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老街,转角即相逢(1)
黄桥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也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
早在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泰兴置县时,黄桥已是一大集镇,时称永丰里。黄桥建镇以后,商贾云集,寺院林立,日益繁荣。
以十桥路为对称轴,黄桥老街的街巷分为巷、弄两级。其中,巷是居民区内的交通干道,宽约3米,基本呈东西或南北走向。弄是民居之间的便道,往往细长曲折,与巷道垂直相交,宽1.5米左右。
这些巷弄纵横,每走一步都是历史:方圆不大的老街内,拥有22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多处历史遗存和遗迹;开国元勋陈毅、粟裕,民国中将朱履先,喜剧大师丁西林,地质学家丁文江,明陕西道监察御史何棠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伫立街头,听一曲琴声悠扬,穿越千年沧桑,阅尽人间时光。
“致富”桥和“文明”桥
黄桥自古河流众多,有“大川环于外,小港横于中”之说,是典型的水乡小镇。由此,各式各样的桥便应运而生。清光绪乙酉年(1885年)《泰兴县志·河渠》载:“黄桥有永丰、拱辰、文明、永安、花园、吕家、致富、永昌、直来诸桥。”可以想象黄桥桥梁之众。今日最为时尚的语汇“致富”“文明”在100多年前的黄桥就有了。先建致富桥,再建文明桥,说的正是历史上的黄桥。文明桥上刻有对联两副,分别介绍黄桥水系流向、附近景观和桥孔的功用及迷人景色,对联是清金金式撰书,金金式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曾参与“公车上书”,是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方志学家。
其实,致富桥当初的名字叫“知府桥”,是为了纪念广平府知府何棠。何棠,明正德辛未年(1511年)进士,因为官清廉,勤于政务,深得礼部尚书毛澄器重,升任员外郎。当时,吏治腐败,全国陷于极度的动荡和危机之中,何棠与一些同僚劝谏正德皇帝,后被外放直隶广平府知府。明嘉靖元年(1522年),新皇帝追寻先朝谏阻武宗南巡的有功之臣,加封何棠三品俸。何棠随后告老还乡。在他辞世后,家乡人将其墓边石桥命名为“知府桥”,沿陈300余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时,更名为“致富桥”。1940年,黄桥战役打响,支前物资即由此桥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廿八券门故事多
与其他老街有所不同的是,黄桥老街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券门模式”。
进出28个券门,走在黄桥参差错落的72条老街上,转换于米巷、珠巷、罗家巷里,品味那精雕细琢的原汁生活,洞见老街古巷里的繁华过往……几番无意,几处徜徉,不经意的一个转角,便已阅尽千年时光。
自明清时期起,黄桥百姓就在街巷的两端或相交处建有类似小型城门式样的砖砌券门,共有28个。每当夜幕降临,券门闭门落锁,将老街相隔成若干个封闭的大宅院,以保治安。
随着岁月流逝,大部分券门已不复存在。近几年来,经过保护、修缮,已有13个券门得到恢复。
有意思的是,黄桥老街的每个券门都有一个特定文化含义的名字,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如“澄江门”门前水系南接长江,水上交通便捷;“镇海门”是北宋年间海水倒灌,地方罹难,建“镇海”券门镇住海水不再犯境;“钟灵”“毓秀”,是因其街区内走出了丁文江、丁西林等文学巨匠;“龙翔”“凤翥”,则是其巷内有人在朝廷为官,沾了龙气;至于“南管”“北钥”,就纯粹是管护关锁之意了。
生意兴隆东大街
