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动的失恋博物馆(1)
爱的人走了,留下曾经的信物,该如何处置?想要忘记,却又不舍丢弃;想要珍藏,又怕伤心再起。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烫手的山芋,现在可以将它们捐给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失恋博物馆。
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创建于2010年,几百平米的面积却有千余件展品,都由世界各地的失恋者捐赠。论规模与价值,它与最普通的博物馆都不能相提并论,里面的展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婚纱、T恤、手机、斧头、义肢……但是,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一段无法重来的爱情故事,背负着人类最沉重而脆弱的感情。所以,博物馆一经创办就深受观众喜爱,2011年该博物馆被授予“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2012年它被列为萨格勒布市第三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昔日恋人的创意
制片人欧琳卡·维什蒂查和画家德拉仁·格鲁比西奇曾经是恋人,但最终没能继续走下去。两个人在决定分手的时候,做了一次朋友般的长谈。对于共同物品的处理,两个人有共同的想法:不管爱情以什么方式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地方收藏美好的回忆。这份珍贵的爱情回忆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如果有个地方能保存情感记忆,能把这些情感故事讲述给别人,让爱前行,该有多好啊!于是,建立失恋博物馆的想法开始萌生。
把爱情信物收藏起来放在博物馆里,让捐赠者写出自己的故事,通过展览向人们讲述,在讲述中,伤痛也许会慢慢愈合,因为分享经历是走出伤情的一种方式。两个人理顺思路后,把创意写了出来:“向我们捐赠爱情的遗物,将爱的回忆珍藏在这里。看到那些和你有着相似经历的人都走出来了,你也会学着接受、放下,然后继续前行。”
2006年,在一次艺术设计沙龙中,他们的创意被选中。第一次展览是在改装后的集装箱里进行的,虽然简陋,但获得了公众的巨大兴趣和关注。就这样,失恋博物馆开始了它的世界巡展之路。英国、法国、土耳其、新加坡、菲律宾、南非、中国台北……目前,失恋博物馆已应邀在17个国家的27个城市举办过展览,观众人数超过50万。2010年,失恋博物馆在萨格勒布上城获得了固定展地。
缅怀,让失恋变得美好
“爱情”与“故事”是这座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地方,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欧琳卡说 她“对每一件捐赠品都满怀敬意,因为它们的故事都是唯一的,带着无法重来的爱。每个看过捐赠品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有些信物,每次看到都会非常感动,因为对主人那种深深的失落感同身受”。来失恋博物馆参观的,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年轻的情侣,都常常沉浸在展品的故事中,引起回忆。
一个钥匙状的开瓶器讲述了一位女性持续10年的爱情:“你说爱我,每天送给我小礼物,它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把开启我心房的钥匙。但是你却又把头转开,不愿和我生活。直到你病死,你都不明白我爱你有多深。”
一件蓝色的雪纺上衣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旁边的文字让人不禁伤感、惋惜:“1995年在一起,1999年结婚,2007年分开,爱尔兰。那一天,我的丈夫带我出去吃午饭,我穿着这件上衣。餐厅非常温馨,围坐着一家家享受慵懒午餐的人。我刚高兴地点完菜,我的丈夫就平静地告诉我,6个星期后,他将会离去。一切来得太突然,我静静地坐着,只有止不住的泪珠不断流下来,滴落在这件雪纺上衣上……”
一段斯洛文尼亚老太太讲述爱情的视频令人唏嘘不已。这段珍藏了60多年的爱情,通过视频给大家讲述出来。那是1942年,德国法西斯占领了她的家乡马里博尔。一次,她在偷偷为被监禁的人送食品时,收到一个士兵递出的纸条,上面有他家的地址。之后一直担心他的下落,她给这个地址去了一封信。1943年春天,她收到了这个士兵从奥地利战俘营写来的信。从此她不断给他写信,给他鼓励。1945年8月,那个士兵突然来找她。在一棵栗子树下,士兵问她愿不愿意跟他回老家贝尔格莱德,因为他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然而她拒绝了,失望的士兵临别时送她一枚拿破仑金币。为了忘却她,回到家乡后他很快就结了婚。
