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19
编号:13660886
互联网:20年改变世界(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百科知识》 201419
     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没有互联网的日子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从互联网真正开始在大众中普及算起,也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自从1994年成功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以来,如今整整度过了二十载春秋。就是这短短的20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信息产业,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资源火箭式传递的时代。互联网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那么,互联网是如何从一个稚嫩萌芽逐渐发展成参天巨木的呢?

    “美苏争霸”时期的互联网萌芽

    互联网的萌芽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苏争霸”时期。1958年,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决定成立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其目的便是统一控制所有高级军事研究项目来更好地对抗苏联。之后的几年,ARPA不断发展,并逐渐扩展研究范围,其中便包括人机交互指令与控制领域。1962年,一位名叫里克莱德的交互理论专家接管了ARPA的控制部门,在他的推动下,ARPA资助了许多交互计算开发项目,其中便包括“超大网络”项目。在现在看来,“超大网络”这个词明显有些夸张,因为这个项目仅仅是要连接ARPA下属各个站点无法兼容的系统。然而这种让所有研究人员“共享计算能力和数据”的想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正是这种美好愿景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伟大的创造源于伟大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上看,“超大网络”也是名副其实的。
, 百拇医药
    建立互联网最初的思路便是设计一种接口报文处理器来连接计算机,这种接口处理器可以规范、连接网络,同时兼做各台ARPA计算机的网关。这种想法是由两位美国计算机专家拉里·罗伯特和韦斯利·克拉克提出的。

    基于分组交换网的理念,1969年,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科技公司受ARPA的委托开始正式开发用于阿帕网(Arpanet)的接口报文处理器。然而,要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有效连接,首先便是要建立一套标准来管理计算机在接口报文处理器网络中的“对话”、应用程序和工作方式,因此网络控制协议(NCP)应运而生,该协议负责对称连接系统的任务。NCP成功建立后,博尔特等人很快便将两个接口报文处理器成功地连接了起来,这不仅证明了分组交换网的理念是可行的,也意味着互联网雏形的诞生。之后的两年,更多的系统被连接了起来,阿帕网一步步壮大起来。

    网络协议更新换代:TCP/IP协议诞生

    尽管踩着步步壮大的节奏,日趋成熟的阿帕网也只是建立在相同的连接系统类型之上的。与此同时,基于不同标准和传输媒体(如卫星和广播)的分组交换网络也在一波波技术浪潮的推动中呼之欲出。
, 百拇医药
    1974年,美国网络专家鲍勃·卡恩和文特·赛弗便设计了一套系统,实现了不同类型网络的互联。这套系统主要是在网络之间增加网关,网关负责以合适的方式在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这便涉及到“网际协议”,著名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横空出世。

    TCP可以将数据信息包装到“信封”中,这种“信封”是可以在网关间自由传输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不受其内容的任何影响。紧接着,TCP协议继续升级,其传输的内容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处理数据包;另一部分负责寻址和路由,这就是著名的TCP/IP协议。TCP/IP的诞生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得以互相连接,这意味着建设一个完整的超大国际网络成为可能。

    当阿帕网采用TCP/IP作为其基本协议时,其他网络已开始在阿帕网架构之外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然而,这些网络都只服务于其各自的用户团体,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连接,也与阿帕网“毫无瓜葛”。后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开始资助网际连接研究,并允许所有学术研究用户都能够连入NSF网络,这就等于建立了一个最大的学术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平台,当然,与NSF网络相连的条件就是使用TCP/IP。NSF的这一政策导致TCP/IP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并最终使得TCP/IP成为国际互联网的最基本协议。
, http://www.100md.com
    网络交流手段逐渐丰富

    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雷·汤姆森编写了一个邮件程序,这个程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一个字符来区分电子邮件地址中的主机名和用户名。于是,他看了看键盘,发现了“@”符号,从此“@”成为电子邮件的标志性符号,也成为了互联网的象征。电子邮件的诞生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一种全新的通讯方式的诞生。到了1973年,电子邮件在所有的网络传输量中占据四分之三,小小的符号“@”摇身一变,从此在网络上“大红大紫”。

    电子邮件是最早的网络交流手段,紧随其后的便是电子论坛(BBS)。1979年,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连接到新闻服务器上,阅读其他人的消息并参与讨论。这种新闻组网络系统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论坛,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在当时并不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未加入TCP/IP协议,仅仅是连接着遍布世界的UNIX系统(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但新闻组绝对是网络世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电子论坛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 http://www.100md.com
    第三种划时代的网络交流工具是ICQ(即“I seek you”)。这是一款网络即时交流工具,它是由3个以色列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于1996年设计完成的。这款支持传递文件和发送消息的聊天工具火遍了全世界,唯独中国例外,这是因为它不太符合中文用户的语言习惯。1997年,马化腾成为ICQ的第一批用户并且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即他便对ICQ进行了“中国化改进”,推出了那款我们现在极其熟悉的聊天工具——QQ。如今QQ超过10亿人次的注册量以及2亿用户同时在线的记录,令全世界所有网络即时交流工具都难望其项背。

    三个字母改变世界

    互联网诞生后的20年中(1969~1989),尽管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但从本质上说,此时的互联网主要还是用于学术和科学研究。这是因为普通用户连接到互联网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同时网络权限分明,并且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极端单调枯燥。然而就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万维网(World Wide Web)横空出世,这小小的三个字母“WWW”极大地改变了互联网的面貌,同时也令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拇医药(姚丁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