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常州古城的悠远记忆(2)
随着时代变迁,青果巷里的这些市井风俗、童趣欢乐不可避免地逐渐远去;但那种风情韵致,穿越时空,永远留在了常州人心中。
常州文化的活化石
青果巷名胜众多,祠堂、戏楼、牌坊、钱庄、药局、桥梁、古井、古树名木,据说有案可查的古迹就有几十处,被称为常州“活的历史民俗博物馆”。
常州曾是座牌坊城,大小牌坊在百座以上,青果巷就有8座。据老人们回忆,他们幼时都是在牌坊下经过,青果巷现在仍保存有唐顺之会元坊残柱和董氏宗祠前进士坊残柱。
青果巷的祠庙大多很有纪念意义,尽管其中有些因历史演变已不复存在。
原22中所在地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陈果仁忠佑庙(又称烈帝庙)。陈果仁是常州人(也有写作陈杲仁),隋朝时曾被封为司徒,他是常州及江南地区的重要神祇,是处于人神之间、被列入国家正祀的人物。隋唐以来,江南主要城市大多有烈帝庙存在,常州青果巷的是江南祖庙。陈果仁从唐朝以来便不断受到历朝皇帝的封赐,唐朝皇帝认为陈果仁身有“忠、孝、文、武、信、义、谋、辨”八绝,他被认为是江南各城的保护神,常州原来有许多地名和民俗游艺如“云车”等也与陈果仁有关。
, 百拇医药
青果巷205号原是明清就有的先医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又名医学祠,其屋舍今仍保存,门口还有明清石碑记载了常州的医药史,庙内原有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及岐伯(传说中的古代医家)等名医神像供人祭祀。
青果巷也是正宗常州话的源流地,常州城东、西、南、北四城的话并不完全一样。要研究常州话,最好要到青果巷与当地原住民多多交流,因为青果巷地处市中心,文化人多,故历代相传的常州话以这里为最纯正,从青果巷走出的赵元任就曾说“常州话其实很好听”。
“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之乡”
青果巷是个名流辈出的地方。这条长仅千米的小巷,走出了近百名进士和几十位文才武略、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其中佼佼者,古有明朝抗倭英雄、“嘉靖三大家”之一唐荆川,清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近有民国元老庄蕴宽,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吴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开拓者盛宣怀,爱国实业家、“纺织巨子”刘国钧,早期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张太雷;当代则有国际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七君子”之一史良,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以及剧作家吴祖光等。
, 百拇医药
如此众多鹊声海内外的名人都出自一条小小的古巷中,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正如清代词人龚自珍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青果巷的确是个人文荟萃的宝地。
令人称奇的是,这条巷子孕育了现代中国3位语言学大家——赵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他们不仅是左邻右舍,而且出生年代等距地相差7岁:分别为1892年、1899年、1906年,被称为“一巷三杰”,青果巷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之乡”。
青果巷16弄是赵元任故居,原为一座典型的江南回字形转楼四合院,现存平屋楼屋各两进,共20间。它与北方的四合院有点相似,不过规模较小。院中有几棵绿树,地面是石板铺就。站在院子中央,四周皆是两层的楼房,由于年久失修,显得十分陈旧,楼上几扇古老的木质窗格已经破损。房屋虽灰颜色黯、趋呈颓败、千窗透孔;但不失当年雄风,它那根根廊柱、片片砖瓦曾伴随赵元任度过了无数晨读暮诵。
赵元任,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世居青果巷。1910年,他考取第二批清华学校庚款留美官费生;1925年,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赵元任学识渊博,对哲学、数学、物理、音乐无一不精,一生著作颇丰。作为结构学派的语言大师,他长期致力于推广国语(普通话),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曾风靡全国,被人称为“时代曲之祖”。
, 百拇医药
久居美国的赵元任,对青果巷故居十分怀念。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常州的房子在城里中间儿的青果巷,是从我曾祖下来三房一块儿住的一所儿大房子……我为什么给这房子说的这么详细呐?因为我在这个家住了这么久,过了多少年还常常儿做梦梦见在那长黑过道儿里跑,或是睡得后进第二间屋子里的床上听外头下雨的声音。”
