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桑巴国度(上)
随后,尽管皮肤颜色较深的黑人和黑白混血儿可以踢球,但也饱受歧视。他们不仅收入
微薄,而且常常只能坐“冷板凳”。一些上场踢球的黑人球员为了遮掩自己的肤色,竟用米粉涂抹在身上,结果被球迷们发现后受到唾弃。“米粉”一时成为一个带有攻击性的辱骂黑人球员的名词。
不过,这些并未阻止有色人种球员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球技上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强健的体魄还是使一些足球队颇为动心,但巴西国内的球迷还是因为有色人种球员的肤色对其不满,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直到1938年,黑人球员才被正式允许参加职业化比赛,并在世界杯比赛中一鸣惊人。巴西国内也逐渐接纳了黑人球员,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断脱颖而出。
黑人球员还将卡波耶拉,这门由非洲移民发明的巴西武术融于足球技巧之中。巴西球员的运球传球技术饱受好评,更为出色的还是他们的过人技术。球员之间的种族融合使足球的技巧动作受到卡波耶拉的影响,让他们在球场上展现出近似于舞者的创作姿态,这种带有舞蹈美感的足球技术,是巴西足球的独特迷人之处。巴西足球也因此获得一个美名——桑巴足球。
, http://www.100md.com
伴随巴西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崛起,巴西球员的身价也不可同日而语。像贝利一样的知名运动员凭借足球化身为“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一时间,当足球明星成为了许多人发家致富的梦想。然而,这条“捷径”并不好走,足球队员挑选的流程严格而苛刻,训练过程的漫长,以及如同军队般的球队纪律,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在巴西,足球学校遍布全国,他们广泛招募十几岁出头的孩子,由经验丰富的教练来指导。除此之外,巴西各州俱乐部都配有“嗅觉灵敏”的球探,他们经常穿梭于足球场、沙滩、学校之间,寻找下一个“贝利”。俱乐部招用年轻球员时,不仅要经过体检、体能和心理测试,还要看他的足球经验以及对足球的理论认知。一位球员要在足球界站稳脚跟,除了要努力训练、刻苦钻研球技,取得教练和队友的尊重外,还要培养出自己的球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这样的幸运儿不过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巴西有两万多名国家级足球运动员,最后能够走上国际舞台的只有二三十人,可谓是千里挑一。根据巴西某权威调查机构2012年的一份调查,在全球100名最具价值的球员中,巴西球员的数量高达21名,占总比例的五分之一,是拥有高身价球员数量最多的国家。有数量才能出质量,每年,千千万万怀揣足球梦想的孩子挤在足球这个“独木桥”上,竞争激烈的程度堪比考巴西公务员。然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像参加选秀节目那么简单,需要货真价实的训练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以及在赛场上的那一点点神来之助。那些足球巨星的脚下,踩着数以万计的失败者,如果在二十几岁时还不能踢出成绩,那便意味着足球生涯已进尾声。大量默默无闻的球员最后不得不转行。然而,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颗热爱足球之心永远不会改变。每到周末或者假日,到沙滩踢踢足球总是巴西人最热爱的户外运动之一。巴西人对足球的爱如同对母亲的爱,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 百拇医药
巴西战舞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是土生土长的巴西武术,被公认为巴西国技之一。它兴起于16世纪,其发展深受巴西非洲移民的影响。
在黑暗的殖民时期,被贩卖到巴西的黑奴没有人身自由,不仅长期处于被禁锢状态,还要遭受主人的毒打。黑奴为了保护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希望有朝一日挣脱枷锁时能有力量对抗他们的主人,在这种生命受到威胁的环境下产生出一种特别的格斗术——巴西战舞卡波耶拉。由于双手经常被铁链捆绑住,他们便将主要攻击点集中在双脚上,卡波耶拉结合了大量侧空翻、回旋踢、倒立等动作,也正因如此,它还被称为“巴西腿法”。关于卡波耶拉这个名字具体的由来,已经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有些人认为它来源于非洲的安哥拉,语义为“战斗”。