60多年后,老太太回忆说:“虽然我们只相处了几个小时,但我一直不能把他忘怀。结婚时我把他送的金币打成了一枚戒指,从此天天戴在手上。”尽管各自有了家庭,他们依然像朋友一样通信,交流各自的境况,直到2005年。
博物馆里有一辆红色摩托车,是一个男子花了几年时间修好,打算带着心上人开始浪漫之旅的爱情工具。但是车修好时,伊人已变,心灰意冷的男子把车捐到了博物馆,让观众分担了他的哀愁:“你的爱已走远,还有谁配享受我的浪漫与深情,这辆红色摩托车也载不动许多愁。罢了,陌生人,送给你们看看吧,愿你们能分担我的哀愁,而我,从今后,再也不会用摩托车带任何女子,她是我心底一粒一触就痛的朱砂痣。”
除了深情的故事,还有不少冷幽默:一瓶私处沐浴露旁的说明文字让人忍俊不禁:“我们之间结束了,我妈现在用这个清洗窗户,效果特别好!”一只长柄的斧子让人心生疑惑,原来捐赠者曾用它将共同的家具劈成碎片:“越劈,我的沮丧就越少;就这样,这把斧子就被提升为疗伤工具了。”
不同故事里的不同文化
人的经历不同,展品里所含藏的故事自然也各有差异。有意思的是随着展品的不断增多,参观者会发现,实际上,每一件展品都有时代与地域的烙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经历爱情后,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半个多世纪前的爱情见证物,虽然简陋,却依然不妨碍它深情的流露。一位来自亚美尼亚埃里温70岁高龄的老人,送给博物馆的是一张老明信片。普通的明信片见证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她和邻居男孩相爱,按照风俗,男孩带着父母上门来提亲,然而女方的父母却回绝了。男孩在当天夜里开着车冲下了悬崖……
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电子科技在爱情信物上也留下了痕迹。在科技较发达的新加坡,很多捐赠者提供的爱情信物是MP3播放器、相机等数码产品。
菲律宾的马尼拉是最具“混搭”的城市,这里既有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混搭,也有贫富的混搭。大部分处在贫民区的马尼拉人,往往向国外寻求机会,经济驱动下的移民潮曾席卷这里。出自这里的展品大多普通、廉价,如报纸、电影海报及沙漏,可是,普通展品里的故事同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移民潮曾使无数情侣分手、家庭破裂。 (韩冰)
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创建于2010年,几百平米的面积却有千余件展品,都由世界各地的失恋者捐赠。论规模与价值,它与最普通的博物馆都不能相提并论,里面的展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婚纱、T恤、手机、斧头、义肢……但是,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一段无法重来的爱情故事,背负着人类最沉重而脆弱的感情。所以,博物馆一经创办就深受观众喜爱,2011年该博物馆被授予“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2012年它被列为萨格勒布市第三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昔日恋人的创意
制片人欧琳卡·维什蒂查和画家德拉仁·格鲁比西奇曾经是恋人,但最终没能继续走下去。两个人在决定分手的时候,做了一次朋友般的长谈。对于共同物品的处理,两个人有共同的想法:不管爱情以什么方式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地方收藏美好的回忆。这份珍贵的爱情回忆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如果有个地方能保存情感记忆,能把这些情感故事讲述给别人,让爱前行,该有多好啊!于是,建立失恋博物馆的想法开始萌生。
把爱情信物收藏起来放在博物馆里,让捐赠者写出自己的故事,通过展览向人们讲述,在讲述中,伤痛也许会慢慢愈合,因为分享经历是走出伤情的一种方式。两个人理顺思路后,把创意写了出来:“向我们捐赠爱情的遗物,将爱的回忆珍藏在这里。看到那些和你有着相似经历的人都走出来了,你也会学着接受、放下,然后继续前行。”
2006年,在一次艺术设计沙龙中,他们的创意被选中。第一次展览是在改装后的集装箱里进行的,虽然简陋,但获得了公众的巨大兴趣和关注。就这样,失恋博物馆开始了它的世界巡展之路。英国、法国、土耳其、新加坡、菲律宾、南非、中国台北……目前,失恋博物馆已应邀在17个国家的27个城市举办过展览,观众人数超过50万。2010年,失恋博物馆在萨格勒布上城获得了固定展地。
