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是福还是祸?
某日,一位大学高数老师正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地讲课,但下面的学生已睡倒了“半壁江山”。老师便语气平缓地说道:“同学们,我们来算个小学计算题。在座各位大概20岁左右,都算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你们可能觉得才经历了人生的四分之一,还有很多美好的时光可以挥霍。但如果我说你们还剩下21900天,你们会是什么感觉呢?人类来这世间走一遭可能就是活个几万天而已。好了,我们继续上课。”这时,大部分同学都已退出了“睡眠模式”。
这位老师成功地用数字激起了学生们对时间的稀缺感,进而令学生进入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会让人感受到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精力集中,并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时间、金钱甚至一些商品都会引起人们的稀缺感,而人们的行为模式也会因此生产相应变化,但具体的影响效果却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哦,真好!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慨叹道:“哎!只剩半杯水了!”
稀缺带来高效率和财富
, http://www.100md.com
在前不久上映的美国电影《环太平洋》中,军队基地高高悬挂着记录怪兽攻击的倒计时器,这个计时器让整个军队时刻处于紧张战备状态。直到最后胜利,计时器归零时,人们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有科学研究表明,在“截止时间”到来前的一段时间,人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笔者曾与一位记者朋友聊天,他对此深有体会:在交稿前的几天,昼夜连轴转,感到文字在头脑中跳跃,源源不断,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上万字的稿件也可以一挥而就。倒计时和临结束状态能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稀缺,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时间,分秒必争,注意力集中,进而高效工作。
除了对时间的稀缺感,当今的年轻人时常会遭遇由钱包“消瘦”带来的财富稀缺感。这时,一些大学生便会“游荡”在各大论坛的兼职实习板块中搜索生财之道。对财富的渴望会让这些实习生专心致志地干好手头工作,态度良好地和同事、上级相处共事。这可能也是许多公司一直乐意招募大量兼职实习生的原因之一。
同时,一些商家也会抓住人们的这种稀缺心理来获得收益,饥饿营销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家有意调低产品产量,制造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但即使这些限量版商品的售价比正常款更高,消费者在求新、好奇、攀比、从众、求名等心理的作用下仍会积极购买。比如限量版的汽车,会大大勾起汽车迷的购买欲。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也发现,顾客对限量销售商品的感知价值更高;同时,与不限量商品相比,顾客对限量商品的购买意愿更强。
, 百拇医药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当人们觉察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数量有限时,就会认为自己所向往的物品在价值上要超过那些数量充足的物品,即物品的稀缺性会提高其在人们眼中的价值。另外,这种稀缺性还能增强信息的说服力。媒体都希望发布独家新闻来吸引众多读者的眼球。有研究显示,独家消息对人们来说更为珍贵,也更具有说服力。
人们对时间、金钱、商品的稀缺感固然能带来许多好处,但笔者并不想鼓励大家都临时抱佛脚,把任务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或是当一个不得不到处兼职的月光族。在我们意识到稀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时,也应该留意到它可能潜藏着的弊端。
稀缺伴随着的问题
《科学》杂志在最近的某一期中,连续刊登的两篇研究文章都证实了贫穷者的认知功能更差。研究者选取了经济条件差的或最近感觉缺钱的自由职业者组成贫穷组,同时招募了经济相对宽裕的人作为对照组。这两组在逻辑推理测试和视觉空间注意能力测试上的成绩都有差异,贫穷组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为了检验这一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者将实验扩展到了现实生活中。由于印度蔗农只有在甘蔗丰收时才有充足的经济收入,而甘蔗一年只有一次收成,所以研究者选择印度蔗农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他们丰收前后不同经济状态下的认知能力。最终结果与实验室研究类似,丰收后的认知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丰收前。由于甘蔗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卖掉后虽能拿到一大笔钱,但这给蔗农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心理挑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要如何花这些钱呢?他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安排自己的花销以免进入资金短缺的窘境,而这种担心和顾虑是非常占用认知资源的,从研究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种消极的影响效应。已有的实验室研究和田野研究均说明人们在财政紧缺时的认知能力更差,研究者对这一差异的解释是,这种对金钱的稀缺感会使人们的注意变得狭隘,洞察力降低,使人缺乏前瞻性,进而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决策。
, http://www.100md.com
时间维度的稀缺感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考生中最为常见。高考将至时,一些考生会被高考倒计时压得喘不过气,整天都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位,不停地翻书做题以期消除心中的恐惧和焦虑。但有时会适得其反,压力和焦虑反而只增不减,此时很容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如较大的情绪波动、厌学、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强大的稀缺感也会导致人们失去理智。日本2011年3.11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事件之后,由于担心海盐遭受核污染,一些人盲目抢购、囤积井矿盐,导致部分地区食盐脱销,价格飙升。由于受到谣言误导,很多人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强烈的稀缺感,这种过于强大的稀缺感会使得人们的注意力进入瓶颈,不能正常理性地分析和辨别事情真伪,以做出正确的应对反应。这些“失控”的人们为了降低由稀缺感带来的焦虑和紧张,会无所顾忌地疯狂采购和囤积物品,这还会对整体的市场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此可见,稀缺对我们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当我们被稀缺左右了自己的大脑时,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精力不集中、注意力遭遇瓶颈,进而阻碍一些认知功能的正常运转。为了得到稀缺带来的益处,我们应成为掌控自己大脑的主人,正确对待和处理由稀缺感造成的压力。有研究表明,人们承受的压力水平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U型曲线,当人们处于中等程度压力中时,其工作绩效最高。所以,在面对稀缺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直面它,然后化压力为动力,怀着一颗珍惜、感恩之心继续精彩的生活才是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张小萌, 百拇医药(赵婧)
这位老师成功地用数字激起了学生们对时间的稀缺感,进而令学生进入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会让人感受到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精力集中,并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时间、金钱甚至一些商品都会引起人们的稀缺感,而人们的行为模式也会因此生产相应变化,但具体的影响效果却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哦,真好!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慨叹道:“哎!只剩半杯水了!”
