上次国会选举中以22.9%的得票率成为第二大党。欧洲极右翼势力发展迅猛,影响逐渐扩大,已成为欧洲不容忽视的一股思潮和现实政治势力。
, 百拇医药
欧洲极右翼势力何以做大?
“极右翼”势力的崛起,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有利于欧洲各族群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但它也加大了族群之间产生摩擦的概率。民族认同的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反弹。二战后,对纳粹的清算使得欧洲的极右翼势力无容身之地,欧洲主流价值观普遍支持“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欧洲主流社会对移民总体是宽容的。战后50年以来,为解决劳动力不足,西欧从中东、非洲地区引进大量劳工,移民的数量随着家庭团聚和婚姻等方式不断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民族融合成为老大难问题,移民中存在的教育水平低、治安差、吃福利等问题,对原有白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优质生活造成冲击,原有的福利模式难以为继,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增强,为排外的右翼思潮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另一方面,欧盟成立之后,欧洲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逐渐丧失,移民带来的外来文化也多少改变了欧洲社会面貌。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经济发展程度很高,却无力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往往将难以解决的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右翼势力抬头,在政策上倾向于限制、排斥、孤立外来移民,舆论上倾向于歪曲、丑化和矮化东方文化,以显示自身文化的优越性。随着极右翼势力的日渐活跃,欧洲多个国家近年屡屡发生排外风潮。外来移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从2009年瑞士全民公决反对在该国境内新建清真寺宣礼塔,到比利时去年4月禁止在公共场所穿着遮蔽全身的服饰,再到去年8月法国大规模驱逐罗姆人以改善社会治安,多元文化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日渐增多。
此外,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欧洲国家造成较大冲击,助长了极右翼势力的发展壮大。在社会出现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时,很容易酝酿和传播极端主义。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让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激起了一些民众的排外情绪,极右翼势力借此得以扩张。从丹麦、荷兰、芬兰到法国、德国、奥地利,极右翼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政治主流中,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局呈现“向右转”的趋势。
【责任编辑】林 京, 百拇医药(董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