缅怀,让失恋变得美好
“爱情”与“故事”是这座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地方,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欧琳卡说 她“对每一件捐赠品都满怀敬意,因为它们的故事都是唯一的,带着无法重来的爱。每个看过捐赠品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有些信物,每次看到都会非常感动,因为对主人那种深深的失落感同身受”。来失恋博物馆参观的,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年轻的情侣,都常常沉浸在展品的故事中,引起回忆。
一个钥匙状的开瓶器讲述了一位女性持续10年的爱情:“你说爱我,每天送给我小礼物,它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把开启我心房的钥匙。但是你却又把头转开,不愿和我生活。直到你病死,你都不明白我爱你有多深。”
一件蓝色的雪纺上衣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旁边的文字让人不禁伤感、惋惜:“1995年在一起,1999年结婚,2007年分开,爱尔兰。那一天,我的丈夫带我出去吃午饭,我穿着这件上衣。餐厅非常温馨,围坐着一家家享受慵懒午餐的人。我刚高兴地点完菜,我的丈夫就平静地告诉我,6个星期后,他将会离去。一切来得太突然,我静静地坐着,只有止不住的泪珠不断流下来,滴落在这件雪纺上衣上……”
一段斯洛文尼亚老太太讲述爱情的视频令人唏嘘不已。这段珍藏了60多年的爱情,通过视频给大家讲述出来。那是1942年,德国法西斯占领了她的家乡马里博尔。一次,她在偷偷为被监禁的人送食品时,收到一个士兵递出的纸条,上面有他家的地址。之后一直担心他的下落,她给这个地址去了一封信。1943年春天,她收到了这个士兵从奥地利战俘营写来的信。从此她不断给他写信,给他鼓励。1945年8月,那个士兵突然来找她。在一棵栗子树下,士兵问她愿不愿意跟他回老家贝尔格莱德,因为他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然而她拒绝了,失望的士兵临别时送她一枚拿破仑金币。为了忘却她,回到家乡后他很快就结了婚。
60多年后,老太太回忆说:“虽然我们只相处了几个小时,但我一直不能把他忘怀。结婚时我把他送的金币打成了一枚戒指,从此天天戴在手上。”尽管各自有了家庭,他们依然像朋友一样通信,交流各自的境况,直到2005年。
博物馆里有一辆红色摩托车,是一个男子花了几年时间修好,打算带着心上人开始浪漫之旅的爱情工具。但是车修好时,伊人已变,心灰意冷的男子把车捐到了博物馆,让观众分担了他的哀愁:“你的爱已走远,还有谁配享受我的浪漫与深情,这辆红色摩托车也载不动许多愁。罢了,陌生人,送给你们看看吧,愿你们能分担我的哀愁,而我,从今后,再也不会用摩托车带任何女子,她是我心底一粒一触就痛的朱砂痣。”
除了深情的故事,还有不少冷幽默:一瓶私处沐浴露旁的说明文字让人忍俊不禁:“我们之间结束了,我妈现在用这个清洗窗户,效果特别好!”一只长柄的斧子让人心生疑惑,原来捐赠者曾用它将共同的家具劈成碎片:“越劈,我的沮丧就越少;就这样,这把斧子就被提升为疗伤工具了。”
不同故事里的不同文化
人的经历不同,展品里所含藏的故事自然也各有差异。有意思的是随着展品的不断增多,参观者会发现,实际上,每一件展品都有时代与地域的烙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经历爱情后,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半个多世纪前的爱情见证物,虽然简陋,却依然不妨碍它深情的流露。一位来自亚美尼亚埃里温70岁高龄的老人,送给博物馆的是一张老明信片。普通的明信片见证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她和邻居男孩相爱,按照风俗,男孩带着父母上门来提亲,然而女方的父母却回绝了。男孩在当天夜里开着车冲下了悬崖……
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电子科技在爱情信物上也留下了痕迹。在科技较发达的新加坡,很多捐赠者提供的爱情信物是MP3播放器、相机等数码产品。
菲律宾的马尼拉是最具“混搭”的城市,这里既有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混搭,也有贫富的混搭。大部分处在贫民区的马尼拉人,往往向国外寻求机会,经济驱动下的移民潮曾席卷这里。出自这里的展品大多普通、廉价,如报纸、电影海报及沙漏,可是,普通展品里的故事同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移民潮曾使无数情侣分手、家庭破裂。 (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