青果巷86号是八桂堂,因“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唐荆川在宅院中手植8棵桂花树而得名。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就出生在这座花园住宅的天香楼。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同时还是新语文、新文字运动的倡导者。他在20世纪初运用现代语言学、文字学理论对中国语言和文字做过深入的研究,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言的发展,方言和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是我国文字改革的先驱和积极实践者。
和赵元任故居不同,现为青果巷82号的八桂堂被修缮一新,只有天香楼还能看出些旧时容颜。院内8棵老桂花树犹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 百拇医药
青果巷141弄的临河一端,是“礼和堂”。早先的青果巷,“唐氏八宅”占了小半条巷子,礼和堂便是其中之一。后来清兵入关,唐荆川后人因参与抗清获罪,被官府抄没家产折价出售。几经辗转,礼和堂便归了周家。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诞生在“礼和堂”一座临水的小楼上,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时光。
对儿时的生活环境,周有光老人记忆犹新:“记得祖母教我的第一首唐诗就是‘床前明月光……’祖母住的房间我们叫它是‘水阁’。水阁有三间,三间都有很大的玻璃窗,玻璃窗对着河,一条当时相当宽广的河……在有月亮的晚上从窗子看出去,月光特别好,应该是‘窗前明月光’,那‘明月光’的确映进房子,映在床上,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就在这间房间里,我的祖母教我读了许多唐诗,而且常常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教我的。”
后来,“太平天国把我们家打光了”,周家家道中落,母亲带着10岁的周有光和姐姐们去了苏州。之后,周有光“一路往外跑,从常州到苏州到上海到外国,离故乡越来越远”,青果巷却一直在他心中。
时至今日,众多古迹快速消失。在常州,青果巷则成为一处发思古之幽情、寻觅祖先生活轨迹的圣地。这青果巷,不仅仅是一条小巷,更是古城常州的文脉所在,它是常州人的面孔、常州人的情怀,更是常州人的灵魂和希望。
【责任编辑】赵 菲, 百拇医药(庞旸)
常州文化的活化石
青果巷名胜众多,祠堂、戏楼、牌坊、钱庄、药局、桥梁、古井、古树名木,据说有案可查的古迹就有几十处,被称为常州“活的历史民俗博物馆”。
常州曾是座牌坊城,大小牌坊在百座以上,青果巷就有8座。据老人们回忆,他们幼时都是在牌坊下经过,青果巷现在仍保存有唐顺之会元坊残柱和董氏宗祠前进士坊残柱。
青果巷的祠庙大多很有纪念意义,尽管其中有些因历史演变已不复存在。
原22中所在地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陈果仁忠佑庙(又称烈帝庙)。陈果仁是常州人(也有写作陈杲仁),隋朝时曾被封为司徒,他是常州及江南地区的重要神祇,是处于人神之间、被列入国家正祀的人物。隋唐以来,江南主要城市大多有烈帝庙存在,常州青果巷的是江南祖庙。陈果仁从唐朝以来便不断受到历朝皇帝的封赐,唐朝皇帝认为陈果仁身有“忠、孝、文、武、信、义、谋、辨”八绝,他被认为是江南各城的保护神,常州原来有许多地名和民俗游艺如“云车”等也与陈果仁有关。
, 百拇医药
青果巷205号原是明清就有的先医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又名医学祠,其屋舍今仍保存,门口还有明清石碑记载了常州的医药史,庙内原有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及岐伯(传说中的古代医家)等名医神像供人祭祀。
青果巷也是正宗常州话的源流地,常州城东、西、南、北四城的话并不完全一样。要研究常州话,最好要到青果巷与当地原住民多多交流,因为青果巷地处市中心,文化人多,故历代相传的常州话以这里为最纯正,从青果巷走出的赵元任就曾说“常州话其实很好听”。
“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之乡”
青果巷是个名流辈出的地方。这条长仅千米的小巷,走出了近百名进士和几十位文才武略、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其中佼佼者,古有明朝抗倭英雄、“嘉靖三大家”之一唐荆川,清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近有民国元老庄蕴宽,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吴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开拓者盛宣怀,爱国实业家、“纺织巨子”刘国钧,早期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张太雷;当代则有国际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七君子”之一史良,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以及剧作家吴祖光等。
