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防腐有高招
近年来,有关古墓发现或盗墓挖宝之类的电视栏目和节目十分红火。在某一关于历代盗掘古墓的系列访谈节目中,一位嘉宾讲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季龙盗掘春秋晋国赵简子墓的事,说:石季龙挖着挖着,就挖到了积炭层。这位嘉宾接着解释道:积炭层是古代防止盗墓的一种做法。
在专业考古人员看来,这位嘉宾关于积炭层作用的解释显然错了。那么,积炭墓到底该做何解呢?
积炭防腐
所谓积炭墓,就是古人在下葬时,把大量的木炭放置在棺椁周围,利用木炭的干燥属性来防潮吸湿,以保障棺椁、随葬品和墓主人的遗体能长久完好保存。古代文献中对此早有记载,《吕氏春秋·节丧》中记载:“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汉代高诱对此解释道:环,绕也,石以其坚,炭以御湿。
由此可知,积炭的主要作用并非防范盗墓,而是防腐的招数之一;倒是文献中讲的“积石”,才是防盗的设施。古墓的防腐是防腐,防盗是防盗,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 百拇医药
事实上,积炭这种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防腐设施,多是上层社会人士才有权使用的,借以象征身份地位;普通老百姓极少使用,退一步讲,即使可以用,也用不起。
积炭的做法起源颇早,早期的,在山西晋侯墓地、陕西长安井叔墓中就有发现,年代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晚点的,湖南发掘的著名西汉马王堆女尸墓,积炭厚度甚至达到了40~50厘米,清理出来的木炭不少于2.5吨,后来运了4卡车才运完。
据马王堆女尸墓的发掘者熊传薪等考古学家回忆,在当时的挖掘现场,有人顺便捡了几块炭,带回工地的食堂,他们将炭放进灶里,火力还不小。大量木炭的出土,使得社会上出现谣言,说马王堆挖出吸了“地气”的木炭,用它熬水喝,可以治疗“气痛”病。于是,工地附近的不少农民、市民和医院的病人,在夜里跑到挖掘现场偷拿木炭。万般无奈之下,考古人员只能将木炭全部运回博物馆,找专人看守,才算保留下来一些。
白膏泥防腐
, 百拇医药
古墓的防腐除了积炭这种做法外,还有一种利用“白膏泥”的招数。白膏泥是一种俗称,其学名为微晶高岭土,它是一种纯净的黏土,黏性大,渗水性小,潮湿时呈青灰色,也被称为青膏泥;晒干后,呈白色或青白色;现在大多用在陶瓷生产中,其质地细腻,密封性强。
考古中发现的白膏泥,一般填塞在椁外。像挖掘马王堆汉墓时,一些参与过不少类似墓葬挖掘工作的老技工凭经验估计,这个墓里的白膏泥最厚不会超过半米;却没有料到,实际上,墓里的白膏泥最厚处竟达1.3米。这就意味着,当初是用白膏泥把墓葬密闭厚实地包了起来,几乎连气都不透,几如现代的真空包装一般,完全能达到绝氧防腐的保护效能。马王堆汉墓中的女尸能保留下来,与厚厚地填充木炭和白膏泥这两种材料有很大的关系。
古尸不朽还靠什么
除了上面提到的积炭和白膏泥两种办法,古墓还会采用哪些防腐措施呢?
, http://www.100md.com
要了解这些,我们先要看看物质自然损坏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造成物质自然损坏的原因有3类:一是物理因素,如湿度、温度、光线、气压;二是化学因素,如有害化学成分对物质的损伤;三是生物因素,如虫类、霉菌、细菌的侵蚀等。
马王堆女尸之类的古尸之所以能千年不朽,也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具体可以概括为8个字:深埋、密封、绝氧、棺液。
密封深埋可以造成一个长期的绝氧环境。也就是先要造一个完全不漏气、不渗水的真空式墓室。马王堆汉墓的墓室结构非常独特,椁室放置在约20米深的墓坑里,四周是厚达0.5米、厚度不等的木炭,木炭外是l米厚的白膏泥;然后,在墓坑里填满了土,再夯实。如此封闭的墓室结构,能够让女尸彻底与外界隔绝。
棺液也是让古墓中的古尸保持不朽的另一重要因素。
当年发掘马王堆汉墓时,考古人员发现,棺中有不少液体。人们检测后发现,棺液呈酸性,主要成分是钾氨酸、丙氨酸、乙氨酸,具有一定的杀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这些液体的来源,至今还是一个谜,现代人不知道这是古人当时有意放进去用来防腐的,还是天然形成的。一方面,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尸解水;另一方面,在逝者下葬时,人们可能也会洒一些酒,或在棺内放置一些酒。此外,木制的棺椁本身也含有一定的水分,土壤里也不会是完全干燥的……这些都可能是棺液生成的原因。
事实上,不只墓中棺内有液体,放置在棺椁周围、用来盛放随葬品的箱子里,同样也有大量的液体存在。所以,考古人员目前可以肯定的两点是:第一,这些棺液不可能都是尸体分解出来的尸解水。第二,棺液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尸体的作用。
如此看来,古人对于尸体保护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水平。当然,人们不可能永久保存古尸,腐烂变质是物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保存完好只是相对的。
【责任编辑】赵 菲, 百拇医药(高蒙河)
在专业考古人员看来,这位嘉宾关于积炭层作用的解释显然错了。那么,积炭墓到底该做何解呢?
