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如何识别敌我
对敌我识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是通过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得以加深的。就在战争的第一天,埃及防空部队在击落以色列89架飞机的同时,也击落了自己的69架飞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敌我识别系统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后来,为了解决敌我识别的难题,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叫“马克”的雷达询问与应答系统,包括一台询问机和一台应答机。这种系统就是模仿“口令”,一方发出询问信号,被询问方如果是友方,应答机就会自动按密码发出回应,询问方再接收。“马克”解决了视距外甚至更远距离的敌我识别问题。而这种敌我识别系统是通用的模式,主要应用在坦克和舰艇间的识别,战斗机很少用得上,但是也会装备。因为两个国家交战,战机型号一般都不会一样。而每一款战机的雷达反射都有区别,这些区别则根据平时的侦察来积累,所以战时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反射波判断机型。然而,现代战争中单靠人自身的感官和思维去判断敌我,已远不能满足作战需求。于是,伴随科技进步便出现了用电子技术产生“电子口令”来实现远距离敌我识别的先进方法。
从概率上说,误击是个小概率事件,也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之中却是有必然的。纵观误击发生的历史由来,不仅过去有、现在有,而且将来恐怕也还是难以避免的。例如,2001年美军B-52轰炸机误炸美军事件的起因,就是一名美军士兵在更换所属部队激光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电池时忘记重新设置坐标,这就意味着从美军飞机上发射的炸弹直接投向他而不是附近的敌人所在的位置。敌我识别器的使用非常严格,必须特别小心,特别是密码绝不能被敌方破译。在战斗机发生坠毁时,安放在应答机密码晶体处的惯性引信炸药会自动炸毁密码晶体,以防落入敌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F-15战斗机击落伊军飞机的数量最多,被认为表现最好,其重要原因就是装备了现代化的敌我识别器。伊拉克战争后,美军非常关注敌我识别问题,在2006年版《联合作战纲要》中,提出从技术手段与交战规则两个方面解决敌我识别问题。其他西方国家军队也开始大量斥资致力于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的研发,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
, 百拇医药
红外夜视技术敌我识别系统。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飞机外部贴上一种能反射红外光的特种胶带。胶带可以组成字符和图形,利用红外夜视设备很容易识别。“红外灯”则是另一种防误伤装备。它只有打火机般大小,可以发射红外光,在夜视镜里看来是一个明亮的闪烁点。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防部又针对误伤提出了热成像、红外成像、激光、射频、目视等五大技术领域的41种解决方案。一种被称为“达帕之光”的防误伤识别仪很快问世,并被送往沙特。它是一种以蓄电池为动力的信标,能发射红外信号,在正常的夜晚,用标准夜视镜从大约8000米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较好地防止了误伤。
空中敌我识别“长剑”系统。英军“长剑”敌我识别系统询问器,将在未来5年里在超过1000个水面、空中和导弹平台上得到应用。这种新系统可以提供先进、可靠的敌我识别,以最大限度降低误伤的危险。在伊拉克发生的一次友军间误伤事故中,一枚美国“爱国者”导弹将一架英国空军的“狂风”战斗机误认为是伊拉克的反辐射导弹并予以击落,造成两名飞行员丧生。美国中央司令部一份针对该事故的报告说,飞机敌我识别系统是导致惨剧发生的一个因素。“长剑”系统是少数能够询问英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敌我识别系统之一。
, 百拇医药
