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19452
财神到家,越过越发(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百科知识》2015年第5期
     “财神爷爷不姓财,俺请财官下天来。头戴金,身穿银,怀里抱着聚宝盆。手里拿着摇钱树,脚下轧着雪花银。摇钱树上拴玉马,玉马这里卧麒麟。麒麟这里摇三摇,金的元宝屯住门。打了三天没扫地,金的元宝三尺深。”这是在豫西南地区流传上千年的民谣《财神歌谣》,每逢春节供奉财神时,男女老少人人吟诵,别有一番情趣。

    在中华大地,财神是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而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华夏通祭的财神爷

    提起财神,人们总是把他与财富的多寡及美满富足的生活联系起来。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迎财神。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和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渊源深厚,财神文化也相当丰富多元。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财神,一般认为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等。除上述几位外,民间供奉的财神还有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其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时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还有一些地域色彩很浓的财神,如旧时扬州邗沟大王庙,供奉的便是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濞。夫差开邗沟,刘濞“煮盐东海,铸钱铜山”,对扬州的发展做过贡献,所以也被当地人当财神供奉。五显财神信仰则流行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就有五显财神庙。

    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一阵阵鞭炮声便传入耳中。

    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在初四晚上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5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一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争先放头通鞭炮,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利市财神保佑大家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准财神。

    刘海蟾原名刘海,五代时人,籍燕山(今北京),曾为辽朝进士,后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此人素习“黄老之学”。

    《历代神仙通鉴》中有云:一日,有自称正阳子(吕洞宾)的道士来见,刘海以礼相待,道士为其演习“清净无为之示,金液还丹之要”。索鸡蛋十枚,金钱十枚,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成塔状。刘海惊道:“太险!”道士答道:“居荣禄,履忧患,丞相之危更甚于此!”刘海顿悟,后解去相印,改名刘玄英,道号“海蟾子”,拜吕洞宾为师,得道成仙,云游于终南山、太华山之间。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由此看来,刘海是个顿悟弃富的道士,本与财神无缘,刘海成为财神也许是源于他的道号——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丑陋,分泌物有剧毒,对人体有害,被列为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强心、镇痛、止血等作用,又为人们所崇拜。《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当时人们把蟾蜍当成了避五病、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物,是有灵气的神物。刘海是以“蟾”为道号而闻名,又以“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被抬上了财神的宝座。

    刘海戏金蟾出现在大量的民间年画和剪纸中,历代画家也有不少关于这一题材的佳作传世。在这些作品中,刘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顽童形象,其头发蓬松,额前垂发,手舞钱串,一只三足大金蟾叼着钱串的另一端,做跳跃状,充满了喜庆、吉祥的财气。刘海所戏金蟾并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举世罕见。金蟾被看作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得之可以致富,这是刘海被塑造成财神的主要依据。如今商家店铺门面柜台上多摆设金蟾吐金钱的摆件,以图金钱广进、财源茂盛。据说,刘海用计收服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他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了不少穷人,人们尊敬他、感激他,遂称他为“活神仙”。为此,人们还修建了刘海庙,把他的故事编成戏剧传唱至今。 (许圣义 许昌浩)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