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发生群体灾难事故?(2)
那么,作为管理者应当如何避免踩踏事故呢?首先,要了解人群。对人群的组成、规模、性质全面掌握,才能有针对地派驻管理人手,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其次,要了解环境。避免因为硬件故障导致对人群的冲击,比如这一次导致韩国音乐会悲剧的通风口隐患,是可以预先排查出来的薄弱环节;第三,要注意照明和通讯条件。群体恐慌是由于信息不足所致,所以一定要提供办法让人们知道他们所处的状态,消灭谣言和误解产生的条件;第四,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人群的异常。通常踩踏发生前,人群会在压力作用下发生脚不踩地、身不由主的移动,这时应及时报告当事人,有助于缓解人群中的压力;第五,要提供应急支援。踩踏的发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发展特征,抢救的分秒之差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身处人群如何避免踩踏伤害
那么,假设我们就处在人群当中,如果出现问题,当如何避免踩踏呢?首先,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环境的出口,随时准备就近逃生而不是原路返回。尽可能靠墙站立,而不是随波逐流;其次,要注意避免进入人群高度密集的区域,这种密集有可能是环境造成的,比如某个出口造成瓶颈,也可能是管理造成的,比如免费礼物或特别的地点,能让就让,能躲就躲;第三,发现踩踏的先兆,立即高声呼救,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先兆,对进入型和逃出型恐慌来说是人群挤压压力太大,对扰流型恐慌来说是“脚不踩地、身不由主”;第四,避免对人群带来扰动,比如发出怪叫,或者做出突然弯腰系鞋带等不符合人流趋势的行为。如果这种扰动不可避免,比如摔跤已经发生了,就需要大声提醒周围的人发生了异常,不要再前来挤压了。如果以个人的力量对抗人群的力量,闷声“死磕”,结果会带来更大的悲剧。
很多所谓的逃生常识要求当事人采取某种姿势对抗踩踏,实际上是值得商榷的。有研究表明群体作用力可以达到几乎不可能反抗或控制的程度。几乎所有的群体性灾难死亡都是由于挤压性窒息,而不是新闻中提到的“践踏”。踩踏导致的挤压性窒息往往是人们垂直叠加或水平推挤的结果。在某足球场事故的警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体堆积达3米高,所以任何姿势都很难对抗人群的压力。我们在发生踩踏的人群当中,只能相信本能,随流而动,不要试图抵抗,抵抗是没有效果的。有研究证明,在模拟的“恐慌”条件下,只需要5人就能产生3430牛顿的作用力,个人的抵抗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最好的自救就是大声报警,让人群外围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从外围来解困。
对付群体性灾难,我们只能相信理智,而不是蛮力;相信报警,而不是对抗性自救;相信预防,而不是补救。如果大家都能采取主动的预防性的态度,群体踩踏是可以避免的。
【责任编辑】张小萌, 百拇医药(麻庭光)
身处人群如何避免踩踏伤害
那么,假设我们就处在人群当中,如果出现问题,当如何避免踩踏呢?首先,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环境的出口,随时准备就近逃生而不是原路返回。尽可能靠墙站立,而不是随波逐流;其次,要注意避免进入人群高度密集的区域,这种密集有可能是环境造成的,比如某个出口造成瓶颈,也可能是管理造成的,比如免费礼物或特别的地点,能让就让,能躲就躲;第三,发现踩踏的先兆,立即高声呼救,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先兆,对进入型和逃出型恐慌来说是人群挤压压力太大,对扰流型恐慌来说是“脚不踩地、身不由主”;第四,避免对人群带来扰动,比如发出怪叫,或者做出突然弯腰系鞋带等不符合人流趋势的行为。如果这种扰动不可避免,比如摔跤已经发生了,就需要大声提醒周围的人发生了异常,不要再前来挤压了。如果以个人的力量对抗人群的力量,闷声“死磕”,结果会带来更大的悲剧。
很多所谓的逃生常识要求当事人采取某种姿势对抗踩踏,实际上是值得商榷的。有研究表明群体作用力可以达到几乎不可能反抗或控制的程度。几乎所有的群体性灾难死亡都是由于挤压性窒息,而不是新闻中提到的“践踏”。踩踏导致的挤压性窒息往往是人们垂直叠加或水平推挤的结果。在某足球场事故的警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体堆积达3米高,所以任何姿势都很难对抗人群的压力。我们在发生踩踏的人群当中,只能相信本能,随流而动,不要试图抵抗,抵抗是没有效果的。有研究证明,在模拟的“恐慌”条件下,只需要5人就能产生3430牛顿的作用力,个人的抵抗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最好的自救就是大声报警,让人群外围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从外围来解困。
对付群体性灾难,我们只能相信理智,而不是蛮力;相信报警,而不是对抗性自救;相信预防,而不是补救。如果大家都能采取主动的预防性的态度,群体踩踏是可以避免的。
【责任编辑】张小萌, 百拇医药(麻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