稀缺带来高效率和财富
, http://www.100md.com
在前不久上映的美国电影《环太平洋》中,军队基地高高悬挂着记录怪兽攻击的倒计时器,这个计时器让整个军队时刻处于紧张战备状态。直到最后胜利,计时器归零时,人们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有科学研究表明,在“截止时间”到来前的一段时间,人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笔者曾与一位记者朋友聊天,他对此深有体会:在交稿前的几天,昼夜连轴转,感到文字在头脑中跳跃,源源不断,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上万字的稿件也可以一挥而就。倒计时和临结束状态能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稀缺,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时间,分秒必争,注意力集中,进而高效工作。
除了对时间的稀缺感,当今的年轻人时常会遭遇由钱包“消瘦”带来的财富稀缺感。这时,一些大学生便会“游荡”在各大论坛的兼职实习板块中搜索生财之道。对财富的渴望会让这些实习生专心致志地干好手头工作,态度良好地和同事、上级相处共事。这可能也是许多公司一直乐意招募大量兼职实习生的原因之一。
同时,一些商家也会抓住人们的这种稀缺心理来获得收益,饥饿营销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家有意调低产品产量,制造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但即使这些限量版商品的售价比正常款更高,消费者在求新、好奇、攀比、从众、求名等心理的作用下仍会积极购买。比如限量版的汽车,会大大勾起汽车迷的购买欲。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也发现,顾客对限量销售商品的感知价值更高;同时,与不限量商品相比,顾客对限量商品的购买意愿更强。
, 百拇医药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当人们觉察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数量有限时,就会认为自己所向往的物品在价值上要超过那些数量充足的物品,即物品的稀缺性会提高其在人们眼中的价值。另外,这种稀缺性还能增强信息的说服力。媒体都希望发布独家新闻来吸引众多读者的眼球。有研究显示,独家消息对人们来说更为珍贵,也更具有说服力。
人们对时间、金钱、商品的稀缺感固然能带来许多好处,但笔者并不想鼓励大家都临时抱佛脚,把任务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或是当一个不得不到处兼职的月光族。在我们意识到稀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时,也应该留意到它可能潜藏着的弊端。
稀缺伴随着的问题
《科学》杂志在最近的某一期中,连续刊登的两篇研究文章都证实了贫穷者的认知功能更差。研究者选取了经济条件差的或最近感觉缺钱的自由职业者组成贫穷组,同时招募了经济相对宽裕的人作为对照组。这两组在逻辑推理测试和视觉空间注意能力测试上的成绩都有差异,贫穷组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为了检验这一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者将实验扩展到了现实生活中。由于印度蔗农只有在甘蔗丰收时才有充足的经济收入,而甘蔗一年只有一次收成,所以研究者选择印度蔗农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他们丰收前后不同经济状态下的认知能力。最终结果与实验室研究类似,丰收后的认知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丰收前。由于甘蔗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卖掉后虽能拿到一大笔钱,但这给蔗农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心理挑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要如何花这些钱呢?他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安排自己的花销以免进入资金短缺的窘境,而这种担心和顾虑是非常占用认知资源的,从研究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种消极的影响效应。已有的实验室研究和田野研究均说明人们在财政紧缺时的认知能力更差,研究者对这一差异的解释是,这种对金钱的稀缺感会使人们的注意变得狭隘,洞察力降低,使人缺乏前瞻性,进而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决策。
, http://www.100md.com
时间维度的稀缺感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考生中最为常见。高考将至时,一些考生会被高考倒计时压得喘不过气,整天都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位,不停地翻书做题以期消除心中的恐惧和焦虑。但有时会适得其反,压力和焦虑反而只增不减,此时很容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如较大的情绪波动、厌学、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强大的稀缺感也会导致人们失去理智。日本2011年3.11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事件之后,由于担心海盐遭受核污染,一些人盲目抢购、囤积井矿盐,导致部分地区食盐脱销,价格飙升。由于受到谣言误导,很多人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强烈的稀缺感,这种过于强大的稀缺感会使得人们的注意力进入瓶颈,不能正常理性地分析和辨别事情真伪,以做出正确的应对反应。这些“失控”的人们为了降低由稀缺感带来的焦虑和紧张,会无所顾忌地疯狂采购和囤积物品,这还会对整体的市场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此可见,稀缺对我们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当我们被稀缺左右了自己的大脑时,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精力不集中、注意力遭遇瓶颈,进而阻碍一些认知功能的正常运转。为了得到稀缺带来的益处,我们应成为掌控自己大脑的主人,正确对待和处理由稀缺感造成的压力。有研究表明,人们承受的压力水平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U型曲线,当人们处于中等程度压力中时,其工作绩效最高。所以,在面对稀缺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直面它,然后化压力为动力,怀着一颗珍惜、感恩之心继续精彩的生活才是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张小萌, 百拇医药(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