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性格会随年龄越变越好吗?
已经退休两年的老李一直是老年活动室的热心参与者。不过,近期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曾经很有锋芒的老李态度变得随和了,很少与人争论,愤世嫉俗的话也少说了,和谁都带着微笑。同时,老李似乎也越来越“抠”了,中午,活动室的食堂管饭吃,他不仅大吃,还要带回去一部分下一顿吃。
人们说,退休让老李性格变了。那么,性格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吗?
性格随年龄增长趋于稳定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的个性不容易改变。按照心理学中的性格学说的观点,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是经常性的、习惯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是那种特殊条件下偶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是由许多成分或特征组成的,通常包括对现实的态度、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等4个方面。性格结构是一个系统性的组织,具有完整性、稳定性、可塑性等特点。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复杂,主要有遗传因素、成长期发育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可以说性格的形成既有来自于本身的因素,同时也受到环境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不过,在一定的年龄段,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要求和所想要做的事肯定有所不同,处事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这跟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意识、生活环境和个人素质等都有关系。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项研究测验了20~80岁男女志愿者个人的诚实谦虚品质,同时还包括外向型、友善度、责任心、神经敏感度、开放性等主要的个人性格特征。该项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青年时期基本成形,中年时期逐渐稳定,50岁是最稳定的时候,步入老年后比较稳定。专家指出,这种变化可能与不同人生阶段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生理压力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参与者的性格总体来说较为稳定,但在中年达到最高峰,之后渐渐下降。在责任心、开放性和诚实谦虚等方面,老年参与者的稳定性与年轻人持平。
老年人性格趋于变好
人的个性是不易改变的。但实际上,在某种因素强烈影响之下,性格也是可以发生改变的。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年轻时好出风头、终日游荡、游手好闲的人,到老年时可能会变得沉稳内敛,一副看惯了世俗的样子,不再抢风头,也不再出去游荡;曾经是脾气急躁、办事爽快、工作效率高的年轻人,到了老年脾气变得温和,办事也不再毛手毛脚了;曾经言辞很有锋芒的年轻人,也可能变得脾气随和了,如前面提到的老李。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个性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表现为对自身健康及经济收入的局促不安;不能完全适应退休生活而产生的焦虑感;由于活动范围的缩小而形成的孤独感;对身体健康以及如何保养的兴趣增大;活动性减退;性冲动减退;感到寂寞;猜疑心加重;变得保守,喋喋不休,爱发牢骚;喜欢忆旧、回首往事等等。研究发现,虽然老年人个性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个性的基本方面是相对持续稳定的,而且稳定多于变化。
专家指出,与其说是性格随年龄变化,不如说是性格随着环境经历而变化。人与环境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人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其结果就是,自身发生了变化,性格也可能随之改变。
新的研究显示,性格是有可塑性的,性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变越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桑贾伊·斯里瓦斯塔瓦教授和其同事研究了一般性格特征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变化的过程,了解性格特征在成人期的早期和中期可能的改变。
这项研究对13万多名填写了《个性测试表》的年龄在20~60岁的成年人进行了性格比较。研究小组发现,责任随年龄增长而增强,最显著的增强出现在20多岁的人群中。随和也随年龄而增,多半出现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人和女人的神经过敏有差异:女人的神经过敏倾向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男人则相反。男女的开放随年龄增长都略有减弱,女人的外向性格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弱。
研究发现,部分老年人容易性格大变。70岁后的部分老年人和30岁前的年轻人一样,其性格都容易出现较大变化。德国四成年轻人过了30岁后性格逐渐成熟,处事妥当且自尊心较强。在性格特点突出的人群中,近1/4的人会在70岁之后再次性格大变。一般而言,人的性格变化有几个阶段:人们在20多岁的时候比之前有更强的组织纪律性,这表明人越来越严谨;到30岁后,人们则变得更加喜欢与人交往,更乐于助人和更慷慨,这表明人们越来越讨人喜欢;而在对经验的开放性上,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表明人越老越保守。与年轻人变成熟不同的是,老年人的性格呈现多样化特点。
要学会自我调适
如今,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一亿多,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老年抑郁症、老年孤独症等身心疾病及性格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已经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老年人也需要主动了解一些性格及心理学知识,学习一些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方式和方法。老年人要学会从心理上自我安慰,增强自我独立意识。老年人生活要规律化,尽可能多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通过交往丰富自身以及同伴的老年生活。平素要适度参加文体活动,发展各项爱好,包括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等等,保持心理健康、情绪乐观。
另外,家人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长辈度过幸福的晚年。家庭应该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维系的最佳场所,应该是最具温情的地方。中华民族一向有尊老爱幼的习俗,子女应该尊重与孝敬老人,不要嫌弃他们反应迟钝,子女的孝敬会成为老人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安慰。子女应该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多体谅老人,多为他们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老年人除了参加社会活动,也可以多照看孙辈,辅导下一代,多享受一些天伦之乐。
【责任编辑】张田勘 (谭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