历史久远的黄桥老街保留了明清的鞑子门,古老的行业如酿酒、竹器制作、桶炉烧饼等草根经济,在此生生不息。黄桥72条街巷名颇有趣味,米巷是专门卖米的,布巷主要经营布匹,铁匠巷里丁丁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后人嫌卖小猪出名的猪巷名字不雅,改为“珠巷”。从中不难感知到黄桥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市场繁荣。史书载,黄桥“执四民之业者,率不下千户”,“四方之士,商贩归往,云集蚁附”,俨然江北“一大区会”。
虽有几十条街巷,黄桥能称得上街的却并不多,东大街便是其中之一。
东大街长约250米,宽约3~4米,青皮石、麻石街面,两旁商店鳞次栉比。
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冠名“泰和”的都是响当当的品牌名店,以致当地流传着“苦不过老泰和,甜不过同泰和,出色不过裕泰和,小气不过丁泰和”这样的顺口溜。原来,老泰和是药店,当然苦不堪言;同泰和是卖杂货的,其中有糖,当然甘甜;裕泰和是卖茶叶的,尤其出色;丁泰和是布庄,需要一尺一寸地量,自然小气不过。
裕泰和茶叶庄黄桥店创办于1876年,经营中虽历经坎坷,但老板胡树铭毫不气馁,设法盘活茶庄。由于裕泰和茶叶店善于经营,严于管理,视质量、信誉为生命,很快成为黄桥首屈一指的品牌名店。到了老板胡静之手上,发展更为迅速且更加注重信誉——其名声可以当现金、支票使用。事实上,裕泰和在经营中用一种凭证就可以代替现金、支票,做到日后统一结算。
东大街是繁华的,东大街街中心从东到西的青皮石上几道被车轮碾磨过的凹痕近3厘米深,不知历时多少岁月,又有多少车轮碾压过。
封家园旁有古巷
封家园巷在黄桥镇区西部,南至六角池,北至南庵庙场的古井,长约70米,宽4米多,因西傍封家园而得名。
居住于此的10多户人家中,路南端朝东的第一家是所大宅院。它青砖黛瓦,雄踞于路边高垛上,显得极有气势。此房建于清末,系民国中将朱履先堂兄、人称“二大人”的朱励身住宅。朱励身在民国初年曾任过浙江遂昌县知事,离任回家后,发起募捐,修建文明桥,记事石碑今存放于何氏宗祠内。他的女儿朱宝粹于抗战时在重庆开诊所,与邓颖超等关系极好,后按邓颖超指示,创办重庆济民产科医院,成了共产党的地下掩护所,朱宝粹被誉为“重庆阿庆嫂”。
艾家磨坊在封家园北部河岸上。过去人家吃面和 子,都是自己买麦,去磨坊加工,故磨坊的日加工量较大,都用骡或驴拉磨,筛屑也是用脚踏的大筛筛。磨坊里,整天只听见拉磨的隆隆声、驴蹄的得得声和踏筛的切窟声。驴拉累了,主人将它牵到外面场上打滚,以恢复疲劳。几个滚一打,驴便得意地叫起来;而今,这已成了绝响。 (妙玉)
早在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泰兴置县时,黄桥已是一大集镇,时称永丰里。黄桥建镇以后,商贾云集,寺院林立,日益繁荣。
以十桥路为对称轴,黄桥老街的街巷分为巷、弄两级。其中,巷是居民区内的交通干道,宽约3米,基本呈东西或南北走向。弄是民居之间的便道,往往细长曲折,与巷道垂直相交,宽1.5米左右。
这些巷弄纵横,每走一步都是历史:方圆不大的老街内,拥有22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多处历史遗存和遗迹;开国元勋陈毅、粟裕,民国中将朱履先,喜剧大师丁西林,地质学家丁文江,明陕西道监察御史何棠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伫立街头,听一曲琴声悠扬,穿越千年沧桑,阅尽人间时光。
“致富”桥和“文明”桥
黄桥自古河流众多,有“大川环于外,小港横于中”之说,是典型的水乡小镇。由此,各式各样的桥便应运而生。清光绪乙酉年(1885年)《泰兴县志·河渠》载:“黄桥有永丰、拱辰、文明、永安、花园、吕家、致富、永昌、直来诸桥。”可以想象黄桥桥梁之众。今日最为时尚的语汇“致富”“文明”在100多年前的黄桥就有了。先建致富桥,再建文明桥,说的正是历史上的黄桥。文明桥上刻有对联两副,分别介绍黄桥水系流向、附近景观和桥孔的功用及迷人景色,对联是清金金式撰书,金金式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曾参与“公车上书”,是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方志学家。
