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22
编号:13657856
LED:白光时代的“圣杯”(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422
     素有“天才发明家”之称的爱迪生,于1879年用“炭丝”赋予了白炽灯以鲜活的生命力。然而,大部分白炽灯的能量利用率不会超过10%,90%以上的电能则转化为热能损耗掉了。这种“大手大脚”的秉性,与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格格不入,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是在所难免的。什么将成为顺应人类绿色文明潮流的照明光源呢?

    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发光二极管”,这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LED光源与白炽灯具有不同的发光原理,具有许多极其优秀的品质。与普通二极管一样,LED也是由一个PN结(即一块半导体一侧掺杂成P型半导体,另一侧掺杂成N型半导体)组成的,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LED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接面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从而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优质LED灯的能耗可以降低至普通白炽灯的1/20以下,而其耐久度分别为荧光灯和白炽灯的10倍和100倍,并且照明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因此,LED光源以其节能环保、经久耐用而独领风骚,大有成为21世纪照明“主角”之势。
, http://www.100md.com
    被尘封的历史故事

    LED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1907年,英国马可尼实验室的科学家在一块金刚砂上观测到了电致发光现象,金刚砂的主要成分为碳化硅。不过,由于无机半导体发出的黄光太过暗淡,研究者因此没有把试验继续进行下去。1920年,德国科学家进行了硫化锌的电致发光试验,但最后也因发出的光太过暗淡而再次被搁置下来。

    电致发光又被称为场致发光,是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的一类发光现象。半导体PN结在一定条件下的电致发光,是发明发光二极管的物理基础。尽管在20世纪初对半导体PN结电致发光原理的阐释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科学家并没有因为困难和失败而停止探索的脚步。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红光的发光二极管诞生之前,不同国别的科学家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同样一个主题,那就是半导体PN结电致发光现象。

    大约在1927年前后,苏联科学家奥列格·洛谢夫曾独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但其成果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不幸的是,他于1942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得他发明发光二极管的故事渐渐地被历史淡忘了。
, 百拇医药
    195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科学家布朗斯坦首次发现了砷化镓及其他半导体材料的红外放射作用,并在物理上实现了二极管的发光,不过发出的光不是可见光而是红外光。1961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布莱德和皮特曼发现,砷化镓在施加电子流时会释放出红外光辐射,从而率先生产出了具有商业用途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并获得了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明专利。

    此后,红外发光二极管就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及光电设备当中,从而为电子工业增添了活力。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把电能直接转换成红外光能的发光器件,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比如,在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空调器等各类红外遥控系统中,红外发光二极管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电子器件。

    从碳化硅到硫化锌,从硫化锌再到砷化镓……实验证明,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化学组成成分,可以让其在电致发光时发出不同的光来。不过,此前电致发光发出的都是不可见光。从照明的角度来说,具有实用意义的发光二极管应当能够发射可见光。因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技术上的突破。
, http://www.100md.com
    砷化镓与神奇红光

    1962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尼克·何伦亚克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发出红色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此前,他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何伦亚克当时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磷砷化镓,发出的可见光波长为650纳米,表现为神奇的红光。何伦亚克认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电光源,因此他断言未来的照明及显示领域将是发光二极管的天下。

    何伦亚克不仅发明了发红光的二极管,而且还发明了可以调节光强的调光器,何伦亚克因此被誉为“可见光LED之父”,并获得了许多国家的科技大奖。无缘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令他自己与业内一些人士颇感不平。

    1963年,何伦亚克离开通用电气公司,出任其母校美国伊利诺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此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红光的半导体激光器。这种激光器目前仍然是CD、DVD、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的关键部件。何伦亚克预测,未来的发光二极管将会发出其他波长的光,因此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颜色来。
, 百拇医药
    从人类第一个具有实用意义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诞生,到第一个红色可见光发光二极管的发明,新型半导体材料砷化镓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砷化镓是继硅半导体材料之后的又一个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不仅是光电子器件的制造材料,而且在微电子技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那么,你知道砷化镓具有哪些神奇的魔力吗?

    砷化镓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好的光电性能,即在光照或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电子激发可以释放出光能来,并且其光发射效率也要比其他半导体材料高一些,因此用作发光二极管的材料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半导体材料一样,砷化镓对于杂质元素也是十分敏感的。因此,能否确保砷化镓准确的化学配比,将直接影响砷化镓材料的电学性能。此外,砷化镓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因此要制备出具有理想化学配比的高纯单晶材料,在技术和工艺上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在地面上制备的砷化镓单晶材料,由于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产品存在着均匀性差、缺陷多、纯度低、不稳定等诸多缺陷。为此,我国曾在人造卫星上利用微重力条件,进行了砷化镓单晶的生长试验,使得制备出的砷化镓单晶没有杂质条纹、材料均匀性好、缺陷少,整体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磷化镓的“绿光缘”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商用红光发光二极管,是采用镓、砷、磷3种元素组成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因此又被称为三元素发光二极管。例如,在红光发光二极管中,是采用砷化镓作为基板,并以磷元素取代部分砷元素。与砷化镓一样,磷化镓同样在光电技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用磷化镓制成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绿色的光,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理论上来说,采用三元素材料结构,可以生产出从红外光到绿色光范围内的任何波长的发光二极管。, 百拇医药(苏更林)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