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清明祭(1)
朝鲜族老人祭扫烈士墓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也一直在延续,一些带有中华民族传统色彩的风俗、节日、礼节在岁月的流逝中,已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专属,而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追随与传承。每个民族在传承中都会附加自己的民族特色,使得一些风俗与节日更加熠熠生辉,朝鲜族的清明节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
清明节的由来
对于清明节的由来,我们并不陌生,最动人且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实行禁火令,规定在那一天不许生火,只能吃寒食,由此得名为寒食节。但当时的寒食节并不等同于清明节,且当时也无清明节之说,它只是清明节的一个小小的起源。从寒食到清明的演变起始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将在晋地广为流传的寒食习俗带到中原腹地并加以推广;唐玄宗时颁布权威礼法,将其钦定于清明日的前二日,并放假3天。此时,寒食节与清明节气的融合初露端倪。到宋朝时,寒食与清明两节更趋于融合,开始以一个独立的节日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元朝时期,废除火禁,寒食习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清明节从此流传至今。
, 百拇医药
至于清明节何时传入朝鲜族,史书并无定论,但朝鲜族清明节的来历除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说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在古代,每年二三月之际,朝鲜官府都会分赐给百姓新的火种,百姓在领取“新火种”的前一天,必须先将“旧火种”熄灭;灭火后,人们只能食以寒食,而且这一天恰巧是冬至后的第105天,从而形成寒食断火之风俗。这一说法与唐朝“赐火”习俗颇为相似,且朝鲜族的清明节仍保留寒食之习俗,因此可以大致推断朝鲜族清明节的兴起应在唐朝成立以后、元朝成立以前。虽无具体时间可考,但从史书典籍的片言碎语中可以看出,清明节在朝鲜族的传承历史悠久。朝鲜李朝诗人在题为《西江寒食》的诗中写道:“天阴篱外夕寒生,寒食东风野水明。无限满船商客语,柳花时节故乡情。”金宗直也曾在题为《寒食村舍》的诗中如此生动地描绘朝鲜农家清明节的情景:“禁火之辰春事多,芳菲点检在农家。鸠鸣谷谷棣棠叶,蝶气款款芜菁花。带樵垄上乌犍返,挑菜篱边丫髻歌。有田不去恋五斗,天亮人笑将奈何。”两首诗一首描绘商贾,一首描绘农家,由此可以看出清明节已在当时各阶层、各行业中盛行。清明节在朝鲜族发扬光大的背后,也必定伴随着某些风俗的继承和发展。铁架是秋千架,每逢清明节,朝鲜族村民都要举行秋千比赛
, 百拇医药
朝鲜族清明节的祭奠仪式
清明节虽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变化,但它所承载的一项重要职能却从未改变,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哪个民族,人们都要在清明节这一天虔诚地履行这一职责,以示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慰,这一职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坟”。
朝鲜族的上坟祭奠仪式,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传承最好的,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和岁月的变迁而发生巨大变化,这主要与朝鲜族崇信“孝道”有很大关系。但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朝鲜族因为分布地域不同,其清明节的上坟风俗多少会有差异。荡秋千
