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认识(2)
不过,研究人员认为,白介素-11的促癌生长可能类似于白介素-6,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恶变B细胞既能产生白介素-6,又能对白介素-6发生应答,提示白介素-6可能是这些癌细胞的自分泌性生长因子。
目前,肠癌和胃癌这两种癌症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现在,研究人员发现阻断白介素-11的信号能阻止胃癌和肠癌生长,这就有可能成为抗癌疗法的新靶点。而且墨尔本CSL制药公司已经开发出一些针对白介素-11受体的候选药物,有望在胃癌和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干细胞与癌症治疗
在癌症治疗上,干细胞的作用也得到体现。一种是针对癌症干细胞来治疗癌症,一种是利用干细胞来装载药物以治疗癌症。
加拿大多伦多玛嘉烈医院癌症中心的约翰·迪克等人发现BMI-1基因是结肠癌干细胞的关键调节器及自我更新、增殖和细胞存活周期的驱动器。然后,他们利用现有的小分子抑制剂成功阻断了BMI-1,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治疗结肠癌。结肠癌是西方国家中第三大致死疾病,约65%的结肠癌患者都有BMI-1生物标志。这也意味着,阻断BMI-1的药物和疗法可以让大部分结肠癌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的一种,在机体大部分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且较容易获得。除了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外,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向损伤部位迁移的特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时玉舫研究小组发现,一型干扰素(IFNα)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但其半衰期较短,在治疗肿瘤时的使用剂量较高,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副作用。
该研究小组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载体来运载一型干扰素,构建了能高效、持续分泌功能性一型干扰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IFNα)复合体。利用这种复合体对黑色素瘤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可以在体内肿瘤部位存活超过两周,并且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可以有效地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促进黑色素瘤细胞死亡,其抗肿瘤机制与NK细胞和CD8+T细胞相关。
而且,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产生的一型干扰素剂量尽管远低于临床使用剂量,但治疗效果却明显优于高剂量一型干扰素的治疗效果。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不仅采用的一型干扰素剂量低,而且效果好,也减少了化疗的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肿瘤靶向治疗及药物缓释载体。
【责任编辑】张田勘 (王小莜)
目前,肠癌和胃癌这两种癌症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现在,研究人员发现阻断白介素-11的信号能阻止胃癌和肠癌生长,这就有可能成为抗癌疗法的新靶点。而且墨尔本CSL制药公司已经开发出一些针对白介素-11受体的候选药物,有望在胃癌和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干细胞与癌症治疗
在癌症治疗上,干细胞的作用也得到体现。一种是针对癌症干细胞来治疗癌症,一种是利用干细胞来装载药物以治疗癌症。
加拿大多伦多玛嘉烈医院癌症中心的约翰·迪克等人发现BMI-1基因是结肠癌干细胞的关键调节器及自我更新、增殖和细胞存活周期的驱动器。然后,他们利用现有的小分子抑制剂成功阻断了BMI-1,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治疗结肠癌。结肠癌是西方国家中第三大致死疾病,约65%的结肠癌患者都有BMI-1生物标志。这也意味着,阻断BMI-1的药物和疗法可以让大部分结肠癌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的一种,在机体大部分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且较容易获得。除了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外,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向损伤部位迁移的特性。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时玉舫研究小组发现,一型干扰素(IFNα)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但其半衰期较短,在治疗肿瘤时的使用剂量较高,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副作用。
该研究小组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载体来运载一型干扰素,构建了能高效、持续分泌功能性一型干扰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IFNα)复合体。利用这种复合体对黑色素瘤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可以在体内肿瘤部位存活超过两周,并且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可以有效地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促进黑色素瘤细胞死亡,其抗肿瘤机制与NK细胞和CD8+T细胞相关。
而且,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产生的一型干扰素剂量尽管远低于临床使用剂量,但治疗效果却明显优于高剂量一型干扰素的治疗效果。间充质干细胞-一型干扰素复合体不仅采用的一型干扰素剂量低,而且效果好,也减少了化疗的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肿瘤靶向治疗及药物缓释载体。
【责任编辑】张田勘 (王小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