, 百拇医药
如此众多鹊声海内外的名人都出自一条小小的古巷中,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正如清代词人龚自珍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青果巷的确是个人文荟萃的宝地。
令人称奇的是,这条巷子孕育了现代中国3位语言学大家——赵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他们不仅是左邻右舍,而且出生年代等距地相差7岁:分别为1892年、1899年、1906年,被称为“一巷三杰”,青果巷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之乡”。
青果巷16弄是赵元任故居,原为一座典型的江南回字形转楼四合院,现存平屋楼屋各两进,共20间。它与北方的四合院有点相似,不过规模较小。院中有几棵绿树,地面是石板铺就。站在院子中央,四周皆是两层的楼房,由于年久失修,显得十分陈旧,楼上几扇古老的木质窗格已经破损。房屋虽灰颜色黯、趋呈颓败、千窗透孔;但不失当年雄风,它那根根廊柱、片片砖瓦曾伴随赵元任度过了无数晨读暮诵。
赵元任,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世居青果巷。1910年,他考取第二批清华学校庚款留美官费生;1925年,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赵元任学识渊博,对哲学、数学、物理、音乐无一不精,一生著作颇丰。作为结构学派的语言大师,他长期致力于推广国语(普通话),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曾风靡全国,被人称为“时代曲之祖”。
, 百拇医药
久居美国的赵元任,对青果巷故居十分怀念。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常州的房子在城里中间儿的青果巷,是从我曾祖下来三房一块儿住的一所儿大房子……我为什么给这房子说的这么详细呐?因为我在这个家住了这么久,过了多少年还常常儿做梦梦见在那长黑过道儿里跑,或是睡得后进第二间屋子里的床上听外头下雨的声音。”
青果巷86号是八桂堂,因“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唐荆川在宅院中手植8棵桂花树而得名。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就出生在这座花园住宅的天香楼。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同时还是新语文、新文字运动的倡导者。他在20世纪初运用现代语言学、文字学理论对中国语言和文字做过深入的研究,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言的发展,方言和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是我国文字改革的先驱和积极实践者。
和赵元任故居不同,现为青果巷82号的八桂堂被修缮一新,只有天香楼还能看出些旧时容颜。院内8棵老桂花树犹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 百拇医药
青果巷141弄的临河一端,是“礼和堂”。早先的青果巷,“唐氏八宅”占了小半条巷子,礼和堂便是其中之一。后来清兵入关,唐荆川后人因参与抗清获罪,被官府抄没家产折价出售。几经辗转,礼和堂便归了周家。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诞生在“礼和堂”一座临水的小楼上,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时光。
对儿时的生活环境,周有光老人记忆犹新:“记得祖母教我的第一首唐诗就是‘床前明月光……’祖母住的房间我们叫它是‘水阁’。水阁有三间,三间都有很大的玻璃窗,玻璃窗对着河,一条当时相当宽广的河……在有月亮的晚上从窗子看出去,月光特别好,应该是‘窗前明月光’,那‘明月光’的确映进房子,映在床上,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就在这间房间里,我的祖母教我读了许多唐诗,而且常常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教我的。”
后来,“太平天国把我们家打光了”,周家家道中落,母亲带着10岁的周有光和姐姐们去了苏州。之后,周有光“一路往外跑,从常州到苏州到上海到外国,离故乡越来越远”,青果巷却一直在他心中。
时至今日,众多古迹快速消失。在常州,青果巷则成为一处发思古之幽情、寻觅祖先生活轨迹的圣地。这青果巷,不仅仅是一条小巷,更是古城常州的文脉所在,它是常州人的面孔、常州人的情怀,更是常州人的灵魂和希望。
【责任编辑】赵 菲, 百拇医药(庞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