如生活在我国吉林省的朝鲜族人民,在清明节这一天的早上,会先准备好各式各样的祭品(多是食物),且这些食物必须都是冷食;然后来到逝者墓地之前,开始祭奠。在正式祭奠之前,一位亲人会先围着逝者的坟墓绕上一圈,看一看坟堆是否有坍塌和破损,称其为“踩圈”。 在确保坟墓完好之后,祭奠正式开始。首先对坟墓进行加土,就是通常所说的“培坟”,这与汉族的填土之俗无异;接着进行“土祭”,在坟前的石阶或土堆前铺上一张素纸,将斟满的3杯酒置于纸上,众人向逝者祭拜,长辈或平辈鞠躬3次,晚辈磕头3次;然后开始“敬食”,把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一次性摆放在坟前,念祝辞,以盼逝者安息、生者得佑。敬食完毕之后,祭品不能全部收起或丢弃,还要为亡者留一些食品。为避免食物被鸟兽吃掉,要在坟前用土将食物埋起来,因此,“留食”也十分讲究,一般要选择一些容易保存、便于掩埋的食物。祭奠仪式结束后,众人便席地而坐,在逝者坟前将剩余的冷食分而食之,意为与逝者共同进餐。
, http://www.100md.com
居住于我国黑龙江省的朝鲜族的上坟仪式稍有不同。每逢清明节,一家老老少少身着素服,带上朝鲜族的特色食品如打糕、八爪鱼、明太鱼、泡菜、自家酿制的米酒等,踏着清晨的露水,来到逝者坟前准备祭奠。不同于吉林朝鲜族的踩圈,他们会先将坟墓上的草清除干净,然后对坟墓进行培土整修,也不需要土祭,直接将祭品整齐地摆放于坟前,请死者静享美食。片刻之后,在坟前燃烧稻草(因为稻草为金色,在当地朝鲜族人眼中它象征着金条),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寄钱之意。稻草焚尽,众人即向逝者敬酒、跪拜,以示哀悼之情。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祭品。
虽然清明节起源于中国,但在现代社会,上坟仪式最具古风韵味的当属韩国。在韩国,人们对逝者的祭奠无一不恪守古代仪礼,颇为庄重而肃穆。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身穿素服,手持素色鲜花(一般为兰花),携带祭品来到亡者墓前进行祭奠。韩国人对修墓一事极为重视,不是简单的培培土、除除草,而是尽可能将坟墓修缮一新。修缮完毕后,人们便将事先准备好的传统食物如艾草、年糕等作为祭品郑重摆放在坟墓之前;除了食物,必不可少的还有酒,祭拜逝者所用的酒不是普通的白酒,而是韩国传统的清酒。这种酒用纯米酿造,醇香清冽,口味独特。此酒在朝鲜民族中历史悠久、意义深远。古朴的仪式完毕之后,韩国人还会在墓前种一株小树,以示万古长青之意。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清明节中焚烧纸钱、香烛、纸元宝之类的习俗在韩国并不盛行,并非韩国没有继承,主要是为避免引发山火而自觉不使用。, 百拇医药(张新朝)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也一直在延续,一些带有中华民族传统色彩的风俗、节日、礼节在岁月的流逝中,已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专属,而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追随与传承。每个民族在传承中都会附加自己的民族特色,使得一些风俗与节日更加熠熠生辉,朝鲜族的清明节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
清明节的由来
对于清明节的由来,我们并不陌生,最动人且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实行禁火令,规定在那一天不许生火,只能吃寒食,由此得名为寒食节。但当时的寒食节并不等同于清明节,且当时也无清明节之说,它只是清明节的一个小小的起源。从寒食到清明的演变起始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将在晋地广为流传的寒食习俗带到中原腹地并加以推广;唐玄宗时颁布权威礼法,将其钦定于清明日的前二日,并放假3天。此时,寒食节与清明节气的融合初露端倪。到宋朝时,寒食与清明两节更趋于融合,开始以一个独立的节日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元朝时期,废除火禁,寒食习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清明节从此流传至今。
, 百拇医药
