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22
编号:13710823
丝不如竹 竹不如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322
     古语有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说,弦乐器不如管乐器,管乐器又不如“肉乐器”——人声。

    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写到:“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陶渊明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在晋朝,人们还没有发明弓弦乐器,所有的弦乐器都是弹奏或打击奏出;所以,“丝”奏出的是不连续音,而“竹”比它强的地方在于,吹奏出的声音是连续的,这就是“丝不如竹”。而人声不仅连续,还有歌词相配,是带有感情和思想内容的;所以说,“竹不如肉”。

    歌喉一端 引人入胜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两段古书中关于歌唱的描写:

    其一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荆轲:“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百拇医药
    其二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第二回书中写明湖居听书的一段。

    正因为人声有这样感人之处,所以后来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尽管器乐的种类成百上千,而人声只有歌喉一端,却足以和器乐抗衡。不仅如此,当合奏中出现人声时,所有的器乐都降为“伴奏”的地位。可见声乐的重要。

    情之所至 音之所生

    古代典籍《周礼·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说明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所以,古人一时兴发,编了诗词,便会吟唱出来。

    有人对此提出“谁给他谱曲”的疑问。其实,曲调对古人来说大部分是现成的;特别是唐宋以后,形成许多曲调的固定格式,只要填了词,便可倚调而唱。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唱词”。从隋末开始,逐渐有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等,后来发展成为宋代的词。古人经常兴之所至,写几句诗,就唱起来。苏东坡夜游赤壁就“扣舷而歌”。可惜,那些词调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失传了。人们在敦煌的写卷中曾经发现一些唐代的歌调记谱;不过,由于时代相隔久远,今人已经无法识别。我们今天只能朗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尽管后人评说苏东坡那首词的气势犹如山东大汉拍竹板唱大江东去,也知道《念奴娇》的确是一首供歌唱的词;但由于歌谱已失,今人已不知道当年苏东坡到底是怎样唱的。
, 百拇医药
    不过,这种即兴赋词套用已有曲调的演唱方式,在当今的民歌中还是很普遍的。

    天然精美 与生俱来

    说了这许多,那到底为什么“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呢?

    这还要从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来说。因为人体的发声器官是一架精美的天然乐器,是任何正常人与生俱来的,这架“乐器”是任何人造乐器所无法相比的。

    人的声带在喉部有对称的两条(如图所示)。在不发声时,声带是松弛的,其间的狭缝比较大,能够让空气自由出入。在发声时,声带拉紧,其间的狭缝变小;这时,从肺部出来的气流压力加大,冲开狭缝,使狭缝变大;同时,声带变形;当空气冲开狭缝的一刹那,由于气流速度加大,压强迅速减小,减小的压强使声带回复原来的形状。如此循环不已,便形成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

    以前,有人把声带的发声比喻为弦的发声。这是不对的,其实它的发声机理更像簧乐器的簧片发声。如果把声带看成一个弹性元件,把从肺部呼出的空气看成流动的流体;那么,声带的发声就是一个典型的气动弹性力学问题,发声的条件就是调整气流速度和弹性系数,如何使声带持续振动的条件。
, http://www.100md.com
    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度约为17~23毫米,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度约为12.5~17毫米。由于女子的声带略短,所以,女子的声音比男子高。

    和任何乐器一样,人的发声器官有声带作为产生振动的器件,有口腔、鼻腔、喉腔、咽腔和胸腔作为共鸣器件。不过,这所有的器件都是可以变化的。具体说,声带的松紧可以调节,以便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人声所能够发出声音的频率在70~7000赫兹之间,这是指包括假声的高音在内而言的。人体的共鸣腔能够受人的意志来调节,改变形状,以便发出不同特色的声音,例如,歌唱家在歌唱时,甚至要收紧腹部,提高肩部,以便改变他们的胸腔形状,还要把口腔的形状从扁平状尽量改变为圆形,以提供更好的共鸣腔。而这是任何乐器所办不到的。

    另外,人声能够通过控制舌、唇、齿、咽等部位的不同动作发出语音,在音乐中携带语言,这是迄今任何一件乐器都做不到的。虽说有人能够利用弦乐器模仿人声,乃至模仿京剧的道白,学得惟妙惟肖,不过也只是模仿声调和音色而已,根本没有办法发出清晰的语音。
, http://www.100md.com
    而且,人能够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发音,逐步做到音准、洪亮、音域较宽、吐字清晰、圆润、甜美等优秀歌唱家所具备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发展出不同的唱法流派,如美声、民族等。

    器乐虽然也有演奏技巧的不同流派;但是远没有人声的丰富多彩。乐器一旦制造完成,就不会再有什么变化;而人作为“肉乐器”,本身是会学习、发展变化的。

    人声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更增加了它的丰富多彩。

    人的声音犹如人的模样,每个人有一张不同的脸孔,每个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根据某个人的声音,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认出来。不同的歌唱家有不同的音色;而同一种乐器,其规格是统一的,它的音色、音量也大致是相同的。乐器种类虽然成百上千,但远没有“一人一件”的“人声乐器”花样繁多。粗略地说,人声可以分为童声、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等不同音高的种类。在歌唱时,又有独唱、合唱、对唱、轮唱、无伴奏合唱等种类。同是男高音,张三和李四的嗓音不同,风格也迥异。这就更增加了人声歌唱的魅力。

    如今,电子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它们能够模仿任何乐器的发音,并且做得很像;但要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语音,并且模仿得和真正的人说话一模一样,还是有些困难的。更不要说让计算机模仿人歌唱,并且模仿得和真人一样难以区分,更是难上加难。这至今仍然是科技界尚未破解的一道难题。

    【责任编辑】赵 菲, http://www.100md.com(武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