舰载敌我识别系统询问器。最近,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导航系统部门与美国海军签定了一份价值1400万美元的新合同,由该公司为美国海军生产10套AN/UPX-24(V)舰载敌我识别系统询问器。UPX-24是一种很早就已经研制问世的舰载产品,它是作为舰载敌我识别系统的一个配套部分投入实际应用的,负责接受舰载武器系统的询问、回答和控制命令,同时负责向舰载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情况报告。该系统能够通过一个数字界面为军舰上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提供相关目标的最新数据资料,并对目标识别方面的询问做出应答。
改进E-2“先进鹰眼”敌我识别系统。该型系统结合升级的雷达和天线阵,构成了E-2的决策系统,进而把战场看成一个三维棋盘,探测敌人飞机和导弹,分配海面舰船数据,引导飞机进入目标并把敌方图像纳入相关整体内。
通用型敌我识别器。小型化、拥有加密能力的APX-118通用型敌我识别数字转发器已被证实,可为美空军和陆军发挥重要作用。最近,AN/APX-118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提高老式敌我识别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这套设备目前用于美国海军和陆军的潜艇、水面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上。
, 百拇医药
逐步淘汰的MK型敌我识别系统。MK型战场敌我识别器,属于“协同式敌我识别系统”,它通过电子应答方式来达到识别敌我的目的。其工作过程是:当目标进入雷达的覆盖范围后,识别系统发出一串脉冲询问信号,目标需回答编码信号。若回答信号正确,则为“友’;若回答信号不正确或不予回答,则被判为“敌”。这种系统虽在性能和结构上经过多次改进,但在现代战场上仍暴露出许多弱点,已不适应现代战场的要求,将逐步被淘汰。
广泛应用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也属于“协同式敌我识别系统”,是对MK型识别系统的重大“改进”。该系统由一个采用扩频技术的毫米波发射机组成,并与武器的火控系统随动。其工作过程是:当发现目标后,射手按下激光测距按钮,毫米波发射机同时启动,对目标发出询问信号,若接收机接收的是当日的数字代码以及唯一的识别信号,则为“友”,否则为“敌”。此系统作用距离为16~18千米,在烟、雾、雨、雪等恶劣战场环境中仍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
全力发展数字化敌我识别系统。为了适应数字化战场建设的需要,美军正在研制一种“非协同式”数字化敌我识别系统。它没有询问和应答信号的交互过程,目标的真伪判定由己方直接做出。其工作过程是:射手把在瞄准具中看到的或经信息处理机提取的目标特征输入电脑,与目标固有的信息参数相对照,初步做出目标性质的判定;然后再与数字化信息网作信息交换,做出“敌我”性质的二次识别。飞机都装有自动应答器。工作原理是:地面雷达发现空中目标后,询问器以预定的频率发射询问信号,目标飞机的应答器接收询问信号后,经解码、识别、放大、调制,以另一预定频率由其应答器自动发射应答信号。当雷达收到目标回波时,询问器也收到应答信号,在显示器上目标回波亮点旁边出现较强的应答标志,根据标志的有无可以辨明目标是我方还是敌方的飞机。为防止敌方的欺骗干扰和提高敌我识别的可靠性,询问器和应答器信号都采用脉冲密码,因而应答器只对己方的询问予以应答。
【责任编辑】林 京, 百拇医药(魏庆)
从概率上说,误击是个小概率事件,也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之中却是有必然的。纵观误击发生的历史由来,不仅过去有、现在有,而且将来恐怕也还是难以避免的。例如,2001年美军B-52轰炸机误炸美军事件的起因,就是一名美军士兵在更换所属部队激光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电池时忘记重新设置坐标,这就意味着从美军飞机上发射的炸弹直接投向他而不是附近的敌人所在的位置。敌我识别器的使用非常严格,必须特别小心,特别是密码绝不能被敌方破译。在战斗机发生坠毁时,安放在应答机密码晶体处的惯性引信炸药会自动炸毁密码晶体,以防落入敌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F-15战斗机击落伊军飞机的数量最多,被认为表现最好,其重要原因就是装备了现代化的敌我识别器。伊拉克战争后,美军非常关注敌我识别问题,在2006年版《联合作战纲要》中,提出从技术手段与交战规则两个方面解决敌我识别问题。其他西方国家军队也开始大量斥资致力于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的研发,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
, 百拇医药
