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37069
给乾隆零花钱的“世界首富”(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百科知识》2014年第5期
     引言:和珅最擅长的是做搬运工,将户部职能搬到内务府去,将国家财政收入搬到皇室去。

    利孔一出

    白银都流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不光中国。

    英国人说,白银都流到中国去了——通过贸易逆差。为此,他们派了马嘎尔尼到中国来,想改变一下情况。

    负责接待的是乾隆皇帝的亲信、后来被美国人称为“世界首富”的和珅。和珅接待马嘎尔尼,先来告知天朝礼仪,要马嘎尔尼向乾隆皇帝行叩头礼。马嘎尔尼当然不同意,双方讨价还价,结果马嘎尔尼表示,他可以单膝跪地。

    天朝备了厚礼,可马嘎尔尼没太当一回事,他更看重国家利益。从广州一上岸,天朝就派人接送,礼仪隆重至极,他也不太在意,更在意国体。

    马嘎尔尼带了两样东西来,一是市场经济原则,要求东西方以此原则扩大通商;还有一样便是军火。此来,他本想演示一下大英帝国的船坚炮利,顺便推销军火,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军事复合体”的本质。

    可天朝对此不感兴趣。当时的中国因大一统而自足,权力支配经济,不依赖市场,甚至以反市场原则来运作市场;戴逸《中国经济的千年态势与复兴之路》一文指出,乾隆时,中国GDP最高,占世界32%,英、法、德、俄、意5国仅占17%。还说,唐宋以后,直到18世纪,中国经济实力都居世界榜首。他依据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该书中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3月出版)。以此为据,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以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曾经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且以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天朝朝贡体系,左右了世界市场的格局。

    长期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商业城邦或国家能撼动这个巨大的经济体。然而,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出现了全球化的帝国主义,足以动摇天朝体系,可天朝还被蒙在鼓里。晚明时期,西班牙在全球范围内抽紧银根,一度引发了明朝财政危机,有人甚至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西班牙的金融危机,但明朝不知。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欲取而代之,不料,在东方却连败于郑氏。马嘎尔尼来中国时,正是英国全面战胜荷兰、作为全球化的帝国主义崛起之时,而晚清更是丝毫不知。晚明还有民间海权应战,晚清民间海权已销声匿迹。

    如此巨大的经济体竟然只开粤海关一口与海外贸易。即便如此,它撑着天朝的架子,看上去还是绰绰有余。马嘎尔尼也好,乾隆皇帝也罢,他们都没有对这个巨大的经济体产生怀疑,一个极力想把本国的贸易捆绑在这个巨大的经济体上,一个躺在这个巨大的经济体上以天朝口吻拒绝自由贸易。

    为什么不增加通商口岸,扩大对外贸易?最堂皇的理由便是国家安全问题。不过,那时对安全构成威胁的还不是海外之夷,起码还没意识到是夷,而是如晚明故事——中国民间海权重新崛起。民间海权是反清复明的“发动机”,而英国当年就与代表民间海权的郑氏缔约,所以要限制对英国贸易。

    还有更为深层的理由,即王权之下,家国不分。例如粤海关,康熙帝设立,设立时,还招募了13家牙行经纪人,专营外贸和征收关税。我们知道,宋朝市舶司收入还要上交国家财政,而清朝粤海关收入则交到内务府,专供皇室之需。如果皇室要完全垄断海外贸易,最好是“利出一孔”,即只开一口。康熙帝初设海关时,设了4处,且由所在巡抚兼管;雍正帝时,设专职海关监督,直属于内务府,与巡抚无关;到了乾隆帝时,终于关闭其他3处,只留了粤海关一口。

    粤海关的肥差

    对于王权来说,家与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替乾隆帝两手抓的人便是和珅,他不仅管着户部,还管内务府,他最擅长的是做搬运工,将户部职能搬到内务府去,将国家财政收入搬到皇室去。

    粤海关监督虽为户部属员,却由内务府所派。内务府的事都是皇帝家里的事由和珅管理。他把粤海关管成了“天子南库”,将海关收入管成了皇帝的私房钱。

    粤海关除了收税,还收“规礼”,“规礼”数额比正税还多。1艘洋船入关,先要交丈量费、通事费、管事费、库房费、稿房费……在1份《乾隆二十四年粤海关征收洋船进出口各项归公规礼清单》中列的收费名目竟有100多项!这100多项加起来统称为“规礼”,油水多半从“规礼”上榨取。

    乾隆时规定,1艘洋船“正课”为1950两,另有“洋船规礼银”,进关要交,出关还要交。在英国人洪仁辉告状提供的费用单上,一进一出,“规礼”计有68项,进关规礼30项,收银子1125.96两,出关规礼为38项,收银子533.8两,“规礼”银共计1600多两,“正课”与“规礼”加起来3600余两。这68项只是针对船的,还有针对货的,货有“分头”。什么叫“分头”?外商买货所付货款按银两算,每两都要由粤海关抽头。起初,1两货款要抽0.054两,后来要抽到0.06两,这叫作“分头”。通常,海关上缴“正课”,“规礼”和“分头”之类则由监督和他的家人以及其他聘用人员分享,这是一种制度性分赃。

    这样管理海关就像搞承包。粤海关不仅由中央直辖,更为皇室垄断,皇帝将粤海关承包给他的亲信。亲信承包先要“投资”以取得“承包权”,此后,“凡应行事宜”就“不必听督抚节制”了。监督上任可带家人60名,乾隆朝李永标超标,带了家人73人,包干了海关所有事务,使粤海关成为了他的“家天下”。不过,“家天下”只能为期3年,3年以后,就要换人包干。

    按规定,“规礼”之类的分肥,粤海关监督本人要占到2/3左右,其他海关办事人员——书吏、贴写、头役等多为他的家人,也有聘用之人,还包括各炮台官兵,大约占了剩下的1/3。

    这块有定数的“规礼”收入,即使是监督本人分得的那一部分也要拿出来“报效”皇上,而“报效”皇上则要通过皇家总管内务府大臣和珅。“报效”银每年不下100万两。“规礼”所得大部分用来进京“报效”,一小部分还要用来跟当地督抚搞好关系,“打点”各色人等。如此分赃,无法可依,但却合礼。

    监督本人贪与非贪,主要看他对“规礼”收入如何处理,他一人所得便占了“规礼”收入的2/3,要拿出来“报效”的主要就是这一块,剩下的1/3是其他人的职务收入,原则上,他不能拿出来“报效”,但他的手下要“报效”他,这样的人情收入他会笑纳。由于决定他贪与不贪的不是别人,正是和珅,所以他要“报效”和珅,有可能连他本人都是和珅的代理人。 (刘刚 李东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