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37164
控烟的结果与不控烟的后果(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百科知识》2014年第5期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最近出版的《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烟草是最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到全球新增癌症患者的20%以上,排在中国人癌症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排在中国人癌症死亡第一位的也是肺癌。研究证明,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是吸烟。而且,吸烟不仅诱发肺癌,也与其他癌症,如鼻咽癌、膀胱癌等有关。

    如果全面控制吸烟,可减少约80%以上的肺癌病死率和30%的癌症总病死率。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国公众意识不到吸烟与死亡、吸烟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关联,而且从烟草流行到其导致癌症发病高峰一般有40年的间隔,这就更使得中国人对烟草没有戒备。

    肺癌和因肺癌死亡只是烟草消费的严重后果之一,其他严重后果还包括患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中国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首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表明,中国公众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吸烟和暴露于二手烟的严重危害。3/4以上的人群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人群不了解暴露于二手烟的危害。而且,二手烟暴露是影响中国公众,尤其是妇女和儿童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孕妇暴露于二手烟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和胎儿出生体重降低。

    控烟任重道远

    世界范围一个更令人担忧的现象是,由于人口增加,现在吸烟的绝对人数实际上在增加,1980年吸烟人数为7.21亿,现在已经增加到9.67亿。同时,吸烟率下降的速度也非常缓慢,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年平均下降速度只有1.7%,从2006年以后,下降速度达到更低的0.9%。

    但是,控烟的历史也表明,严格的法律和有效的落实能获得最好的控烟效果。例如,新西兰是较早批准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国家,在2004年就开始在任何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该国公众吸烟率从1990年的26%下降到2012年的18%。然而,2013年才实施禁烟法的俄国有50%的男性吸烟。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就建议所有成员国采取控制烟草产业的措施,例如禁止烟草广告、禁止公共场所吸烟和对烟草产品征收重税,同时加强戒烟的健康教育、对烟草商提起法律诉讼等。不过,在这方面,中国同样做得不够,最重要的原因是,烟草是中国的税收大户。

    但是,在生命和健康面前,任何税收都是次要的,更何况研究已经表明,任何国家和地区从烟草获得的税收都远远小于、低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灾难(如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再也不能以烟草税收的小利来遮挡了对全局的衡量,在中国尤其需要在控烟上迈开大步。

    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2012年底,《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出台,提出要制定全国性公共场所禁烟法律规定,推动地方加快公共场所禁烟立法进程,修订和完善部门控烟规章和措施,加快构建多部门综合控烟政策体系,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室内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

    这些计划表明,2014和2015年是中国最值得期待的时间段,能否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室内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1

    2012年,中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8649.39亿元,同比增长15.79%;上缴国家财政7166.62亿元,同比增长19.42%。烟草的税收和上缴国家财政不只是2012年才增长,而是年年上涨。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7529.56亿元,同比增长22.5%;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同比增长22.8%。2010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6045.52亿元,同比增长16.95%;上缴国家财政4988.5亿元,同比增长21.2%。2009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5131.1亿元,同比,增长12.2%;上缴国家财政4163.4亿元,同比增长26.2%。

    相关链接2

    16类禁烟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

    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

    2.主要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教育或活动场所的室内外区域;

    3.除第2项以外的学校、培训机构的室内区域及室外教学区域;

    4.主要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的室内外区域;

    5.除第4项以外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福利机构的室内区域;

    6.影剧院、音乐厅、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档案馆以及其他各类公共文化、科技场馆的室内区域;

    7.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的室内区域;

    8.金融、邮政、电信、股票交易等营业场所的室内区域;

    9.商场、超市、书店等商品批发零售场所的室内区域;

    10.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厅等的室内区域;

    11.体育场馆、运动健身场所的室内区域及室外的观众坐席、比赛赛场区域;

    12.校车和客运公共汽车、长途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船舶、飞机、火车等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内部及售票厅、旅客等候的室内区域;

    13.公用电梯间及其室内等候区域;

    14.宾馆、酒店、旅店、餐厅等场所的室内区域;

    15.市、区政府根据举办大型活动的需要,临时增设的禁止吸烟场所;

    1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场所。 (李兴)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