红外夜视技术敌我识别系统。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飞机外部贴上一种能反射红外光的特种胶带。胶带可以组成字符和图形,利用红外夜视设备很容易识别。“红外灯”则是另一种防误伤装备。它只有打火机般大小,可以发射红外光,在夜视镜里看来是一个明亮的闪烁点。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防部又针对误伤提出了热成像、红外成像、激光、射频、目视等五大技术领域的41种解决方案。一种被称为“达帕之光”的防误伤识别仪很快问世,并被送往沙特。它是一种以蓄电池为动力的信标,能发射红外信号,在正常的夜晚,用标准夜视镜从大约8000米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较好地防止了误伤。
空中敌我识别“长剑”系统。英军“长剑”敌我识别系统询问器,将在未来5年里在超过1000个水面、空中和导弹平台上得到应用。这种新系统可以提供先进、可靠的敌我识别,以最大限度降低误伤的危险。在伊拉克发生的一次友军间误伤事故中,一枚美国“爱国者”导弹将一架英国空军的“狂风”战斗机误认为是伊拉克的反辐射导弹并予以击落,造成两名飞行员丧生。美国中央司令部一份针对该事故的报告说,飞机敌我识别系统是导致惨剧发生的一个因素。“长剑”系统是少数能够询问英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敌我识别系统之一。
, 百拇医药
舰载敌我识别系统询问器。最近,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导航系统部门与美国海军签定了一份价值1400万美元的新合同,由该公司为美国海军生产10套AN/UPX-24(V)舰载敌我识别系统询问器。UPX-24是一种很早就已经研制问世的舰载产品,它是作为舰载敌我识别系统的一个配套部分投入实际应用的,负责接受舰载武器系统的询问、回答和控制命令,同时负责向舰载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情况报告。该系统能够通过一个数字界面为军舰上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提供相关目标的最新数据资料,并对目标识别方面的询问做出应答。
改进E-2“先进鹰眼”敌我识别系统。该型系统结合升级的雷达和天线阵,构成了E-2的决策系统,进而把战场看成一个三维棋盘,探测敌人飞机和导弹,分配海面舰船数据,引导飞机进入目标并把敌方图像纳入相关整体内。
通用型敌我识别器。小型化、拥有加密能力的APX-118通用型敌我识别数字转发器已被证实,可为美空军和陆军发挥重要作用。最近,AN/APX-118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提高老式敌我识别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这套设备目前用于美国海军和陆军的潜艇、水面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上。
, 百拇医药
逐步淘汰的MK型敌我识别系统。MK型战场敌我识别器,属于“协同式敌我识别系统”,它通过电子应答方式来达到识别敌我的目的。其工作过程是:当目标进入雷达的覆盖范围后,识别系统发出一串脉冲询问信号,目标需回答编码信号。若回答信号正确,则为“友’;若回答信号不正确或不予回答,则被判为“敌”。这种系统虽在性能和结构上经过多次改进,但在现代战场上仍暴露出许多弱点,已不适应现代战场的要求,将逐步被淘汰。
广泛应用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也属于“协同式敌我识别系统”,是对MK型识别系统的重大“改进”。该系统由一个采用扩频技术的毫米波发射机组成,并与武器的火控系统随动。其工作过程是:当发现目标后,射手按下激光测距按钮,毫米波发射机同时启动,对目标发出询问信号,若接收机接收的是当日的数字代码以及唯一的识别信号,则为“友”,否则为“敌”。此系统作用距离为16~18千米,在烟、雾、雨、雪等恶劣战场环境中仍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
全力发展数字化敌我识别系统。为了适应数字化战场建设的需要,美军正在研制一种“非协同式”数字化敌我识别系统。它没有询问和应答信号的交互过程,目标的真伪判定由己方直接做出。其工作过程是:射手把在瞄准具中看到的或经信息处理机提取的目标特征输入电脑,与目标固有的信息参数相对照,初步做出目标性质的判定;然后再与数字化信息网作信息交换,做出“敌我”性质的二次识别。飞机都装有自动应答器。工作原理是:地面雷达发现空中目标后,询问器以预定的频率发射询问信号,目标飞机的应答器接收询问信号后,经解码、识别、放大、调制,以另一预定频率由其应答器自动发射应答信号。当雷达收到目标回波时,询问器也收到应答信号,在显示器上目标回波亮点旁边出现较强的应答标志,根据标志的有无可以辨明目标是我方还是敌方的飞机。为防止敌方的欺骗干扰和提高敌我识别的可靠性,询问器和应答器信号都采用脉冲密码,因而应答器只对己方的询问予以应答。
【责任编辑】林 京, 百拇医药(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