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22
编号:13710838
黎族的神秘文身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322
     文身,黎语叫“打登”或“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是黎族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黎族文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是黎族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产物。这样一种罕见的原始文化现象,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黎族文身也已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身习俗的源起

    黎族人的文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文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文身或不文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所以,“黎家男女周岁即纹其身”。

    文身时不仅图有定形、谱有法制,连施术年龄亦有所规定。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文身,不同支系的黎族有不同的纹法,绝不能假借紊乱。黎族女子只要长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文身。倘若违背或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文身,即便不幸与世长辞,亦不可避免地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文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才能将尸体置于棺柩之中,不然,逝者就没有资格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
, 百拇医药
    关于黎族文身的文献记载很多,自汉代开始已经有文字记载,最早记载黎族人文身习俗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到明清时期,记载越多也越详细,有的文献里还绘有文身的图像,关于文身的起因也有说明。文身的起因在民间传说中众说纷纭,在文献及诗文中所记述的4种说法中,比较普遍并被认同的说法是明代顾岕说的不文身“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其他文献也作出了概括性的叙述:文身“一如其祖所刺之式,毫不敢讹,自谓死后恐祖宗不识也”。这点明了文身是祖先传下的遗规。

    还有另外3种说法,一为防止被掳掠,“海南黎女以绣面为饰。盖黎女多美,昔尝为外人所窃;黎女有节者,涅面以砺俗,至今慕而效之”。二为表示爱情的忠贞不二,“凡黎女将欲字人,各谅己妍媸而择配,心各悦服,男始为女文面。……其花样皆男家所与,使之不得再嫁”。上面说的“花样皆男家所与”,这或者是清代以前的某些方言黎族的习俗。后来,黎族文身都是在同一方言、信仰、各部落的文身图样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女儿文身图样与其母亲相同。而且,说是男为女文面,也不是这样,在文身操作时,男性是不能接近的。三为美丽,“五指山中女及笄,百花绣面胜胭脂”。
, 百拇医药
    文身的仪式与禁忌

    文身对于黎族来说是一项神圣的人生内容,所以,文身的仪式与过程自然也深受黎族人的重视。可以说,文身过去是每一个黎族妇女生命礼俗中的成年礼,因此,文身的礼俗、仪式与禁忌也十分复杂。

    文身的工作都由上了年纪的有经验的妇女担任,多是被文者的亲戚如祖母、母亲、姐姐、姑母、姨母等担任。在文身的过程中,首先要选定吉日,由主文师举行仪式,杀鸡摆酒设祭品,向祖先鬼报告受文者的名字,祈求保佑平安。主文婆用树叶在施文场上扫一番,说是赶走“凶魂”,并把树叶挂在门上以示忌讳,不许外人进入。参与施文的人员,除了主文婆和受文者母亲外,还得邀请两三个已完成文身的妇女参加。施文成功之后,要煮龙眼树叶水洗身,受文者的父母要杀鸡或猪,摆席请酒,庆贺主祚赐予受文者美丽的容貌。如施文失败,则归咎于鬼魂捣乱,受文者家要敲锣打鼓,杀牲祭祖先鬼,祈求祖先赐予文身者美丽的容貌。

    文身一般首先由施术者用树枝草棍或鸡毛蘸染料,在被文者的待刺部位绘好花纹图案,然后进行文刺,也有少数熟练的施术者文前并不绘图案而是直接进行。文刺时,施术者一手持藤刺,一手握拍针棒,沿图案纹路打刺。藤刺刺破皮肤,擦去血水,在创口处立即涂上染料。待创口愈合脱痂后,即现出永不脱落的青色花纹。为了纹饰清晰,有时要重复打刺2~3遍才能完成。
, http://www.100md.com
    文身多选择在农闲的旱季和节日期间,此时气候干燥凉爽,伤口容易愈合,人们也不会误工。据不完全统计,40%的黎族妇女是从13~14岁开始文身的,近20%的妇女是16~18岁开始文身,20岁以后开始文身的比例很小。但无论是哪个年龄开始文身的妇女,几乎都是在结婚之前完成。

    文身的工具与图式

    文身的工具比较简单,多是就地取材,主要有藤刺、拍针棒和染料。藤刺多用白藤刺。白藤在黎族地区生长较多,白藤密生利刺,有单生和互生两种,单生的要求刺要锋利,刺必须整齐地排列在藤枝同侧的轴心线上;互生(即对生)的两行刺要排列整齐,刺要等长,间距相等,一般取1~2组。手握部分长短随意,剥去外皮,仅留木骨;要保持藤刺清洁,以免施文后感染生病。拍针棒是文身时用来拍打藤刺的工具,或竹或木。染料是在文身时来绘染花纹图案用的,多用当地所生植物叶、茎、果的汁液。

    文身所刺的部位也有一定次序:脸、背、胸前、腿、手。从脸到脚的文身过程都是分别进行施文的,用几年时间分段进行,这样做可以缓和或减少痛苦。

    至于文身的图式、纹路所蕴含的意义是十分复杂的。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这些用点和线组成的各种图案,如画于脸部两颊的双线点纹、几何线纹、泉源纹等称为“福魂”图案;画于上唇的纹称为“吉利”图案,画于下唇的纹称为“多福”图案;臂纹中画于手腕上的双线纹称为“保平安”图案;画于臂上的铜钱纹称为“财富”图案。身躯上画“田”形纹、谷粒纹、泉源纹等称为“神气上身”(财富多,子女多)图案;腿纹中画双线纹、桂树叶纹、槟榔树纹等称为“护身”图案。这些各式精美的文身图案令人惊诧,用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的话说:“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世界上不知道还有哪一个民族像黎族这样保存了3000多年,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王 凯, http://www.100md.com(王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