殖民者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极力打击卡波耶拉的发展。于是黑奴们便在练习卡波耶拉的同时演奏乐器,将其掩饰成一种宗教仪式,或者只是一场游戏。非洲手鼓、沙铃以及巴抱林是习武时演奏的几种主要乐器。巴抱林的形状和中国的二胡有点类似,但琴身有一定弯度,像一把弓箭。它的琴弦是钢制的,琴箱由晒干的葫芦瓜制成,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乐器。演奏巴抱林的时候,乐者左手不仅要平衡琴身,大拇指和中指间还要紧紧捏住一枚金属硬币,或者一块小石头,在琴弦上下来回移动。右手手掌中夹着沙铃,手指握着一根短竹棍,在敲打琴弦的同时晃动着沙铃,所演奏的声音充满金属感和节奏感,极具非洲部落文化的味道。
, 百拇医药
有了音乐的点缀,卡波耶拉便不止是一门武术,更像一种舞蹈。这种融舞蹈于武术表演的艺术形式,起源于非洲又融入了一定的巴西本土文化特色,已成为仅次于桑巴之后,巴西重要的国技之一。在巴西足球中,你也能看到它的踪影。
桑巴——对自由快乐的追求
人们常说,桑巴在巴西南部城市巴伊亚扎根,在里约热内卢被发扬光大。巴伊亚是非洲黑奴到达巴西的首站,它如同一颗心脏,将非洲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巴西的血脉之中。
对于巴西人来说,桑巴不只是舞蹈,还是一种音乐风格,它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桑巴音乐来源于非洲安哥拉,也是随着黑奴的到来而被引入的。它常用非洲手鼓、巴西四弦吉他和小提琴一齐演奏,旋律高亢激昂,节奏轻快紧凑。在弹奏桑巴音乐时跳的舞蹈就是桑巴舞,它原本是非洲部落祭祀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桑巴在出现的早期,是被打击和禁止的,因为桑巴植根于非洲文化,在殖民时期,非洲文化被认为是低劣粗俗的。伴随着黑奴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桑巴逐渐走向大众舞台。
桑巴能够成为巴西主流文化之一的原因在于它是平民文化,或者可以说是“贫民文化”。桑巴诞生于没有社会地位的黑奴之中,流行于巴西大大小小的贫民窟之间,是一个从社会底层往上发展、影响、普及的文化。巴西有许多桑巴学校,主要分布于各大贫民窟社区,其中以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桑巴学校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跳桑巴舞时,舞者要踮起脚尖,这使女性腿部的曲线显得更加修长健美。左右脚配合节奏一退一进,这一个个碎步组成了基本舞步。在双脚前后快速变化时,舞者臀部也会相应摆动起来,配合手臂和肩膀的动作,使人看上去很像在原地奔跑。, 百拇医药(浦元伊)
微薄,而且常常只能坐“冷板凳”。一些上场踢球的黑人球员为了遮掩自己的肤色,竟用米粉涂抹在身上,结果被球迷们发现后受到唾弃。“米粉”一时成为一个带有攻击性的辱骂黑人球员的名词。
不过,这些并未阻止有色人种球员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球技上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强健的体魄还是使一些足球队颇为动心,但巴西国内的球迷还是因为有色人种球员的肤色对其不满,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直到1938年,黑人球员才被正式允许参加职业化比赛,并在世界杯比赛中一鸣惊人。巴西国内也逐渐接纳了黑人球员,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断脱颖而出。
黑人球员还将卡波耶拉,这门由非洲移民发明的巴西武术融于足球技巧之中。巴西球员的运球传球技术饱受好评,更为出色的还是他们的过人技术。球员之间的种族融合使足球的技巧动作受到卡波耶拉的影响,让他们在球场上展现出近似于舞者的创作姿态,这种带有舞蹈美感的足球技术,是巴西足球的独特迷人之处。巴西足球也因此获得一个美名——桑巴足球。
, http://www.100md.com
伴随巴西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崛起,巴西球员的身价也不可同日而语。像贝利一样的知名运动员凭借足球化身为“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一时间,当足球明星成为了许多人发家致富的梦想。然而,这条“捷径”并不好走,足球队员挑选的流程严格而苛刻,训练过程的漫长,以及如同军队般的球队纪律,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在巴西,足球学校遍布全国,他们广泛招募十几岁出头的孩子,由经验丰富的教练来指导。除此之外,巴西各州俱乐部都配有“嗅觉灵敏”的球探,他们经常穿梭于足球场、沙滩、学校之间,寻找下一个“贝利”。俱乐部招用年轻球员时,不仅要经过体检、体能和心理测试,还要看他的足球经验以及对足球的理论认知。一位球员要在足球界站稳脚跟,除了要努力训练、刻苦钻研球技,取得教练和队友的尊重外,还要培养出自己的球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这样的幸运儿不过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巴西有两万多名国家级足球运动员,最后能够走上国际舞台的只有二三十人,可谓是千里挑一。