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独立始末(2)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召开,外蒙问题再次摆上谈判桌。令人费解的是,外蒙问题此时已经不是中苏两国的问题,而成为美英等国为与苏联尽早结束战争,谈判、分配战后格局的一个筹码:美国希望苏联能够尽早对日宣战,将苏军投入亚洲战场以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减少美国人的牺牲;而苏联则希望利用外交手段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使外蒙古独立合法化,并维持苏联控制外蒙的现状,确保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双方不惜出卖中国的主权利益,对蒋介石政府施以重压。
国民政府一方面希望能保住外蒙古,但更担心得罪两大国从而失去苏联、美国的支持——这不仅意味着苏联出兵东北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更包含着苏联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可、美国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蒋介石曾让蒋经国以私人身份求见斯大林,试探苏联在外蒙古问题上是否有让步的可能,而斯大林的态度始终很强硬。外蒙问题的谈判,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谈判屡被提出,甚至到签约前一天还在谈判。随着苏联红军源源不断地开进中国东北并取得节节胜利,苏联方面掌握着越来越大的主动权。与此同时,斯大林也以自身对国民党、对中共的影响力作为谈判筹码,警告国民党政府最好尽快与其达成协议,否则中国共产党就要进入东北了。此时,蒋介石政府只好让步,在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声明:“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全民投票,结果97.8%的人主张独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政府有苦难言,只好于1946年1月5日宣布承认外蒙古独立。
, http://www.100md.com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实际上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美苏两国为分配战后世界格局不惜牺牲中国利益而达成的一笔交易。蒋介石政府则希望通过签约换取苏联对自己政府的支持,从而巩固其在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方面则利用二战结束之机,凭自己的军事实力来分割中国的领土、主权;美英等国则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与苏联“利益分赃”,并向蒋介石政府施压迫其就范。咎其一点: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织的中国无力抗拒外来强权势力对我们的分割。
1949年后的中蒙关系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应全力支持以国民党为核心的中国政府。但内战爆发后,苏联逐渐调整了对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关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处理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在变化了的情况下,重新确立中苏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但双方存在分歧: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如何以中苏新型关系的表现形式为榜样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 http://www.100md.com
1949年底~1950年初,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政府于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外交部长还以换文的形式声明1945年8月苏联与中国国民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与协定均失效,重申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
不可否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在外蒙古问题上中方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一方面,中国决定紧跟苏联“老大哥”的步伐,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上对社会主义的绝对忠诚束缚了领导人的外交行为;另一方面,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苦难,新生政权根本无力抗衡苏联这一超级大国,况且外蒙独立已成事实,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也迫切需要苏联的大量援助。领导人在国家统一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大家庭之间左右为难,最终只好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毛泽东试图与苏联作进一步交涉以解决包括外蒙古在内的历史积案。通过谈判,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归还了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是当周恩来提出外蒙古问题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断然拒绝,中国大陆再次失去了收回外蒙古主权的机会。随后蒙古人迅速行动,在苏联的监督下与中国交换地图,划定边界,之后中国和外蒙古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86年,邓小平与苏联谈判关系正常化时,提出了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其中之一就是苏联在外蒙古边界的驻军。1992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外蒙古。
近代以来,外蒙问题在中苏关系史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原本属于中国内政问题的中蒙统一纠纷,却发展成中俄两国关系中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外蒙古,从中国领土、主权的一部分,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中国人都痛心疾首:外蒙古怎么“丢”了?历史不能转身。谁对谁错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外蒙独立的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发展壮大、建设统一富强的国家,才能抵御外侮,捍卫我们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责任编辑】林京, http://www.100md.com(肖淑娥)
国民政府一方面希望能保住外蒙古,但更担心得罪两大国从而失去苏联、美国的支持——这不仅意味着苏联出兵东北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更包含着苏联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可、美国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蒋介石曾让蒋经国以私人身份求见斯大林,试探苏联在外蒙古问题上是否有让步的可能,而斯大林的态度始终很强硬。外蒙问题的谈判,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谈判屡被提出,甚至到签约前一天还在谈判。随着苏联红军源源不断地开进中国东北并取得节节胜利,苏联方面掌握着越来越大的主动权。与此同时,斯大林也以自身对国民党、对中共的影响力作为谈判筹码,警告国民党政府最好尽快与其达成协议,否则中国共产党就要进入东北了。此时,蒋介石政府只好让步,在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声明:“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全民投票,结果97.8%的人主张独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政府有苦难言,只好于1946年1月5日宣布承认外蒙古独立。
, http://www.100md.com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实际上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美苏两国为分配战后世界格局不惜牺牲中国利益而达成的一笔交易。蒋介石政府则希望通过签约换取苏联对自己政府的支持,从而巩固其在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方面则利用二战结束之机,凭自己的军事实力来分割中国的领土、主权;美英等国则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与苏联“利益分赃”,并向蒋介石政府施压迫其就范。咎其一点: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织的中国无力抗拒外来强权势力对我们的分割。
1949年后的中蒙关系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应全力支持以国民党为核心的中国政府。但内战爆发后,苏联逐渐调整了对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关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处理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在变化了的情况下,重新确立中苏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但双方存在分歧: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如何以中苏新型关系的表现形式为榜样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 http://www.100md.com
1949年底~1950年初,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政府于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外交部长还以换文的形式声明1945年8月苏联与中国国民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与协定均失效,重申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
不可否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在外蒙古问题上中方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一方面,中国决定紧跟苏联“老大哥”的步伐,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上对社会主义的绝对忠诚束缚了领导人的外交行为;另一方面,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苦难,新生政权根本无力抗衡苏联这一超级大国,况且外蒙独立已成事实,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也迫切需要苏联的大量援助。领导人在国家统一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大家庭之间左右为难,最终只好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毛泽东试图与苏联作进一步交涉以解决包括外蒙古在内的历史积案。通过谈判,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归还了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是当周恩来提出外蒙古问题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断然拒绝,中国大陆再次失去了收回外蒙古主权的机会。随后蒙古人迅速行动,在苏联的监督下与中国交换地图,划定边界,之后中国和外蒙古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86年,邓小平与苏联谈判关系正常化时,提出了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其中之一就是苏联在外蒙古边界的驻军。1992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外蒙古。
近代以来,外蒙问题在中苏关系史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原本属于中国内政问题的中蒙统一纠纷,却发展成中俄两国关系中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外蒙古,从中国领土、主权的一部分,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中国人都痛心疾首:外蒙古怎么“丢”了?历史不能转身。谁对谁错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外蒙独立的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发展壮大、建设统一富强的国家,才能抵御外侮,捍卫我们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责任编辑】林京, http://www.100md.com(肖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