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味的数字(2)
不过,也有学者对此说法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中国大写数字的真正制订者是女皇武则天。其渊源可追溯到比朱元璋早了700年的《岱岳观造像记》,在这块武则天掌权时所竖立的石碑上,已经出现了前面所提的大写数字,这是目前年代最早可见的证物。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对此碑考证后认为:“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武则天自认开天辟地,所以,在位时制造出很多汉字。流传至今的不多,除了有名的“曌(同照)”字,也包括上述大写数字。
可以作为佐证的还有当时的诗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的“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紊”,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漆”后简为“柒”,又省作“七”,并沿用下来。
大约到了宋代,官府文书计数都使用大写数字。宋代学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数改用画字》中写到:“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由此可见,精明的武则天早就考虑到防止贪官污吏修改账目,发明并推广了大写数字。朱元璋只不过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把其中的某些汉字做了修改,如将“漆”变成“柒”,“陌”变成了“佰”,“阡”变成了“仟”。
, 百拇医药
规则繁琐的罗马数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曾在欧洲风行一时的数字系统——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由古代罗马人发明的记数符号。在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罗马数字来计数,它的基本符号只有I、V、X、L、C、D、M这7个,分别表示如今的1、5、10、50、100、500、1000。与阿拉伯数字不同的是,用罗马数字记数时,不采用位值原则,而是采用加减法原则,具体来说:
罗马数字没有表示“零”的数字,如果需要表示“零”时,就使用文字。这其中还有个典故:在5世纪的时候,数字“0”已经从东方传到了古罗马;但当时的罗马教皇是一个守旧派,他固执地认为,罗马数字表示任何数已经绰绰有余,根本无须“0”,便下令禁止使用“0”。一次,教皇在一位罗马学者的手册中发现了关于“0”的记载,并叙述了它的方便实用。教皇勃然大怒,派人抓来那位学者严加讯问,并对学者实行了残酷的刑罚,使他从此不能握笔写字。不过,统治者的暴行并不能阻挡有识之士对“0”的认可和接受,罗马数学家仍在秘密地使用“0”。直到阿拉伯数字通用欧洲,“0”才被正式认可和接受。
, 百拇医药
一个罗马数字重复几次,所表示的数就是原来数字的几倍。如Ⅱ表示2,Ⅲ表示3,XX表示20,CCC表示300,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重复次数不会超过3。
若几个罗马数字从左到右依次是从大到小,那就把这些数字所表示的数相加,得到要表示的数。例如,XXⅡ=10+10+2=22,CCXV=100+100+10+5=215,LXXⅡ=50+10+10+2=72。
当需要连续写出4个相同数字时,就把表示较小数的数字写在表示较大数的数字之前,用它们的差作为表示数。这种数只有6个:Ⅳ=5-1=4,Ⅸ=10—1=9,XL=50—10=40,XC=100—10=90, CD=500—100=400,CM=1000-100=900。
加顶线:在一个罗马数的上面加上单横线,表示这个数的1000倍;如果加的是双横线,则表示这个数的100万倍。根据这个规则,若表示4000这个数,就在表示4的“Ⅳ”的上面加单横线即可,而在“Ⅳ”的上面加双横线,则表示400万。
, http://www.100md.com
掌握了上述规则,我们就能认读或书写较复杂(位数比较多)的罗马数字。如“CLXV”,从左到右依次是从大到小,则用加法表示为CLXV=100+50+10+5=165。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会对读写与计算都极不方便的罗马数字皱起眉头。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罗马数字的组数规则较为繁琐,远不及阿拉伯数字实用方便。也正因为这一原因,当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后,很快得到欧洲人的认可,并迅速普及。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开始,从此,罗马数字淡出历史舞台。不过,罗马数字的印迹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依然可见,如旧式古典钟表上的数字;另外,某些小说、文章的章节及科学分类时,偶尔也会用罗马数字,但一般不超出I、V、X数字的变化范围。这也算是对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数字的一种纪念吧。
【责任编辑】赵菲, http://www.100md.com(林革)
可以作为佐证的还有当时的诗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的“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紊”,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漆”后简为“柒”,又省作“七”,并沿用下来。
大约到了宋代,官府文书计数都使用大写数字。宋代学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数改用画字》中写到:“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由此可见,精明的武则天早就考虑到防止贪官污吏修改账目,发明并推广了大写数字。朱元璋只不过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把其中的某些汉字做了修改,如将“漆”变成“柒”,“陌”变成了“佰”,“阡”变成了“仟”。
, 百拇医药
规则繁琐的罗马数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曾在欧洲风行一时的数字系统——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由古代罗马人发明的记数符号。在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罗马数字来计数,它的基本符号只有I、V、X、L、C、D、M这7个,分别表示如今的1、5、10、50、100、500、1000。与阿拉伯数字不同的是,用罗马数字记数时,不采用位值原则,而是采用加减法原则,具体来说:
罗马数字没有表示“零”的数字,如果需要表示“零”时,就使用文字。这其中还有个典故:在5世纪的时候,数字“0”已经从东方传到了古罗马;但当时的罗马教皇是一个守旧派,他固执地认为,罗马数字表示任何数已经绰绰有余,根本无须“0”,便下令禁止使用“0”。一次,教皇在一位罗马学者的手册中发现了关于“0”的记载,并叙述了它的方便实用。教皇勃然大怒,派人抓来那位学者严加讯问,并对学者实行了残酷的刑罚,使他从此不能握笔写字。不过,统治者的暴行并不能阻挡有识之士对“0”的认可和接受,罗马数学家仍在秘密地使用“0”。直到阿拉伯数字通用欧洲,“0”才被正式认可和接受。
, 百拇医药
一个罗马数字重复几次,所表示的数就是原来数字的几倍。如Ⅱ表示2,Ⅲ表示3,XX表示20,CCC表示300,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重复次数不会超过3。
若几个罗马数字从左到右依次是从大到小,那就把这些数字所表示的数相加,得到要表示的数。例如,XXⅡ=10+10+2=22,CCXV=100+100+10+5=215,LXXⅡ=50+10+10+2=72。
当需要连续写出4个相同数字时,就把表示较小数的数字写在表示较大数的数字之前,用它们的差作为表示数。这种数只有6个:Ⅳ=5-1=4,Ⅸ=10—1=9,XL=50—10=40,XC=100—10=90, CD=500—100=400,CM=1000-100=900。
加顶线:在一个罗马数的上面加上单横线,表示这个数的1000倍;如果加的是双横线,则表示这个数的100万倍。根据这个规则,若表示4000这个数,就在表示4的“Ⅳ”的上面加单横线即可,而在“Ⅳ”的上面加双横线,则表示400万。
, http://www.100md.com
掌握了上述规则,我们就能认读或书写较复杂(位数比较多)的罗马数字。如“CLXV”,从左到右依次是从大到小,则用加法表示为CLXV=100+50+10+5=165。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会对读写与计算都极不方便的罗马数字皱起眉头。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罗马数字的组数规则较为繁琐,远不及阿拉伯数字实用方便。也正因为这一原因,当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后,很快得到欧洲人的认可,并迅速普及。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开始,从此,罗马数字淡出历史舞台。不过,罗马数字的印迹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依然可见,如旧式古典钟表上的数字;另外,某些小说、文章的章节及科学分类时,偶尔也会用罗马数字,但一般不超出I、V、X数字的变化范围。这也算是对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数字的一种纪念吧。
【责任编辑】赵菲, http://www.100md.com(林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