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说宝刀(1)
传世之宝
寒光似雪、削铁如泥、吹毛断发、曲可绕指……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古代宝刀的。通常认为,刀是杀人的利器;然而,即使在征战不休和崇兵尚武的冷兵器时代,刀也从来没有被仅仅当作是武器和工具;要不然,也不会有“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以及“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这样优美的诗句了。在十八般武器中,刀排名第一。今天,依然有人喜欢收藏宝刀,其目的当然早已不再用来当武器,而纯粹是一种对精良工艺的喜爱。从美学和科学角度来看,宝刀之所以为宝,已经不在于其简单的实用价值,而在于复杂的制作技术和附加于其上的精神文化内涵。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宝刀是锋利钢刀的泛称。在古代,刀可作为信任与权力的象征,《南史·陈世祖传》:“为临川王,梦梁武帝以宝刀授已。”刀还是与人品气质相对应的物品。魏文帝《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锋似严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初学记·武部·刀》一书中提到的历代名刀就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郑刀、孟劳、西戎利刀、鸣鸿刀等。
, 百拇医药
宝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规定,谁也不准逾越。这种佩刀,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刀身通体雕刻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炼制宝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崇尚宝刀的国度,有很多关于宝刀的故事和传说,由此也出现了许多炼剑名家。据说,中国汉代著名制刀工匠阮师所制的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侯,取刚柔之和”,他3年造刀1770口;制成后,阮师精衰力竭,双目竟然失明。这种宝刀“平背狭刃,方口洪首,截轻微之绝然发之系,斫坚刚无变动之异”,名闻海内,百金求之不得。
其实,不只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特别爱刀、造刀、藏刀的传统。世界三大名刀——大马士革钢刀、马来刀、日本武士刀,在全球享有盛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刀
, 百拇医药
剑文化。其中,大马士革弯刀的刀身布满花纹,美妙异常。这种花纹是在铸造中形成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术秘密,不为外界所知。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大马士革钢刀上的魔性花纹简直就是锋利和珍贵的象征。
再比如,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武士刀由唐代的唐刀改良而成,采用三明治式的锻造技术,通过使用性质不同的材料,在淬火的时候金属内部产生不同的应力,使刀刃变得有弧度,从而使日本刀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并寓含着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宋代欧阳修曾作《日本刀歌》赞曰:“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日本刀歌》亦证明了日本刀在当时中国的影响力。《明史》中也有记载说,戚继光部队兵士的刀剑有很多被日本刀削断,可见其锻造技术的与众不同。
千锤百炼
, http://www.100md.com
唐代齐己在《古剑歌》中写道:“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百炼成钢”是一句成语,用以形容中国古代将生铁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称之为“炒钢”。 文献上关于炒钢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书中说:“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这“水”应指生铁水。“万锻”应指生铁脱碳成钢后的反复锻打。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操作要点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炒钢的产品多是低碳钢和熟铁,但是如果控制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钢和高碳钢。古代工匠把“精铁”(优质的铁)加热锻打100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这种反复加热锻打可减少和排除钢中夹杂物,从而使其成分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馀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
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炒钢冶金技术,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发明和广泛应用了。人们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中发现:楚王陵保存着一处完整的武器库,库中堆满各式成捆的实战楚汉兵器,这些兵器虽历时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轻轻一划,刃锋力透10余层厚纸。科研人员对库中铁器的研究分析表明,当时的钢铁冶炼技术处于发展时期,淬火工艺、冷锻技术、炒钢制作均已使用。楚王陵的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4年,这表明,我国在西汉早期(公元前2 世纪中叶)已发明并使用了炒钢技术,魏晋时期则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
, http://www.100md.com
钢和铁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纯铁和钢都是由生铁炼成,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从而导致性能的变化。生铁含碳量最多,超过2.1%,较脆;其次是碳钢,含碳0.06%~2.1%,硬度韧性较好;纯铁含碳量在0.06%以下,比较韧。“百炼钢”就是以铁为原料进行反复加热锻打,少则三五十次,多则百余次,其目的是满足制作优质兵器等物件所用特殊钢的需求。正是百炼过程,锻件硬度和韧性增强,使铁变成了一种优质碳素钢。晋代刘琨曾写到:“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说明“百炼钢”既有硬度,又有韧性。
百炼钢工艺一直延续后世。历史上许多“削铁如泥”的刀剑都是这样炼成的。三国时,曹操曾命有司制作“百炼”利器5枚。晋代崔豹在《古今注·舆服》中记载,吴大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了当时北方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磁州锻坊炼制百炼钢的情况:“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此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广西少数民族以“三十炼”的钢刀为上品,佩带在身上。南, http://www.100md.com(王殿华)