根据巴西某权威调查机构2012年的一份调查,在全球100名最具价值的球员中,巴西球员的数量高达21名,占总比例的五分之一,是拥有高身价球员数量最多的国家。有数量才能出质量,每年,千千万万怀揣足球梦想的孩子挤在足球这个“独木桥”上,竞争激烈的程度堪比考巴西公务员。然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像参加选秀节目那么简单,需要货真价实的训练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以及在赛场上的那一点点神来之助。那些足球巨星的脚下,踩着数以万计的失败者,如果在二十几岁时还不能踢出成绩,那便意味着足球生涯已进尾声。大量默默无闻的球员最后不得不转行。然而,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颗热爱足球之心永远不会改变。每到周末或者假日,到沙滩踢踢足球总是巴西人最热爱的户外运动之一。巴西人对足球的爱如同对母亲的爱,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 百拇医药
巴西战舞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是土生土长的巴西武术,被公认为巴西国技之一。它兴起于16世纪,其发展深受巴西非洲移民的影响。
在黑暗的殖民时期,被贩卖到巴西的黑奴没有人身自由,不仅长期处于被禁锢状态,还要遭受主人的毒打。黑奴为了保护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希望有朝一日挣脱枷锁时能有力量对抗他们的主人,在这种生命受到威胁的环境下产生出一种特别的格斗术——巴西战舞卡波耶拉。由于双手经常被铁链捆绑住,他们便将主要攻击点集中在双脚上,卡波耶拉结合了大量侧空翻、回旋踢、倒立等动作,也正因如此,它还被称为“巴西腿法”。关于卡波耶拉这个名字具体的由来,已经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有些人认为它来源于非洲的安哥拉,语义为“战斗”。
殖民者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极力打击卡波耶拉的发展。于是黑奴们便在练习卡波耶拉的同时演奏乐器,将其掩饰成一种宗教仪式,或者只是一场游戏。非洲手鼓、沙铃以及巴抱林是习武时演奏的几种主要乐器。巴抱林的形状和中国的二胡有点类似,但琴身有一定弯度,像一把弓箭。它的琴弦是钢制的,琴箱由晒干的葫芦瓜制成,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乐器。演奏巴抱林的时候,乐者左手不仅要平衡琴身,大拇指和中指间还要紧紧捏住一枚金属硬币,或者一块小石头,在琴弦上下来回移动。右手手掌中夹着沙铃,手指握着一根短竹棍,在敲打琴弦的同时晃动着沙铃,所演奏的声音充满金属感和节奏感,极具非洲部落文化的味道。
, 百拇医药
有了音乐的点缀,卡波耶拉便不止是一门武术,更像一种舞蹈。这种融舞蹈于武术表演的艺术形式,起源于非洲又融入了一定的巴西本土文化特色,已成为仅次于桑巴之后,巴西重要的国技之一。在巴西足球中,你也能看到它的踪影。
桑巴——对自由快乐的追求
人们常说,桑巴在巴西南部城市巴伊亚扎根,在里约热内卢被发扬光大。巴伊亚是非洲黑奴到达巴西的首站,它如同一颗心脏,将非洲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巴西的血脉之中。
对于巴西人来说,桑巴不只是舞蹈,还是一种音乐风格,它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桑巴音乐来源于非洲安哥拉,也是随着黑奴的到来而被引入的。它常用非洲手鼓、巴西四弦吉他和小提琴一齐演奏,旋律高亢激昂,节奏轻快紧凑。在弹奏桑巴音乐时跳的舞蹈就是桑巴舞,它原本是非洲部落祭祀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桑巴在出现的早期,是被打击和禁止的,因为桑巴植根于非洲文化,在殖民时期,非洲文化被认为是低劣粗俗的。伴随着黑奴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桑巴逐渐走向大众舞台。
桑巴能够成为巴西主流文化之一的原因在于它是平民文化,或者可以说是“贫民文化”。桑巴诞生于没有社会地位的黑奴之中,流行于巴西大大小小的贫民窟之间,是一个从社会底层往上发展、影响、普及的文化。巴西有许多桑巴学校,主要分布于各大贫民窟社区,其中以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桑巴学校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跳桑巴舞时,舞者要踮起脚尖,这使女性腿部的曲线显得更加修长健美。左右脚配合节奏一退一进,这一个个碎步组成了基本舞步。在双脚前后快速变化时,舞者臀部也会相应摆动起来,配合手臂和肩膀的动作,使人看上去很像在原地奔跑。, 百拇医药(浦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