其实,致富桥当初的名字叫“知府桥”,是为了纪念广平府知府何棠。何棠,明正德辛未年(1511年)进士,因为官清廉,勤于政务,深得礼部尚书毛澄器重,升任员外郎。当时,吏治腐败,全国陷于极度的动荡和危机之中,何棠与一些同僚劝谏正德皇帝,后被外放直隶广平府知府。明嘉靖元年(1522年),新皇帝追寻先朝谏阻武宗南巡的有功之臣,加封何棠三品俸。何棠随后告老还乡。在他辞世后,家乡人将其墓边石桥命名为“知府桥”,沿陈300余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时,更名为“致富桥”。1940年,黄桥战役打响,支前物资即由此桥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廿八券门故事多
与其他老街有所不同的是,黄桥老街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券门模式”。
进出28个券门,走在黄桥参差错落的72条老街上,转换于米巷、珠巷、罗家巷里,品味那精雕细琢的原汁生活,洞见老街古巷里的繁华过往……几番无意,几处徜徉,不经意的一个转角,便已阅尽千年时光。
自明清时期起,黄桥百姓就在街巷的两端或相交处建有类似小型城门式样的砖砌券门,共有28个。每当夜幕降临,券门闭门落锁,将老街相隔成若干个封闭的大宅院,以保治安。
随着岁月流逝,大部分券门已不复存在。近几年来,经过保护、修缮,已有13个券门得到恢复。
有意思的是,黄桥老街的每个券门都有一个特定文化含义的名字,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如“澄江门”门前水系南接长江,水上交通便捷;“镇海门”是北宋年间海水倒灌,地方罹难,建“镇海”券门镇住海水不再犯境;“钟灵”“毓秀”,是因其街区内走出了丁文江、丁西林等文学巨匠;“龙翔”“凤翥”,则是其巷内有人在朝廷为官,沾了龙气;至于“南管”“北钥”,就纯粹是管护关锁之意了。
生意兴隆东大街
历史久远的黄桥老街保留了明清的鞑子门,古老的行业如酿酒、竹器制作、桶炉烧饼等草根经济,在此生生不息。黄桥72条街巷名颇有趣味,米巷是专门卖米的,布巷主要经营布匹,铁匠巷里丁丁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后人嫌卖小猪出名的猪巷名字不雅,改为“珠巷”。从中不难感知到黄桥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市场繁荣。史书载,黄桥“执四民之业者,率不下千户”,“四方之士,商贩归往,云集蚁附”,俨然江北“一大区会”。
虽有几十条街巷,黄桥能称得上街的却并不多,东大街便是其中之一。
东大街长约250米,宽约3~4米,青皮石、麻石街面,两旁商店鳞次栉比。
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冠名“泰和”的都是响当当的品牌名店,以致当地流传着“苦不过老泰和,甜不过同泰和,出色不过裕泰和,小气不过丁泰和”这样的顺口溜。原来,老泰和是药店,当然苦不堪言;同泰和是卖杂货的,其中有糖,当然甘甜;裕泰和是卖茶叶的,尤其出色;丁泰和是布庄,需要一尺一寸地量,自然小气不过。
裕泰和茶叶庄黄桥店创办于1876年,经营中虽历经坎坷,但老板胡树铭毫不气馁,设法盘活茶庄。由于裕泰和茶叶店善于经营,严于管理,视质量、信誉为生命,很快成为黄桥首屈一指的品牌名店。到了老板胡静之手上,发展更为迅速且更加注重信誉——其名声可以当现金、支票使用。事实上,裕泰和在经营中用一种凭证就可以代替现金、支票,做到日后统一结算。
东大街是繁华的,东大街街中心从东到西的青皮石上几道被车轮碾磨过的凹痕近3厘米深,不知历时多少岁月,又有多少车轮碾压过。
封家园旁有古巷
封家园巷在黄桥镇区西部,南至六角池,北至南庵庙场的古井,长约70米,宽4米多,因西傍封家园而得名。
居住于此的10多户人家中,路南端朝东的第一家是所大宅院。它青砖黛瓦,雄踞于路边高垛上,显得极有气势。此房建于清末,系民国中将朱履先堂兄、人称“二大人”的朱励身住宅。朱励身在民国初年曾任过浙江遂昌县知事,离任回家后,发起募捐,修建文明桥,记事石碑今存放于何氏宗祠内。他的女儿朱宝粹于抗战时在重庆开诊所,与邓颖超等关系极好,后按邓颖超指示,创办重庆济民产科医院,成了共产党的地下掩护所,朱宝粹被誉为“重庆阿庆嫂”。
艾家磨坊在封家园北部河岸上。过去人家吃面和 子,都是自己买麦,去磨坊加工,故磨坊的日加工量较大,都用骡或驴拉磨,筛屑也是用脚踏的大筛筛。磨坊里,整天只听见拉磨的隆隆声、驴蹄的得得声和踏筛的切窟声。驴拉累了,主人将它牵到外面场上打滚,以恢复疲劳。几个滚一打,驴便得意地叫起来;而今,这已成了绝响。 (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