寒光似雪、削铁如泥、吹毛断发、曲可绕指……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古代宝刀的。通常认为,刀是杀人的利器;然而,即使在征战不休和崇兵尚武的冷兵器时代,刀也从来没有被仅仅当作是武器和工具;要不然,也不会有“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以及“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这样优美的诗句了。在十八般武器中,刀排名第一。今天,依然有人喜欢收藏宝刀,其目的当然早已不再用来当武器,而纯粹是一种对精良工艺的喜爱。从美学和科学角度来看,宝刀之所以为宝,已经不在于其简单的实用价值,而在于复杂的制作技术和附加于其上的精神文化内涵。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宝刀是锋利钢刀的泛称。在古代,刀可作为信任与权力的象征,《南史·陈世祖传》:“为临川王,梦梁武帝以宝刀授已。”刀还是与人品气质相对应的物品。魏文帝《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锋似严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初学记·武部·刀》一书中提到的历代名刀就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郑刀、孟劳、西戎利刀、鸣鸿刀等。
, 百拇医药
宝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规定,谁也不准逾越。这种佩刀,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刀身通体雕刻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炼制宝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崇尚宝刀的国度,有很多关于宝刀的故事和传说,由此也出现了许多炼剑名家。据说,中国汉代著名制刀工匠阮师所制的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侯,取刚柔之和”,他3年造刀1770口;制成后,阮师精衰力竭,双目竟然失明。这种宝刀“平背狭刃,方口洪首,截轻微之绝然发之系,斫坚刚无变动之异”,名闻海内,百金求之不得。
其实,不只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特别爱刀、造刀、藏刀的传统。世界三大名刀——大马士革钢刀、马来刀、日本武士刀,在全球享有盛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刀
, 百拇医药
剑文化。其中,大马士革弯刀的刀身布满花纹,美妙异常。这种花纹是在铸造中形成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术秘密,不为外界所知。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大马士革钢刀上的魔性花纹简直就是锋利和珍贵的象征。
再比如,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武士刀由唐代的唐刀改良而成,采用三明治式的锻造技术,通过使用性质不同的材料,在淬火的时候金属内部产生不同的应力,使刀刃变得有弧度,从而使日本刀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并寓含着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宋代欧阳修曾作《日本刀歌》赞曰:“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日本刀歌》亦证明了日本刀在当时中国的影响力。《明史》中也有记载说,戚继光部队兵士的刀剑有很多被日本刀削断,可见其锻造技术的与众不同。
千锤百炼
, http://www.100md.com
唐代齐己在《古剑歌》中写道:“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百炼成钢”是一句成语,用以形容中国古代将生铁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称之为“炒钢”。 文献上关于炒钢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书中说:“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这“水”应指生铁水。“万锻”应指生铁脱碳成钢后的反复锻打。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操作要点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炒钢的产品多是低碳钢和熟铁,但是如果控制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钢和高碳钢。古代工匠把“精铁”(优质的铁)加热锻打100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这种反复加热锻打可减少和排除钢中夹杂物,从而使其成分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馀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
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炒钢冶金技术,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发明和广泛应用了。人们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中发现:楚王陵保存着一处完整的武器库,库中堆满各式成捆的实战楚汉兵器,这些兵器虽历时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轻轻一划,刃锋力透10余层厚纸。科研人员对库中铁器的研究分析表明,当时的钢铁冶炼技术处于发展时期,淬火工艺、冷锻技术、炒钢制作均已使用。楚王陵的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4年,这表明,我国在西汉早期(公元前2 世纪中叶)已发明并使用了炒钢技术,魏晋时期则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
, http://www.100md.com
钢和铁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纯铁和钢都是由生铁炼成,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从而导致性能的变化。生铁含碳量最多,超过2.1%,较脆;其次是碳钢,含碳0.06%~2.1%,硬度韧性较好;纯铁含碳量在0.06%以下,比较韧。“百炼钢”就是以铁为原料进行反复加热锻打,少则三五十次,多则百余次,其目的是满足制作优质兵器等物件所用特殊钢的需求。正是百炼过程,锻件硬度和韧性增强,使铁变成了一种优质碳素钢。晋代刘琨曾写到:“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说明“百炼钢”既有硬度,又有韧性。
百炼钢工艺一直延续后世。历史上许多“削铁如泥”的刀剑都是这样炼成的。三国时,曹操曾命有司制作“百炼”利器5枚。晋代崔豹在《古今注·舆服》中记载,吴大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了当时北方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磁州锻坊炼制百炼钢的情况:“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此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广西少数民族以“三十炼”的钢刀为上品,佩带在身上。南, http://www.100md.com(王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