至于清明节何时传入朝鲜族,史书并无定论,但朝鲜族清明节的来历除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说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在古代,每年二三月之际,朝鲜官府都会分赐给百姓新的火种,百姓在领取“新火种”的前一天,必须先将“旧火种”熄灭;灭火后,人们只能食以寒食,而且这一天恰巧是冬至后的第105天,从而形成寒食断火之风俗。这一说法与唐朝“赐火”习俗颇为相似,且朝鲜族的清明节仍保留寒食之习俗,因此可以大致推断朝鲜族清明节的兴起应在唐朝成立以后、元朝成立以前。虽无具体时间可考,但从史书典籍的片言碎语中可以看出,清明节在朝鲜族的传承历史悠久。朝鲜李朝诗人在题为《西江寒食》的诗中写道:“天阴篱外夕寒生,寒食东风野水明。无限满船商客语,柳花时节故乡情。”金宗直也曾在题为《寒食村舍》的诗中如此生动地描绘朝鲜农家清明节的情景:“禁火之辰春事多,芳菲点检在农家。鸠鸣谷谷棣棠叶,蝶气款款芜菁花。带樵垄上乌犍返,挑菜篱边丫髻歌。有田不去恋五斗,天亮人笑将奈何。”两首诗一首描绘商贾,一首描绘农家,由此可以看出清明节已在当时各阶层、各行业中盛行。清明节在朝鲜族发扬光大的背后,也必定伴随着某些风俗的继承和发展。铁架是秋千架,每逢清明节,朝鲜族村民都要举行秋千比赛
, 百拇医药
朝鲜族清明节的祭奠仪式
清明节虽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变化,但它所承载的一项重要职能却从未改变,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哪个民族,人们都要在清明节这一天虔诚地履行这一职责,以示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慰,这一职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坟”。
朝鲜族的上坟祭奠仪式,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传承最好的,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和岁月的变迁而发生巨大变化,这主要与朝鲜族崇信“孝道”有很大关系。但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朝鲜族因为分布地域不同,其清明节的上坟风俗多少会有差异。荡秋千
如生活在我国吉林省的朝鲜族人民,在清明节这一天的早上,会先准备好各式各样的祭品(多是食物),且这些食物必须都是冷食;然后来到逝者墓地之前,开始祭奠。在正式祭奠之前,一位亲人会先围着逝者的坟墓绕上一圈,看一看坟堆是否有坍塌和破损,称其为“踩圈”。 在确保坟墓完好之后,祭奠正式开始。首先对坟墓进行加土,就是通常所说的“培坟”,这与汉族的填土之俗无异;接着进行“土祭”,在坟前的石阶或土堆前铺上一张素纸,将斟满的3杯酒置于纸上,众人向逝者祭拜,长辈或平辈鞠躬3次,晚辈磕头3次;然后开始“敬食”,把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一次性摆放在坟前,念祝辞,以盼逝者安息、生者得佑。敬食完毕之后,祭品不能全部收起或丢弃,还要为亡者留一些食品。为避免食物被鸟兽吃掉,要在坟前用土将食物埋起来,因此,“留食”也十分讲究,一般要选择一些容易保存、便于掩埋的食物。祭奠仪式结束后,众人便席地而坐,在逝者坟前将剩余的冷食分而食之,意为与逝者共同进餐。
, http://www.100md.com
居住于我国黑龙江省的朝鲜族的上坟仪式稍有不同。每逢清明节,一家老老少少身着素服,带上朝鲜族的特色食品如打糕、八爪鱼、明太鱼、泡菜、自家酿制的米酒等,踏着清晨的露水,来到逝者坟前准备祭奠。不同于吉林朝鲜族的踩圈,他们会先将坟墓上的草清除干净,然后对坟墓进行培土整修,也不需要土祭,直接将祭品整齐地摆放于坟前,请死者静享美食。片刻之后,在坟前燃烧稻草(因为稻草为金色,在当地朝鲜族人眼中它象征着金条),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寄钱之意。稻草焚尽,众人即向逝者敬酒、跪拜,以示哀悼之情。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祭品。
虽然清明节起源于中国,但在现代社会,上坟仪式最具古风韵味的当属韩国。在韩国,人们对逝者的祭奠无一不恪守古代仪礼,颇为庄重而肃穆。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身穿素服,手持素色鲜花(一般为兰花),携带祭品来到亡者墓前进行祭奠。韩国人对修墓一事极为重视,不是简单的培培土、除除草,而是尽可能将坟墓修缮一新。修缮完毕后,人们便将事先准备好的传统食物如艾草、年糕等作为祭品郑重摆放在坟墓之前;除了食物,必不可少的还有酒,祭拜逝者所用的酒不是普通的白酒,而是韩国传统的清酒。这种酒用纯米酿造,醇香清冽,口味独特。此酒在朝鲜民族中历史悠久、意义深远。古朴的仪式完毕之后,韩国人还会在墓前种一株小树,以示万古长青之意。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清明节中焚烧纸钱、香烛、纸元宝之类的习俗在韩国并不盛行,并非韩国没有继承,主要是为避免引发山火而自觉不使用。, 百拇医药(张新朝)