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年第2期
编号:13141890
“女孩摔婴”的心理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4年第2期
     2013年12月4日深夜,重庆电视台播出了一段某居民小区电梯内一女孩摔打婴儿的视频,婴儿随后从25层诡异坠楼,重伤昏迷。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小女孩对无辜婴儿的暴力行为,而笔者则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事件和当事者的“非常”行为做出分析。

    少年犯罪规律难寻

    通俗地理解青少年犯罪,可以套用一句话:“优秀的孩子都是相似的,而犯错的孩子各有各的错误。”

    报道称该女孩曾因车祸出现脑部受伤。这让人怀疑这件事与她的异常行为是否有关系。目前的答案只能说是有可能。早在1949年,就有研究者讨论脑部受伤或者其他神经损伤对这类青少年罪犯的影响。所以这是人们最先关注的解释之一,但是研究的结果并不统一。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青少年罪犯,尤其是谋杀,都是源于脑神经损伤。

    这不是一次冲动的行为,而是有预谋的。因为女孩不是在与婴儿产生冲突的情境下才做出攻击性行为,而是有计划地跟踪然后狡猾地趁对方监护人走出电梯的刹那抱起婴儿,然后马上关掉电梯门。这么“精妙”的设计可能反映了两个事情,要么这个女孩的智商不低,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构思出了这样一条诡计;要么这个女孩受到电视或网络媒体的影响很大。依据现有研究,在青少年谋杀犯的智商方面,并没有发现一致的规律。有些谋杀犯智商低于平均值,而有些则高于平均值,这方面也没有统一的意见。
, http://www.100md.com
    环境影响少年犯罪

    有一些环境属性却能够预测一个孩子的行为。报道中提到,该女孩父亲承认自己及妻子平时会打骂女儿。这反映了孩子可能处在一个不甚令人满意的成长环境中。

    1. 童年期受伤害的经历

    儿童时期遭受父母虐待的经历,与进入青春期后的犯罪行为有密切关系。有证据表明,那些童年饱受虐待的孩子发展到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高。事实上,在童年遭受身体虐待的孩子当中,有六分之一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有实施暴力犯罪的倾向。更值得注意的是,目睹暴力也会导致日后实施犯罪。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多数被虐待的儿童(之后)并无攻击性行为,这得益于心理坚韧性的发展。虐待儿童有多种后果,将来的犯罪只是其中之一。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相当多的研究表明,童年遭受虐待是导致青少年犯罪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2. 教养方式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的心理研究一致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有很大关系。父母极端的消极行为,例如拒绝、忽视以及抱有敌意,都和儿童犯罪紧密相连。曾经有过被生命中重要的人(如父母)拒绝的经历的儿童,有极大的可能性产生扭曲的心理表征,从而有可能在进入青少年阶段后实施暴力犯罪行为。另外,父母对孩子的监护不到位与其行为不良有相当密切的联系。评价父母监护水平的三个因素是:父母对孩子行踪的了解;父母对孩子行踪的跟踪掌握;孩子的自我坦白。如果孩子能坦白地跟父母交流,那么父母对孩子的监控会轻松很多,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该改善亲子关系和促进相互信任。

    3. 暴力媒体的盛行

    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初做了一系列实验,来探讨观看暴力行为和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其结果是看过暴力行为的儿童比没看过的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这个研究被称为经典的班杜拉波波娃(Bandura Bobo doll)实验。在这个实验之后,非常多的研究都在论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些实验证据表明观看暴力电视将会增加现实生活中的攻击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纵向研究也表明,儿童时期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其后的攻击性或犯罪行为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关性。但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备受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的质疑。即,看暴力电视可能不是产生暴力行为的充分原因,而可能只是一种伴随的现象。
, 百拇医药
    通俗地说,看到暴力媒体并不会让一个孩子的内心变得充满攻击性,但是会让一个充满攻击性的孩子学会如何表现出他的攻击性。这一点利用了人善于模仿的天性。当前由于各种媒体工具和渠道的互联性和开放性,儿童更加容易暴露在这些暴力内容之下,因此这成了一个风险因素。

    动物虐待与暴力行为

    报道中提到,该女孩在实施这次暴力行为之前曾有过捏碎蜗牛来吃的经历。这个捏碎蜗牛的行为与之后的对婴儿施暴行为是否有关系呢?答案是:很有可能。

    捏碎蜗牛来吃这种行为如果是反复出现的,那么可以看做是一种动物虐待行为。早在100多年前,研究儿童发展的人们就注意到了儿童的这种现象。1897年,一位研究者波克在《教育学学院》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记载了两宗杀婴案,其中一宗案件的凶手是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9岁的女孩,文章特别提到,在那个女孩家里,其爷爷以杀猫为乐。而一个名为普雷特的研究者让一组学生(年龄从小学到高中)写一篇小作文,要求是:告诉我你所遇到的最卑鄙的男孩或女孩,以及说说为什么。结果在收到的309篇作文中,有大约十分之一提到残忍地对待动物是卑劣行为。由此可见,在心理上对动物发展出爱心的孩子不再以玩弄小动物为乐。而只要你仔细观察,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天生就喜欢逗弄小动物,甚至伤害它们。
, 百拇医药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话题已经是新瓶旧酒。研究者基本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对待动物的残忍行为能够预测这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违法犯罪行为。比如,2000年针对校园枪击案的研究表明,45%的罪犯有动物虐待经历;2001年的一个研究表明 56%的重度暴力犯罪者过去曾虐待过动物。假如我们发现小孩子有残忍对待动物的行为,切不可掉以轻心。一个叫尼尔森的研究者在2002年调查了203个拥有执业资格的心理学家,其中有94%的人认为动物虐待与其他心理困扰有关。在动物虐待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心理能力是共情能力。所以为人父母者或者教育者不应忽视培养孩子的心理能力,而提升共情能力也是避免这些暴力行为的一种途径。

    对于女孩虐婴这件事情,与其把矛头直指当事人,不如敲响青少年甚至儿童犯罪的警钟,反思如何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及教育方式,让少年儿童的心灵健康成长。, http://www.100md.com(何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