积炭防腐
所谓积炭墓,就是古人在下葬时,把大量的木炭放置在棺椁周围,利用木炭的干燥属性来防潮吸湿,以保障棺椁、随葬品和墓主人的遗体能长久完好保存。古代文献中对此早有记载,《吕氏春秋·节丧》中记载:“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汉代高诱对此解释道:环,绕也,石以其坚,炭以御湿。
由此可知,积炭的主要作用并非防范盗墓,而是防腐的招数之一;倒是文献中讲的“积石”,才是防盗的设施。古墓的防腐是防腐,防盗是防盗,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 百拇医药
事实上,积炭这种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防腐设施,多是上层社会人士才有权使用的,借以象征身份地位;普通老百姓极少使用,退一步讲,即使可以用,也用不起。
积炭的做法起源颇早,早期的,在山西晋侯墓地、陕西长安井叔墓中就有发现,年代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晚点的,湖南发掘的著名西汉马王堆女尸墓,积炭厚度甚至达到了40~50厘米,清理出来的木炭不少于2.5吨,后来运了4卡车才运完。
据马王堆女尸墓的发掘者熊传薪等考古学家回忆,在当时的挖掘现场,有人顺便捡了几块炭,带回工地的食堂,他们将炭放进灶里,火力还不小。大量木炭的出土,使得社会上出现谣言,说马王堆挖出吸了“地气”的木炭,用它熬水喝,可以治疗“气痛”病。于是,工地附近的不少农民、市民和医院的病人,在夜里跑到挖掘现场偷拿木炭。万般无奈之下,考古人员只能将木炭全部运回博物馆,找专人看守,才算保留下来一些。
白膏泥防腐
, 百拇医药
古墓的防腐除了积炭这种做法外,还有一种利用“白膏泥”的招数。白膏泥是一种俗称,其学名为微晶高岭土,它是一种纯净的黏土,黏性大,渗水性小,潮湿时呈青灰色,也被称为青膏泥;晒干后,呈白色或青白色;现在大多用在陶瓷生产中,其质地细腻,密封性强。
考古中发现的白膏泥,一般填塞在椁外。像挖掘马王堆汉墓时,一些参与过不少类似墓葬挖掘工作的老技工凭经验估计,这个墓里的白膏泥最厚不会超过半米;却没有料到,实际上,墓里的白膏泥最厚处竟达1.3米。这就意味着,当初是用白膏泥把墓葬密闭厚实地包了起来,几乎连气都不透,几如现代的真空包装一般,完全能达到绝氧防腐的保护效能。马王堆汉墓中的女尸能保留下来,与厚厚地填充木炭和白膏泥这两种材料有很大的关系。
古尸不朽还靠什么
除了上面提到的积炭和白膏泥两种办法,古墓还会采用哪些防腐措施呢?
, http://www.100md.com
要了解这些,我们先要看看物质自然损坏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造成物质自然损坏的原因有3类:一是物理因素,如湿度、温度、光线、气压;二是化学因素,如有害化学成分对物质的损伤;三是生物因素,如虫类、霉菌、细菌的侵蚀等。
马王堆女尸之类的古尸之所以能千年不朽,也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具体可以概括为8个字:深埋、密封、绝氧、棺液。
密封深埋可以造成一个长期的绝氧环境。也就是先要造一个完全不漏气、不渗水的真空式墓室。马王堆汉墓的墓室结构非常独特,椁室放置在约20米深的墓坑里,四周是厚达0.5米、厚度不等的木炭,木炭外是l米厚的白膏泥;然后,在墓坑里填满了土,再夯实。如此封闭的墓室结构,能够让女尸彻底与外界隔绝。
棺液也是让古墓中的古尸保持不朽的另一重要因素。
当年发掘马王堆汉墓时,考古人员发现,棺中有不少液体。人们检测后发现,棺液呈酸性,主要成分是钾氨酸、丙氨酸、乙氨酸,具有一定的杀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这些液体的来源,至今还是一个谜,现代人不知道这是古人当时有意放进去用来防腐的,还是天然形成的。一方面,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尸解水;另一方面,在逝者下葬时,人们可能也会洒一些酒,或在棺内放置一些酒。此外,木制的棺椁本身也含有一定的水分,土壤里也不会是完全干燥的……这些都可能是棺液生成的原因。
事实上,不只墓中棺内有液体,放置在棺椁周围、用来盛放随葬品的箱子里,同样也有大量的液体存在。所以,考古人员目前可以肯定的两点是:第一,这些棺液不可能都是尸体分解出来的尸解水。第二,棺液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尸体的作用。
如此看来,古人对于尸体保护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水平。当然,人们不可能永久保存古尸,腐烂变质是物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保存完好只是相对的。
【责任编辑】赵 菲, 百拇医药(高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